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俄羅斯與西方的制裁戰展開了新一輪對決。
4月25日,俄總統普京簽署總統令,規定「如俄羅斯、俄羅斯法人或自然人的資產因外國對俄採取的不友好行動而在海外被扣押或限制,則俄方將對不友好國家在俄資產實施臨時管理」。據悉,該法令還顯示,俄方已對兩家外國能源公司在俄資產實施臨時控制。
而據央視新聞此前報道,歐盟委員會負責金融事務的委員瑪麗德·麥吉尼斯透露,歐盟正在醞釀對俄羅斯實施第11輪制裁,重點將針對俄羅斯迴避現行制裁採取的措施。

↑俄羅斯核能在西方制裁之下幾乎「毫髮無傷」
自俄烏衝突爆發後,西方政府對俄羅斯的能源行業實施了一系列制裁,並逐步擺脫對俄羅斯某些能源的依賴。然而,在西方接連祭出10輪制裁措施後,有一個領域卻幾乎「毫髮無傷」,那就是俄羅斯的核能。
有報道稱,雖然西方國家十分迫切想要擺脫對俄羅斯的核能依賴,但卻「欲罷不能」。
2022年俄從核能出口中賺取約10億美元
引發烏克蘭不滿
據報道,儘管俄羅斯煤炭、石油和天然氣的出口因西方制裁遭受「擠壓」,但俄羅斯核能出口在俄烏衝突爆發後卻依然有所增長。
英國皇家聯合軍種研究所(RUSI)最新數據顯示,法國去年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3.59億歐元的濃縮鈾,遠高於2021年的9240萬歐元。因為,「法國還需要向其他盟友提供核能」。

↑法國2022年從俄羅斯進口了價值3.59億歐元的濃縮鈾,遠高於2021年的9240萬歐元
2022年,美國從俄羅斯進口了高達8.298億美元的濃縮鈾,高於2021年的6.455億美元。而這一趨勢仍在繼續,2023年1月美國又從俄羅斯進口了7000萬美元濃縮鈾。
與此同時,俄羅斯主要核燃料出口商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Rosatom)在掌控烏克蘭扎波羅熱核電站的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但迄今仍未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不僅如此,該公司2022年的出口增長率高達15%。
RUSI研究員達莉亞·多爾濟科娃表示,據不完全數據統計,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俄羅斯2022年從核能出口中賺取了約10億美元,且這一數字可能還在上升。「就其給俄羅斯經濟帶來的資金而言,核能不像其他能源出口那麼重要。但與此同時,這讓它更容易被忽視,而這仍是一大筆錢。」她說道。

↑匈牙利波克什核電站
有報道稱,俄羅斯的核能工業一直未受到歐洲制裁的影響,令烏克蘭方面感到失望。2022年8月,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便表示,他已經與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就歐盟對俄羅斯核工業實施制裁的必要性進行了交談。
去年9月底,澤連斯基經濟顧問奧列格·烏斯騰科再次喊話稱,「(對俄)實施制裁極其重要,不僅是針對俄羅斯的石油。石油、天然氣、鈾和煤,所有這些都應該被禁止。」
然而,儘管歐盟想方設法迅速削減了對俄羅斯的煤炭、天然氣和石油的需求,但似乎無法對俄羅斯核能採取同樣的措施。
俄羅斯「核能套娃」
令歐美「欲罷不能」
事實上,俄烏衝突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一直試圖對俄羅斯核能出手,以切斷俄羅斯的所有資金來源。然而,他們卻發現自己走進了一條死胡同。
2022年4月7日,歐洲議會便通過了一項決議,呼籲「立即」禁止俄羅斯進口核燃料,並敦促成員國停止與俄羅斯國營的核能巨頭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在現有和新的項目上合作。然而,一位匿名的歐盟外交官近期透露稱,「制裁(俄羅斯)核領域的整個問題……在進行有意義的討論之前就已經被扼殺了。」

↑2013年,低濃縮鈾被裝載到俄羅斯聖彼得堡的一艘船上運至美國
俄羅斯是全球最大的鈾供應國之一,而由於核供應鏈的複雜性,以及俄羅斯在全球供應鏈眾多環節上的主導角色,歐盟和美國無法輕易擺脫對俄羅斯核能的依賴。甚至在俄、美因俄烏衝突陷入「冷戰」後,美國科學家曾一度擔心俄羅斯會停止鈾供應讓美國面臨一場重大的電力危機。
英國核諮詢集團董事長保羅·多爾夫曼總結道,問題在於對「俄羅斯套娃般的連鎖依賴」。
2021年,美國核反應堆14%的鈾來自俄羅斯出口。同年,歐盟支付了約2.1億歐元從俄羅斯進口原鈾,占其鈾進口量的19.7%。但原鈾出口只是俄羅斯核能出口中的冰山一角。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提供的鈾濃縮服務,佔2021年美國所需量的28%。
而歐盟各國對俄羅斯的核能服務依賴更甚。據報道,歐洲有18座俄羅斯設計的核反應堆,分佈在芬蘭、斯洛伐克、匈牙利、保加利亞和捷克共和國等國,所有這些反應堆都依賴俄羅斯提供核燃料及其他服務。
根據歐洲原子能供應機構的數據,2021年,歐盟各國的核反應堆四分之一的轉換服務和三分之一的濃縮服務都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負責。
由於「絕對的市場主導力」,俄烏衝突的爆發並沒有給俄羅斯核能領域造成阻礙。2022年8月,匈牙利宣布將由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建造兩座新的核反應堆。今年2月,斯洛伐克新的Mochovce-3蘇聯VVER設計反應堆正式啟動後,俄羅斯仍將繼續為其提供燃料「至少到2026年」。
報道稱,這無疑揭示了為何在過去一年裡歐盟和美國對制裁俄羅斯核能「無能為力」,以及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掌控扎波羅熱核電站後仍未被拉入「黑名單」的原因。今年2月,另一名歐盟國家外交官表示,即使成功對俄羅斯核能發起制裁,也會有眾多的豁免,「因為我們依賴俄羅斯的核燃料」。
西方加速擺脫俄核能
相關人士:首先需要數十億歐元
4月16日,在日本札幌舉行的七國集團(G7)核能論壇上,英國、美國、加拿大、日本和法國宣布成立一個「核能聯盟」,旨在削弱俄羅斯在全球核能供應鏈中的地位。英國能源安全大臣格蘭特·沙普斯表示,五國將聯手「擠壓俄羅斯在核出口中的份額」,「確保俄羅斯無法在能源問題上勒索世界」。
沙普斯表示,五國簽署的協議將作為把俄羅斯完全趕出核燃料市場的基礎,他們將儘快做到這一點,以切斷俄羅斯對烏克蘭作戰提供資金的「另一條腿」,從而將俄羅斯徹底「置於冷門之外」。
不過,大多數核能領域人士認為,這些目標的確可以實現,但這需要時間、各國的密切合作,以及大量的資源和資金。

↑俄羅斯核能
歐洲原子能供應機構負責人卡茲米扎克表示,目前保加利亞和捷克已與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簽署了替換俄羅斯核燃料的合同,但因為國家監管機構還需要分析和許可新燃料,這一過程可能需要「至少三年」。
她還指出,由於全球長期產能不足,「更大的問題」是鈾濃縮和轉化。想要取代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可能需要「7到10年」,而這一時間表是基於對核能領域的大量投資。
對此,歐洲烏倫科集團首席執行官鮑里斯·舒赫特表示,歐洲核工業界隨時準備為此提供幫助,但需要西方國家達成協議才能加大對其工廠的投資,這需要至少數十億歐元。
「核能公司不可能為短期合同擴大產能,新產能意味着一個長達五年的建設計劃和35年的訂單量,才能使建設新工廠具有可行性,」舒赫特解釋道。「我們需要一個穩定的政治框架,對市場進行一些引導,滿足社會的需要。」
紅星新聞記者 徐緩
編輯 郭宇 責編 馮玲玲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