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此文之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文|楠
編輯|楠
前言
美國商務部部長雷蒙多在當地時間的10月4日接受了參議院議員的問詢,並就這華為發佈新手機一事給出了自己的看法。
她認為美國需要更多不同的工具和執法資源來去限制中國企業的發展,不僅如此,雷蒙多還建議鯽魚商務部更高的權利,這樣可以使她自己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審查或者阻止更多可能會對美國構成安全風險的諮詢以及技術交易。
句句未見華為,但又好像一直在說華為,就差把炮口直接架在華為總部,可以看出雷蒙多對中國的恐懼。
然而,令拜登政府感到困惑的是,直到今天,美國情報機構仍未完全揭示生產麒麟7納米芯片的背後來源。由於對競爭對手的了解不足,美國採取的遏制中國的行動可能只會產生有限的效果。
並不是第一次
雷蒙多針對華為的負面評論不是首次,今年8月,她進行了為期四天的訪問中國,期間美國商務部領導實施了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尤其是針對中國高科技領域。
這次訪問正值華為在北京舉行新品發佈會,發佈了備受矚目的Mate 60系列手機,搭載了麒麟9000S處理器,該處理器採用了超可靠玄武架構、全焦段超清影像、雙向北斗衛星消息等創新技術。
雷蒙多對美國眾議院聽證會的回應說,她「驚訝」並「不爽」華為在她訪問中國期間發佈了一款新的旗艦手機。
她對華為如何繞過美國的制裁來生產芯片以及這些芯片是否含有美國技術一無所知。
她強調了繼續對華為實施限制措施的決心,並表示願意與盟友合作來應對中國在5G領域的競爭。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華為的技術突破和自主創新不僅局限於手機領域。華為已經在許多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包括5G網絡設備、雲計算、人工智能等。
這使得美國感到擔憂,因為華為的實力不斷增強,挑戰了美國在這些關鍵領域的地位。
雷蒙多的講話表明,美國政府擔心中國的技術發展,也不知道該怎樣對付中國的技術競賽。
儘管美國政府對華為實施了出口控制、限制等一系列舉措,但是華為仍在不斷地向世界各地擴張,並已成為世界上最具影響力的技術公司之一。
六邊形戰士
華為的策略選擇並不是孤立的,它背後蘊含著中國科技企業在面對美國打壓的時候所採取的普遍策略。
分析人士普遍認為,華為並不急於發佈關於麒麟9000S等自主芯片的關鍵信息,而是有意保留後手,以備在合適的時機給予美國致命一擊。
這種策略的背後,是中國企業對自主創新和技術積累的自信,以及對美國科技霸權的挑戰。
在中美科技競爭的舞台上,華為被認為是一位「六邊形戰士」,意味着它在多個領域都有強大的競爭力,不容忽視。
華為的科技實力,市場佔有率,國際影響力不斷擴大,特別是手機,通訊設備,芯片等領域,華為已成為世界領先企業,在全球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如今,華為正以其強大的力量對美國的壓制進行回擊,顯示出一家中國科技公司的堅韌與自信。
然而,中國並不是封閉的,而是願意進行平等合作、公平競爭的國家。如果美國願意與中國建立公平的科技合作關係,中國是願意給予美國企業必要的生存空間的。
就拿蘋果來說吧,它去年在中國銷售了五千萬台高端手機,為美國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收入。
中國市場對於全球科技企業來說是極為重要的,這也是中國在科技領域具有影響力的體現。
然而,資本是嗜血且貪婪的。在競爭中,企業追求利潤最大化,不會放過任何一絲可能打敗競爭對手的機會。
美國的戰略意圖顯而易見:他們可以讓中國人購買他們的手機,但中國卻絕不能在自主研發和生產替代計劃方面取得成功。
因為他們深知,一旦中國在這些關鍵領域獲得技術領先地位,美國的科技霸權將土崩瓦解。
中國的龐大工業能力使得一旦發生這種情況,像芯片、光刻機、光刻膠等設備和零部件都會價格暴跌,淪為廉價商品。
奉行先發制人戰略的美國又一次收緊了對中國的控制力。但是,值得一提的是,美國針對華為及相關企業採取了「綁票」、「開黑槍」、「罰款」等惡劣的手段。
然而,這些手法並沒有如他們所願地達到預期效果。實際上,可以說美國的制裁工具箱已經見底,他們的威懾手段似乎在逐漸失去效力。未來,如果美國繼續採取這樣的敵對態度,中方不排除採取反制措施的可能性。
華為的強大
商戰的殘酷性和複雜性在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中表現得尤為明顯,拜登政府在這場競爭中採取了實際行動,試圖保護美國的科技利益和霸權地位。
對於華為來說,如何有效應對美國接下來的攻勢、提前做好準備、提高核心競爭力,將成為至關重要的任務。
在過去的十年中,華為在高新領域,包括芯片、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機械人等領域,投入了巨大的研發資金,至少9773億元人民幣,以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積累。
華為不僅加強了內部研發,還整合了上下游產業鏈,利用資金和技術優勢,形成了與蘋果、三星等公司相媲美的強大陣營。
在不同領域,華為的競爭對手也各不相同。在交換機領域,華為與美國的思科競爭;在手機領域,華為的產品如MATE60在發佈後引發了蘋果股價的下跌。
在芯片領域,麒麟9000S以其7納米的性能表現,打破了高通、英特爾、英偉達等公司的壟斷地位;在操作系統領域,華為的「鴻蒙」系統有望減少對谷歌和微軟等外部系統的依賴。
華為被形容為一位「六邊形戰士」,這意味着它在多個領域都具備競爭力,幾乎沒有短板可言。
面對這樣強大的對手,美國自然感到不安,尤其是在華為取得芯片領域突破後,這讓美國擔心自己的科技霸權地位岌岌可危。
在這場商戰中,雙方都在不遺餘力地爭奪科技領導權。華為正在不斷鞏固自身的競爭實力,同時美國政府也在採取各種措施來維護自己的地位。
然而,這場競爭的結果尚未定局,未來將繼續看到中美之間的科技角逐,它將對全球科技產業和全球格局產生深遠的影響。在這個競爭中,誰能最終勝出,仍然是一個未知數。
筆者觀點
這場中美科技角逐,早已不再是簡單的貿易戰。在背後,是兩個國家關於未來科技領導權的爭奪戰。而在這場戰鬥中,雙方都在拼盡全力,希望能夠佔據上風。
當美國試圖用壓制手段維護它的霸主地位時,中國正在加大對本土創新和科技研究的投入。
然而,事實證明,單純的打壓並不能改變中方不斷崛起的趨勢。面對美國的霸道姿態,中國正在逐漸展現出強大的抗壓能力,並在全球範圍內贏得了廣泛的尊重。
未來,中美之間的科技競爭將更加激烈,也將是兩國之間最為關鍵的一場博弈。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繫後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