仗打到現在,以色列可以說打得十分丟臉了。雖然早早就攻入了加沙北城,並完成了對加沙北部城區的保衛。但截止到目前,以軍仍然未能完全控制住加沙北部城區。這不僅導致以色列「中東小霸王」的軍事霸主面具被撕下,還導致了不少對以色列心懷不滿的勢力,也開始逐漸對以色列躍躍欲試。比如也門胡塞武裝,就已經成功通過「襲船戰」給以色列帶來了巨大影響。
而美國《華盛頓郵報》則刊文表示,從目前的情況上來看,以色列有必要開始學習怎麼「和哈馬斯共存」了。根據美媒的估算,收到此次巴以衝突的影響,以色列在2024年的GDP增速將會從2023年的3%劇降到2024年的1%,直接就打沒了2個點的增速。
而以色列經濟因為此次巴以衝突而產生的直接損失,也同樣十分驚人。截止到目前,以色列已經至少為此付出了180億美元的損失,平均每天打沒2.2億美元。這些支出包含了各個方面,比如超過22萬名以軍預備役士兵的戰場補貼、以色列北部因黎巴嫩真主黨轟炸,而被迫撤離的以色列居民安置費用等。
而以色列原有的經濟架構,也收到了非常巨大的衝擊。比如以色列的旅遊業,基本上就直接停擺了。再加上也門胡塞武裝對紅海航線的襲擊,以色列不僅有限的對外出口基本上停擺,大量進口也受到了嚴重影響,進一步影響了絕大部分以色列人對此次巴以衝突的態度。
比如,根據慈善組織Latet的民意調查,有45%的以色列人會擔心此次巴以衝突將會導致他們的生活越來越困難。並且,戰事如果越拖越久,那麼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以色列人對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和以色列國國防軍失去信心。這種信任一旦丟失,那麼想要再重建難度就非常大了。
目前對於以色列內塔尼亞胡政府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要不要打一場「持久戰」?
從目前的戰況來看,以軍短時間內根本無法肅清加沙城內的哈馬斯武裝。想要達成這個目標,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延長戰事。可如果戰事再持續5個月或者10個月,那麼不僅有可能造成大約500億美元的直接經濟損失,也就是大約目前以色列GDP的10%左右。而且大量適齡人口都被派往了戰場,以色列甚至可能要被迫進入「戰事經濟」。
原本以色列是希望美國能夠掏錢,幫自己把這場仗打完。但在也門胡塞武裝不斷擴大「襲船戰」的規模,甚至動用反艦彈道導彈攻擊美軍核動力航母戰鬥群之後,美軍明顯不希望以色列再一意孤行下去,把目前的中東局勢打亂。
最明顯的證據,就是美國不再免費向以色列提供155毫米炮彈,而是要求以色列「有償購買」一部分155毫米炮彈。
美國顯然不缺這點炮彈錢,但要以色列掏錢買炮彈,就是在向以色列釋放一個信號——如果美國的話以色列不願意聽的話,那麼想要美國給以色列打仗掏錢,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切的後果,就需要以色列自己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