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美國都熱衷於干涉他國內政,在世界各地製造事端,可特朗普的出現,些許改變了這種現象,他在位期間,推行收縮政策,奉行孤立主義,對盟友也不留情。在2018年的布魯塞爾峰會上,特朗普就曾要求北約補償美國軍費,讓許多成員國非常難堪。
時至今日,特朗普依舊沒放棄對北約的抨擊,據央視新聞報道,在南卡羅萊納州2月10日舉行的一場競選集會上,美國前總統特朗特普表示,他將鼓勵俄羅斯攻擊任何國防開支未達國內生產總值2%目標的北約成員國,並指責部分成員國拖欠會費。此前,北約已經就到2024年國防開支佔GDP2%的目標達成一致,但目前可能只有11個國家達到這個目標,這也讓特朗普非常不爽,直接六親不認,請俄羅斯來攻擊欠費的北約成員國。
這也在西方世界引發了軒然大波,美國總統拜登批評道:特朗普的言論「可怕且危險」,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也稱其「破壞我們全體的安全」;波蘭副外長安傑伊·謝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也回應道,特朗普的言論源於激烈的競選活動,但已經越界。
說白了,特朗普就是在叫這些國家交保護費,如果不交,那麼美國就不負責他們的安全。特朗普自己也透露道,在之前的一個北約會議上,他就明確表示過,如果在拖欠費用的背景下受到俄羅斯攻擊,那麼美國將不會出面保護,相反會鼓勵俄羅斯做他們任何想做的事情。
這也讓斯托爾滕貝格陷入了一個非常尷尬的處境,他曾說過,北約要為未來數十年與俄羅斯的對抗做好準備,可如果特朗普上台,形勢可能發生逆轉。特朗普第一任期內,就多次向普京釋放積極信號,要與俄羅斯建立友好關係,這也讓北約高層非常苦惱,想方設法屏蔽特朗普對北約外交政策的影響,如在2019年的北約70周年慶上,為了不讓特朗普干擾有關俄羅斯議題的討論,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將這一活動降級為外長會議,導致美國方面只能派出國務卿蓬萊奧出席。
但特朗普之所以會親俄,是因為他認為俄羅斯比歐盟更有實力,會成為一個打壓中國的好幫手,相比起拜登無休無止的對俄制裁,特朗普可以說是沒有一點實質措施,他在位期間,最嚴重時也只是驅逐了俄羅斯外交官,這還是在中情局極力慫恿的情況下才做出的決定。
為此,美國人還給特朗普整出了一個「通俄門」的罪名,指控特朗普與俄羅斯存在不當聯繫,在競選期間與俄羅斯官員、商人、情報機構秘密接觸,得到了他們的資金支持,干涉了美國的總統大選。對此,特朗普團隊多次否認,但從這件事也能看出,特朗普對俄羅斯,確實是有着一些不一樣的情感。
特朗普的確不按常理出牌,經常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把西方世界攪得天翻地覆,但特朗普的最新發言,其實也符合他一貫以來的外交理念,第一任期時,特朗普就已經想「退群」,不僅是北約,就連世貿組織也有退出的打算。在特朗普看來,北約就是個累贅,給美國帶來了很多負擔,所以才要求其他成員國上調國防開支的比例,減輕美國的壓力。
賠本的買賣絕對不做,面對曠日持久的俄烏衝突,特朗普就顯得很不耐煩,為此他還曾在競選期間宣稱,如果自己當選,那麼將會在24小時內解決俄羅斯與烏克蘭的戰爭。與拜登不同的是,特朗普認為援助烏克蘭非常浪費,只會拖垮美國經濟,而事實也的確如此。
目前美國正深陷烏克蘭危機的漩渦,戰場的巨量需求幾乎耗光了庫存,武器儲備岌岌可危,但戰爭仍未結束,烏克蘭仍在伸手向西方要錢。1月28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接受德媒採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襲擊北約國家,那將是第三次世界大戰的開始。澤連斯基的意圖很清晰,那就是借戰爭來恐嚇西方,以此獲得更多援助。
可西方的資金已經見底,美國還因此暫停了對烏克蘭的援助,西方想借烏克蘭來消耗俄羅斯,結果最後連自己也給搭進去了,沒能成功拖垮俄羅斯,反而把經濟搞得一塌糊塗。因與俄羅斯交惡,沒了穩定的能源供應,社會動蕩不安,歐盟核心成員國法國和德國還出現了嚴重的破產潮,許多歐洲國家早已不堪重負,波蘭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衝突爆發之初,波蘭恨不得把家底都送給烏克蘭,與烏克蘭稱兄道弟,結果一年後,波蘭總理莫拉維茨基公開宣布,不再對烏克蘭提供任何武器。
烏克蘭這個「無底洞」,讓西方國家苦不堪言,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卻顆粒無收,這必然是與特朗普的外交理念相悖的,他自己也說過,如果自己是總統,那麼就不會有俄烏衝突。當然,這番言論有出於在競選中拉選票之意,但這也反映出美國社會的「厭戰」、「反戰」情緒是不低的,許多美國民眾都不想讓這場戰爭一直繼續下去。
雖然特朗普與以往的美國總統有些「格格不入」,但本質上都是一致的,只是表現形式和訴求不同而已,特朗普所做的一切,也是只為了美國的利益考慮,否則,拜登也不會延續其政策。特朗普是個商人,這也讓其更易出現變動,得不到想要的利益時,就會犧牲追隨者,這點在拜登身上也能看到,只不過特朗普表現得更激進而已。
而特朗普的話也給北約敲響了一個警鐘,打鐵還需自身硬,外人是靠不住的,更何況是美國。當危險來臨時,只有自己才是最大的救星,美國欺軟怕硬早已是人盡皆知的事實,盲從者註定不會有好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