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轟炸伊朗大使館後,德黑蘭迅速展開報復,不僅襲擊以色列基地,還炸了中東美軍。對此,美國直接在安理會警告伊朗。不到24小時,伊朗境內就傳來爆炸聲,中東大戰真的要來了嗎?
現在的中東局勢,可以說到了最為緊張的時刻。在4月1日,以色列出動兩架F-35戰機,轟炸伊朗駐敘利亞大使館,「斬首」兩名准將。隨後,以色列《國土報》等媒體透露,美國中情局(CIA)已經警告以色列,表示伊朗將在48小時內,對以境內目標實施襲擊。美國剛發出警告,伊朗系武裝就發起行動,使用無人機突襲以色列在特拉維夫的空軍基地。與此同時,美國在敘利亞的阿爾坦夫軍事基地,也遭到無人機襲擊。顯然,以色列這次「攤上大事」了,伊朗的怒火已經降臨。接下來,中東地區的炮火恐怕不會停息。
在這種背景下,美國對伊朗發出了警告。據環球網報道,在4月2日,聯合國安理會就伊朗大使館遇襲舉行緊急會議。美國常駐聯合國副代表羅伯特·伍德表示,美國與伊朗大使館遇襲一事無關,也「沒有提前獲知情況」。隨後,伍德當著伊朗代表的面,要求「德黑蘭及其代理人採取行動,避免局勢進一步升級」,並警告伊方「不得藉機襲擊美方人員」。而在另一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馬修·米勒表示,美方不會停止對以色列的軍事援助,因為「我們對以有數十年的安全承諾」,並致力於「確保以色列擁有自衛權」。可以看到,美國一邊竭力撇清與伊朗大使館遇襲事件的關係,另一邊卻明確表達了對以色列的支持。
美國當面警告伊朗後,不到24小時,伊朗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傳來爆炸聲,當地革命衛隊基地和警察局遇襲,武裝分子從基地彈藥庫取得大量武器裝備。據悉,襲擊者是極端組織「正義軍」。最終,伊朗革命衛隊出動大批軍事力量,增援錫斯坦-俾路支斯坦省,將襲擊者趕出了軍事基地。不得不說,美國剛對伊朗發出警告,「正義軍」就實施突襲,很難不讓人聯想兩者之間是否有聯繫。值得一提的是,伊朗在今年1月遭遇連環爆炸襲擊,大量民眾死亡,宣布對事件負責的極端組織「ISIS」,就與美國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可以看到,伊朗的「敵人」也在扶持各種武裝組織,在伊境內實施破壞行動,這會給德黑蘭巨大的壓力。
有分析表示,美國對伊朗發出警告,釋放了兩個信號。第一,以色列可能襲擊伊朗,但伊方不能還手。雖然伊朗大使館被轟炸是以色列乾的,但美國卻說自己「事先不知情」,這顯然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說法。美國能提前一個月獲知俄軍將進攻烏克蘭,卻不知道以色列開着美國提供的F-35戰機炸伊朗大使館,誰會相信?然後,美國還要求伊朗不得還手,後者會答應嗎?第二,伊朗為什麼能建立「抵抗之弧」,將中東各路武裝集結在自己的旗下,其中還有哈馬斯這個遜尼派組織。原因很簡單,就是有「反對美國和以色列」這個共同的信仰。就算伊朗自己不出手,「抵抗之弧」也會行動。況且,這次遇襲的是伊朗大使館,伊朗必須有所行動,給「盟友」和國內民眾一個交代。
不過,還有一種觀點認為,美國很清楚以色列轟炸伊朗大使館,目的是全面升級中東局勢。如此一來,美國將被捲入「中東泥潭」,替以色列分擔伊朗等國的怒火。因此,美國表面警告伊朗,實際與其達成戰略共識。伊朗想要報復可以,只要不打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基地就行。這種觀點的依據,就是轟炸伊朗大使館,對美國沒有任何好處,況且,在巴以新一輪衝突爆發後,以色列已經多次違背美國的要求,不僅多次襲擊約旦河西岸,還執意要進攻拉法。顯然,美國無法完全控制以色列。眼看自己要被拖下水,美國只能與伊朗進行「合作」。如果真的是這樣,那麼伊朗的態度就值得玩味,因為他們在安理會談到大使館遇襲一事,對「真兇」以色列談得很少,卻將矛頭直指美國,顯然是要美方表態。伍德的說法,正中伊朗下懷。
那麼,事態接下來會向著怎樣的方向發展?據參考消息報道,以色列國防部長加蘭特表示,現在以色列面臨「多線作戰」,要應對的「敵人」不止哈馬斯,還有很多國家和組織「想要趁機出手」。因此,以色列需要「先下手為強」,在敵人獲得力量前出擊,在整個中東地區展開行動。同時,以軍突然在加沙中部實施襲擊,造成7名NGO成員死亡。根據以色列媒體的說法,該NGO在加沙進行慈善活動,已經給以軍報備,甚至還得到以方工作組的「保護」。結果,以軍以「藏匿武裝人員」為由,將NGO車隊徹底摧毀。顯然,以色列已經完全失去了理性。從美國的角度看,他們最好的選擇只有一個,那就是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下台,否則局面將全面失控。
據中新社報道,在4月3日,剛訪問美國的以色列戰時內閣成員本尼·甘茨發聲,要求提前舉行選舉,以「恢復政府的信任」。甘茨的表態,就是叫板內塔尼亞胡,後者曾明確表示「為了避免國家陷入癱瘓,不會提前舉行選舉」。從這個情況看,美國似乎已經出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