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現在回頭與咱們中國合作了,這反映了什麼呢?反映了中國外交的韌性。
我們的國家領導人在11月6日的下午,在人民大會堂會見了來華進行正式訪問的澳大利亞總理阿爾巴尼斯。
這是澳大利亞總理7年來首次踏上中國的土地。澳大利亞在1972年底就與中國建交了,遠遠早於美國與中國建交的時間1979年,澳大利亞第七電視台把阿爾巴尼斯的這次訪華之行比喻成上個世紀70年代澳大利亞早於美國與中國的友好締結。
今年是惠特拉姆總理訪華50周年,阿爾巴尼斯訪華的時間也與中澳建交後首位正式訪華的澳大利亞總理惠特拉姆訪華的時間是高度重合,但這不是簡單的重合,它顯示了兩國對於恢復關係的強烈意願。
澳大利亞阿爾巴尼斯訪華,在世界上可以說颳起了一陣旋風,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澳大利亞第七電視台、南華早報等國際大媒體都給予了高度的關注。
曾幾何時,澳大利亞上一屆莫里森政府對華是處處頭鐵,又是狂言要軍事協防台灣地區,又是撕毀「一帶一路」合作框架協議,一路跟隨美國對中國遏制包圍,導致中澳關係急劇惡化。
阿爾巴尼斯擔任總理一年多之後發現,吃盡了上一屆政府「反華」政策的苦頭,終於呈現了回頭是岸的勢頭。這裏面除了阿爾巴尼斯頭腦靈活,有從善如流的品質之外,與中國外交的韌性是分不開的。
首先是把握了正確方向,莫里森時期中澳關係不好,並不是由於中國方面造成的,而是莫里森政府跟隨美國採取了對華不友好政策造成的,中國方面當然不能遷就莫里森政府,特別是在台灣、香港等原則問題上,中國展現出了絕不做出一絲一毫的退讓的勢頭,澳大利亞只能碰壁而歸。
其次是相信自己的實力。澳大利亞雖然是一個現代化的國家,但整體實力與中國不在一個檔次,雙邊的經貿關係又十分緊密。2022年中澳貿易額突破了2000億美元,中國對澳大利亞的直接投資達到了31億美元,雙邊貿易額佔了澳大利亞貿易總額的近三分之一,2023年上半年,中澳貿易額達到了1161.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8.6%。特別是澳大利亞的礦產出口主要依賴於中國的市場,再就是中國的外交政策運用得當。
南太平洋地區歷來是澳大利亞的勢力範圍,中國在與澳大利亞關係不暢的情況下,積極發展與其他南太國家的關係,開展與所羅門群島的警務合作,對巴布亞新幾內亞提供醫療、新冠疫苗的援助,派軍艦途經澳大利亞北部海區向湯加提供災後重建物資,派軍艦訪問澳大利亞附近的印度尼西亞、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斐濟等等,大大拓展了與南太國家的友好合作關係的同時,也顯示了中國海上力量在南太平洋的存在。
這些本來都是正常的國際友好交往活動,澳大利亞看在眼裏面、急在心裏面,不得不採取措施穩定與中國的關係。阿爾巴尼斯政府的現行對華合作政策能持續多久,還需要進一步觀察,甚至不排除在美國的壓力之下出現再次倒退的可能。
通過與澳大利亞的戰略周旋,再一次證明了一個真理,以妥協求和平,和平亡,以鬥爭求和平、和平存。讓我們更加自信的是,今天的中國實力足可以支撐我們堅定意志,堅持原則,敢於出手,鬥爭到底,能把澳大利亞鬥爭到回頭合作,對那些跟隨美國的其他國家來講,不失為一個有力的提醒和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