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返佣和洗錢,因犯罪團伙的「撮合」而產生了交集。江蘇檢察網2月12日消息,一個專門以購買保險拿高額返佣、為境外詐騙分子洗錢的犯罪鏈條被斬斷。
案件顯示,2023年,林某從老鄉葉某處打聽到了幾個「賺快錢」的項目,以購買大額保險的方式進行洗錢。部分保險公司為提高業務員的積極性,在保險生效後會返還一定比例的傭金,葉某了解到這一規定後,便打起了通過「高額返佣」來洗錢的主意。
據調查,林某等人通過熟人牽線,與保險公司業務員搭上了關係,並確定了冷門但「高返佣」的險種。一旦詐騙分子將錢款打入保險公司賬戶購買保險,業務員便立即將高額傭金返給林某等人,再由他們將變現資金以虛擬貨幣的形式返給境外詐騙分子。
「高返佣」,有多高?以購買10萬元的保險為例,詐騙分子只要將10萬元詐騙款一打入保險公司賬戶購買保險,業務員就立即將7.6萬元傭金返到林某提供的銀行賬戶里。再由林某以u幣(即ustd泰達幣,是一種虛擬貨幣)的形式返給境外詐騙分子。
自此,一個完整的洗錢犯罪鏈條形成。經查,2023年5月至6月,葉某等人將陝西、浙江、上海等地的6家企業賬戶內的200餘萬元詐騙款「洗白」,幫助境外詐騙分子完成贓款「變現」。經江蘇省揚州市廣陵區檢察院提起公訴,日前,法院以掩飾、隱瞞犯罪所得罪分別判處林某、葉某等6名被告人三年六個月至九個月不等有期徒刑,各並處罰金。
那麼,「高返佣」的保險,緣何成為洗錢案的導火索?
北京劭和明地律師事務所保險律師李超對記者分析表示,主要是因為其高額返佣機製為犯罪分子提供了資金轉移的渠道。
保險產品銷售往往會有正常的保險傭金作為業務員的收入,李超對此表示,但部分保險業務員為了追求短期快速簽單或達成其業績,會私下違規返還一定比例的傭金給客戶或業務介紹人。犯罪分子利用這一機制,將非法所得存入保險賬戶,隨後通過返佣提取合法資金,從而完成洗錢過程。
這一現象雖然存在,卻並不常見。李超也表示,保險公司通常有嚴格的反洗錢措施和監管機制,能夠有效識別和防範此類風險。然而,當保險公司對業務員返佣的監管不嚴,或者業務員法律意識淡薄時,犯罪分子就可能利用這一漏洞進行洗錢活動。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起案件的成功揭露和起訴,不僅彰顯了有關部門打擊洗錢犯罪的有力舉措,也提醒了消費者?要警惕利用保險進行洗錢這一新型犯罪手段。
需要關注的是,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反洗錢法》已於2025年1月1日起施行,該法進一步強化了反洗錢工作的法律保障。金融機構和特定非金融機構應依法履行反洗錢義務,加強客戶盡職調查、客戶身份資料和交易記錄保存等工作。
李超表示,保險從業人員應該認識到給客戶進行違規「高返佣」可能帶來的洗錢風險,保險公司需要完善內控制度,嚴格執行反洗錢法規。保險公司應加強對業務員的培訓,增強其法律意識和風險防範能力,避免參與洗錢活動。大眾則應警惕「高返佣」的誘惑,選擇正規渠道購買保險,增強法律意識,不參與洗錢犯罪,通過合法途徑購買保險,避免輕信「高返佣」的誘惑。保險消費者應充分了解保險產品的保障內容和費用結構,不盲目追求「高返佣」,了解洗錢犯罪的危害,不參與任何形式的洗錢活動。
北京商報記者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