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關係正在越走越近,引起外界高度關注。與此同時,拜登也終於開始出手,竟然十分罕見的不準日本收購美國企業。而日方也計劃不久後可能會公開起訴美國。難道隨着中日關係的不斷走近,此前一度親密無間的美日兩國,要準備「分手」了嗎?
眾所周知,近段時間以來,中日關係可以說是正在越走越近。繼此前中日兩國領導人在秘魯會晤之後,不久前,日本外相岩屋毅訪問中國,並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進行了公開會面,中日雙方之間達成了多達10項共識。不僅如此,就在日前,日本首相石破茂更是公開對外表達了他自己也想要訪問中國的意願,併當眾聲稱「訪華是極為重要的事情」。
而就在中日關係越走越近之際,美日關係卻似乎是出現了裂痕。其中一件比較典型的事情就是,與急着訪華的態度有所不同,在訪美一事上,石破茂是頗為猶豫的。有日本政府人士透露,儘管美國當選總統特朗普熱情相邀,但是石破茂正在計劃暫緩訪美。
除此之外,就在近日,美國現任總統拜登也開始對日出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據多家媒體報道,此前,日本制鐵一直在計劃收購美國鋼鐵。針對此事,拜登的顧問團隊曾以如果不答應,可能對美日關係造成負面影響為由,建議拜登予以批准。但時至如今,拜登並未聽從這一建議,已經正式決定,終止日本制鐵收購美國鋼鐵。據悉,如果中止命令真正下達,日本制鐵方面預計將主張美國政府未採取適當程序,並計劃對美方提起訴訟。
有專家分析稱,在當前的國際局勢動態之下,中日、美日關係呈現出的不同走向有着諸多深層次原因與深遠影響。從經濟維度來看,中日走近是順應大勢之舉。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市場潛力無窮,日本的先進技術、精細製造工藝在中國能尋得廣闊的應用天地,雙方在 5G 技術研發應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等前沿領域攜手,可實現優勢互補,共同開拓第三方市場更是前景可期。反觀美日,美國出於對自身產業競爭力的保護,在鋼鐵這類傳統重工業領域對日本設限,害怕日本制鐵收購美國鋼鐵後,衝擊本土鋼鐵產業就業與市場份額,以政治手段粗暴干預商業併購,破壞了美日經貿往來的信任基石。
在政治格局層面,中日關係回暖反映出雙方對地區穩定責任的擔當。亞洲的繁榮離不開中日兩國的協作,在應對全球性問題如氣候變化、公共衛生危機時,中日協調立場能凝聚更大亞洲力量。日本首相石破茂欲訪華,展現其看到與中國合作對日本國際形象加分、拓展外交空間的利好。而美日之間,美國長期將日本當作亞太戰略的 「棋子」,隨着日本國內政治自主性訴求提升,對一味附和美國產生抵觸。石破茂暫緩訪美,背後是日本權衡自身利益,不願在美國頻繁 「退群」、單邊主義行事的外交亂局中盲目跟從,被捲入與自身利益相悖的漩渦。
而長遠來看,中日關係持續向好有望重塑亞洲地緣政治生態,形成以合作為主導的發展模式,為區域一體化注入動力。美日關係若持續生隙,美國在亞太影響力將被削弱,日本也將在外交 「鋼絲」 上艱難踱步,尋求中美間精準平衡,這一系列變化都將改寫全球力量版圖,促使各國重新審視對外關係布局,邁向多極化格局的步伐或因此加快。
當然,需要指出的是,儘管目前美日關係似乎是出現了裂痕,但如果說美日要「分手」似乎還言之過早,畢竟美日兩國之間是有着長達幾十年的利益勾連的。而未來中日以及美日關係,到底會走向何方,我們也只有拭目以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