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尹錫悅實施戒嚴令之後,美國對韓態度就發生了微妙變化。據媒體報道,原定於近期前往韓國出訪的美防長奧斯汀,取消了韓國的訪問行程。美國方面稱,現在不是訪問的適當時機。
【美防長取消訪韓行程】
此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等人透露,對尹錫悅的戒嚴決定,美方並不知情。並表示尹錫悅突然宣布緊急戒嚴,是「嚴重誤判」,此做法「存在嚴重問題」且「不合法」。
美方的這一系列舉動和表態,釋放了兩個明顯信號:一是美方對韓國政府決策透明度和可預測性的不信任;二是尹錫悅的「孤注一擲」讓美國極為失望。
對於美國而言,尹錫悅的「突然決策」無疑是在攪動其亞太戰略棋局。尤其是拜登政府,在過往四年中,拜登對亞太地區投入了不少精力,將打造所謂的「印太戰略」當做自己在任期間的最大政績。然而,尹錫悅政府的內亂正將這一切置於風險之中:
一方面,韓國政壇混亂導致核磋商小組的後續會議無法進行,同時日本的防衛大臣以及日本首相訪韓的行程也受到影響。拜登在亞太地區構築「小多邊」,打造美日韓三方合作機制的「努力」很可能會因此付諸東流。
【美高官稱尹錫悅「戒嚴令」是嚴重誤判】
另一方面,尹錫悅未事先告知美國便宣布戒嚴,暴露了美韓之間信息共享和決策協調的裂隙。對於美國而言,這種「不聽話」的盟友不僅難以依賴,更可能在關鍵時刻拖累整個地區戰略。
另外,明年1月,特朗普將再次入主白宮,屆時美國新政府可能繼續對中國加大關稅,如果韓國政局在特朗普上台前尚未穩定,這種「權力真空」可能讓特朗普團隊對韓政策無所適從,進一步加劇美韓關係的不確定性。
當前,擺在尹錫悅面前的只有兩條路:主動辭職或被迫彈劾。無論哪種結果,都將對韓國國內政治和美韓同盟產生深遠影響。
如果尹錫悅選擇辭職,將由總理韓德洙暫時接管政府,韓國需在60天內舉行總統大選。這種過渡雖然相對平穩,但可能導致短期內的政策停滯。而新總統的選舉結果亦存在變數,或將影響韓國在美韓同盟中的角色。
【韓國警方對尹錫悅啟動「內亂罪」調查】
倘若尹錫悅拒絕辭職並被彈劾,彈劾流程將耗費數月時間,甚至引發更大的社會分裂與動蕩。這種局面將使韓國國內政治陷入癱瘓,嚴重削弱其在國際事務中的參與能力。
目前來看,針對尹錫悅的「清算行動」似乎已經開始。據韓媒報道,韓國警察廳國家調查本部宣布,對尹錫悅啟動「內亂罪」調查。
另外儘管執政黨力圖維護尹錫悅,但黨內要求其辭職或推動彈劾的聲音日益高漲,當前執政黨黨首韓東勛發聲,要求尹錫悅儘快停職。反對黨共同民主黨目前在國會佔據192席,距離彈劾所需的200票僅差8票。考慮到執政黨內部並非鐵板一塊,在巨大的民意壓力下,執政黨部分議員「倒戈」並非不可能,這也使尹錫悅的處境更加危急。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韓媒曾報道稱,為了迎合特朗普可能的當選,尹錫悅甚至已開始學習打高爾夫,為未來的「高爾夫外交」做準備。然而現在看來,美國對尹錫悅的信任幾乎已經耗盡,尹錫悅能否熬過這場政治風暴?或許答案已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