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歐盟面臨著諸多嚴峻挑戰,繼英國退出歐盟及歐元區後,德國也傳出了可能退出的聲音,這讓歐盟的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
英國的脫歐源於其「疑歐」歷史傳統、與歐洲大陸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以及歐債危機等因素導致的利益衝突。而如今,德國也出現了類似的問題。德國選擇黨(AfD)在其競選綱領中主張德國脫離歐盟與歐元區,恢複本國貨幣,建立新的歐洲共同體。這一主張的背後有着複雜的原因。從經濟方面來看,在歐元區,德國經濟高度依賴其他成員國,在許多決策上無法完全自主,如在處理與南歐國家的經濟衝突時,德國常需在保持歐元穩定和捍衛自身經濟利益間艱難抉擇。從政治方面講,德國選擇黨認為歐盟的擴張和一體化進程過度干預了德國主權,在移民、難民、氣候政策等共同決策中,德國的民意和利益常被犧牲。
如果德國真的退出歐盟與歐元區,將產生巨大影響。在經濟上,德國將退出歐盟單一市場,與歐盟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需重新進行通關業務,而德國一半以上的貿易是與歐盟成員國進行的,這將大大增加成本。同時,放棄歐元引入本國貨幣也將對德國經濟造成短期巨大壓力,據科隆經濟研究所預測,德國經濟可能在五年內縮小5.6%。在政治上,德國是歐盟的核心成員國之一,其退出將嚴重衝擊歐盟的政治格局,削弱歐盟在國際上的影響力,甚至可能引發其他成員國的連鎖反應,進一步加速歐盟的解體。
目前,德國選擇黨在民調中支持率較高,排在第二名,且德國大選即將在2025年舉行,若該黨上台,德國「脫歐」進程可能會被推動。但德國退出歐盟與歐元區並非易事,也存在諸多阻礙。德國眾多企業與歐盟其他國家的企業有着緊密的產業鏈和供應鏈聯繫,退出歐盟將對這些企業造成巨大衝擊,這些企業的利益訴求會對政府決策產生影響。此外,德國民眾對於是否退出歐盟也存在不同意見,並非所有德國選擇黨的支持者都支持「脫歐」,其他政黨的選民中也有部分人支持留在歐盟。
總之,儘管德國目前存在退出歐盟與歐元區的可能性,但最終結果還需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歐盟若想避免德國「脫歐」以及進一步的分裂,需要進行深刻改革,平衡各成員國利益,給予成員國更多政策自主權,以緩解成員國的不滿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