我們來分享和分析一個突發事件,澤連斯基在白宮跟特朗普和萬斯爆發激烈爭吵,這事怎麼看?
更重要的問題是,歐洲和俄羅斯的態度非常微妙,那麼美烏礦產協議還會簽嗎?俄烏衝突和平結束還會來嗎?
這件事情看起來簡單,實際上非常複雜,既涉及到多方勢力明面上的交鋒和博弈,更涉及到背後複雜的利益交換。
到底怎麼回事呢?我們簡單回顧一下事情的經過。
當地時間2月28日,特朗普與澤連斯基在白宮舉行會談。會談過程中,雙方在媒體面前爆發激烈爭吵,澤連斯基提前離開白宮。原計劃的聯合記者會被取消,美烏礦產協議未能簽署。
網上有一個220秒的視頻,爭吵爆發得很突然,也很簡單。
起因在於萬斯突然插話,質疑澤連斯基對特朗普和美國的態度,澤連斯基怕特朗普可不怕萬斯,於是針鋒相對,爆發爭吵。
從這段視頻來看,萬斯性格確實有些魯莽,也太傲慢,講話完全不顧對方是一國總統,絲毫不留臉面,他認為美國就是天,所有人都得乖乖服從。
這裏面有一個重要細節,澤連斯基沒講兩句話,萬斯就上升到對美國尊重的高度了,這就有點吵不過,就搞人身攻擊的味道了。
哪怕對方是一個弱國的總統,在外交禮儀上也應該保持表面的尊重,萬斯這樣的講話方式,完全不適合外交場合。
說句題外話,儘管馬斯克狂贊萬斯,說他是美國有史以來最棒的副總統,而且將來會是美國總統,但是這個人骨子裡的傲慢自大很危險,對美國和整個世界都很危險。
吵架事件發生後,歐洲和俄羅斯都在第一時間表態,非常微妙。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說,您的尊嚴是對烏克蘭人民勇敢的尊重,您永遠不會孤單,我們將繼續與你們合作,以實現公正和可持續的和平。
法國總統馬克龍說,他們在為自己的尊嚴、獨立、孩子和歐洲的安全而戰。
德國總理朔爾茨表示,烏克蘭可以依靠德國和歐洲。候任總理默茨表示,在這個需要考驗的時刻,我們與烏克蘭同在。
英國、荷蘭、西班牙、瑞典、挪威、丹麥、捷克、葡萄牙……幾乎所有歐洲國家都在第一時間表態,一邊倒地支持烏克蘭。
可見歐洲不希望烏克蘭迅速跟美國簽署礦產協議,因為瓜分烏克蘭,他們還沒有加入進入進來。
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特朗普和萬斯在爭吵中能剋制住自己沒有對澤連斯基動手,簡直是個奇蹟。
那麼,吵得這麼厲害,還有歐洲和俄羅斯攪合,美烏礦產協議還會簽嗎?
一切重大國際事件的背後,最終都是經濟考量,都是利益交換。
不管他們在會上如何爭吵,最終烏克蘭的經濟利益,以及澤連斯基的個人利益,美國的經濟利益,特別是特朗普和他背後金主的利益,這些事情才是決定性的因素。
會上的爭吵,都只是一時衝動,會後冷靜下來,真正考慮的就是這些利益了。
首先來講,烏克蘭最重要的利益,就是和平與安全。
這個國家已經被打爛了,實力大損,經濟倒退,財政崩潰。他們急需要恢復和平,在安全保障之下,迅速恢復元氣。
其次,戰後重建是更大的問題,烏克蘭沒有錢,沒有技術,甚至沒有足夠的人力資源了,如果沒有美國和歐洲的支援,可能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過來。
美國國務院本周也終止了對烏克蘭電網恢復工作的支持,這就是警告。
所以,美烏礦產協議是一份很屈辱的協議,但烏克蘭也可以得到實際利益,他們可以拿50%的礦產收益用於重建。
相反,如果美國不幫忙挖礦,烏克蘭自己干,不知道猴年馬月才能挖出來。
這就像你家地下有祖上埋藏的黃金,自己沒有能力挖出來,或者需要很多年才能挖出來,這個時候來了一個強盜,跟你說可以3年挖出來,但要分他一半,你干還是不幹?
烏克蘭如果不靠美國,難道要靠歐洲嗎?歐洲有沒有能力先不說,國家太多太分散,各有各的小算盤,整體行動力太差。
所以,烏克蘭最終還是會簽署協議,吵架確實是不愉快的事情,但很大程度上也是一時衝動,雙方都會冷靜下來,回歸利益的角度考慮。
同樣基於利益考量,俄烏衝突和平結束也會到來,儘管可能不會很快。
特朗普事後在社交平台上發文說,澤連斯基在橢圓形辦公室不尊重美國,他可以在準備好實現和平時再回來。
美國媒體報道說,事後特朗普回海湖莊園過周末,估計周末兩天過去,這事又會回歸正常。
這就是弱國無外交,我們當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