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就在法國總理馬克龍的北約不排除出兵烏克蘭的言論還未結束,德法雙方矛盾似乎越鬧越大。德國是明確反對北約駐兵烏克蘭的。而法國官員私下透露,馬克龍認為朔爾茨缺乏勇氣和雄心。另一邊朔爾茨助手則稱,馬克龍在德方看來是一個想當君主的人物。看起來德法在面對俄羅斯很多事情上並沒有達成一致。
隨着烏克蘭鄰國摩爾多瓦局勢越來越嚴峻,法國率先與摩爾多瓦當局簽訂了安全防護協定。看起來法國要為摩爾多瓦強行出頭,同時法國要求俄羅斯從摩爾多瓦撤軍。法國的野心似乎越來越大,打算摻合到俄烏衝突中。
實際上法國這麼做只是不想再玩「陰」的,很多事情北約已經實際上參與同俄羅斯較量,法國這麼做無非是明牌,但是隨着烏克蘭的重鎮阿夫傑耶夫卡被俄羅斯佔據之後,北約似乎有一些收手,特別是美國的600億美元一直未能落入烏克蘭口袋。用我們得話就是「要麼明着打,要麼投降」。
但這個時候德國並沒有頭腦發熱跟進法國,所以法國認為德國是懦弱的表現。我們知道整個歐盟實際上也是靠德國和法國牽頭的,但是隨着英美的不斷入局,德法兩國也不斷地被牽制,德國還好畢竟是二戰戰敗國。但是法國則不一樣,法國是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一,在世界上話語權還是非常重要的。
而法國提早牽頭入局,實際上還是要為俄烏戰後烏克蘭的融入和建設打下基礎,因為法國一直都希望建設一個安全穩定的歐洲防禦體系。而不是軍事上依賴於北約,經濟上依賴於G7組織。如果是這樣,那麼法國的聯合國位置真的可以讓給印度了。
但我們知道,德國實際上與俄羅斯的交易非常多,北溪二號就是德國和俄羅斯的經濟融合傑作。德國如果長期沒有俄羅斯是不行的。德國在其它地方沒有自己的利益,而英國聯邦國家到處都是,法國則是在非洲南美洲都有自己的權益。所以德國必須依靠自己聯合其它國家建設好自己。
長遠來看德國仍然希望建設成歐盟的領導國家,這個在默大媽時期已經有了很好的體現,特別是德國與中國的關係也是非常緊密,所以德國沒有必要全身心投入去支持烏克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