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者網訊)日前,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令區議會重回服務市民、為市民謀福祉的正軌和初心。然而,美國《華盛頓郵報》5月7日發文妄稱區議會改革方案不民主,並歪曲區議會的定位,稱其原為「民主和公眾參與的最後堡壘」。
據香港《明報》5月9日報道,香港特區政府政務司司長陳國基8日去信《華盛頓郵報》,譴責其社評內容歪曲和捏造事實,以評論為名抹黑區議會新制度建議及香港國安法的實施,指出該媒體對區議會定位的誤解和無知,重申區議會在香港基本法下是非政權性的諮詢組織。

陳國基(左四)到支持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街站打氣
《華盛頓郵報》7日發表題為所謂「民主政體在香港的最後遺迹正在被摧毀」的評論文章,妄稱香港區議會本來一直是「民主和公眾參與的最後堡壘」,「如今不再是了」。《華盛頓郵報》在文中刻意抹黑香港特區政府上周公布的區議會改革方案,妄言這是一場「精心策劃的偽選舉」,「既不是選舉又不民主,是一場鬧劇」。
面對這番肆意抹黑,香港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致信《華盛頓郵報》,譴責其社評內容歪曲和捏造事實,以評論為名抹黑區議會新制度建議及香港國安法的實施。
陳國基在信中表示,《華盛頓郵報》社評聲稱區議會是市民表達政治取向及不滿的渠道,反映該媒體對於區議會定位的誤解和無知,重申區議會在香港基本法下是非政權性的諮詢組織。
陳國基指出,此次改革旨在將區議會「去政治化」,重回諮詢角色,並引入資格審查機制確保「愛國者治港」。陳國基在信中針對《華盛頓郵報》社評內容逐點反駁,包括重申新選制下立法會具廣泛代表性、行政立法良性互動。
這不是陳國基首次公開反駁歪曲香港區議會改革方案的言論。
他於5月3日在臉書發文,駁斥「重塑區議會方案造成『民主倒退』」一說。陳國基表示,相信香港民眾都會同意,區議會無論採用什麼組成和產生方法,最重要的一點是確保區議會作為「非政權性區域諮詢及服務組織」暢順有序運作,切實為市民提供服務、為社會帶來裨益。
「大家回想一下第六屆區議會的亂象:當時大批毫無地區服務經驗、只打着政治口號的人士,透過相對單一的產生方法進入區議會。他們雖然經直選產生,但不但荒廢地區事務,更在區議會上肆意激發社會對立、分化,部分人更公然高舉『港獨』『攬炒』旗幟,衝擊特區政府管治。香港市民無法通過區議會反映民生意見,更無從得到區議會應提供的地區服務。難道區議會充斥這些劣跡斑斑、惡行累累的行為,就體現了『民主進步』嗎?」陳國基寫道。
他補充稱,有人質疑區議會的新產生方法按不同人士的政見進行「篩選」,「我想強調,我們『篩選』的準則只有一個,就是防止任何不愛國愛港的不良分子進入議會、竊據議會!」

據新華社早前報道,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5月2日舉行記者會,公布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李家超強調,要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令區議會重回服務市民、為市民謀福祉的正軌和初心。
李家超表示,此次完善地區治理的建議方案,按照3個指導原則進行,即國家安全必須放在首位,全面準確、堅定不移貫徹「一國兩制」方針;全面落實「愛國者治港」原則;充分體現行政主導。
他介紹,此次檢討有兩個主要部分:優化區議會職能以及改革其組成,從制度上撥亂反正;完善地區治理架構,增強地區治理效能。
李家超強調,該方案有着堅實的法理基礎,針對香港實際情況而制定,有利於保持香港長期繁榮穩定。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