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Unprecedented」(史無前例)。這是美國《時代》周刊為特朗普專門設計的封面和配文。「從未想到這樣的事情會發生在美國」,特朗普自己也沒想到,會成為首個被刑事指控的美國前總統。怎麼看這一場「史無前例」,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國研究所副研究員張帆撰文認為:特朗普又一次改寫美國歷史。

【文/ 張帆】
當地時間4月4日下午,早在十幾天前就「預告被訴」的美國前總統特朗普「表情嚴肅」地出現在紐約曼哈頓刑事法庭接受傳訊,成為美國歷史上首個受到刑事指控的前任總統。
法庭上,特朗普對34項重罪指控進行無罪辯護,期間「雙手放置桌上,一反鬆弛常態」。傳訊結束後,特朗普隨即返回佛羅里達州海湖莊園發表講話,再次為自己辯護。法庭外,示威活動的氛圍時而明顯憤怒,時而戲劇性的狂歡。「挺特」者高呼「美國!美國!」『反特』者高呼『把他關起來!』 」兩種聲音遙相呼應。
特朗普被控罪名是「偽造商業記錄」,主要涉及2016年大選期間為掩蓋其與艷星丹尼爾斯的「婚外情」,將前律師科恩支付給丹尼爾斯的13萬美元「封口費」作為競選經費報銷。指控附帶的「事實聲明」還披露了特朗普支持者聯合一家雜誌出版商買下其與《花花公子》前模特凱倫·麥克道格緋聞的版權一事,以及一名前門衛試圖兜售特朗普與某人有私生子的醜聞。
在美國,偽造商業記錄通常是輕罪,但紐約州法律規定,如果為了實施另一項罪行或隱瞞該罪行而進行欺詐,就可構成重罪。重罪指控每項罪名最高可判四年監禁,而初犯通常不會入獄。本案中,檢察官巴拉格認為特朗普偽造商業記錄是向公眾「掩蓋含有有害信息的犯罪行為」,因而構成重罪。目前,該重罪指控的可信度在美廣受質疑,不少法律專家甚至民主黨人也擔心其能否站得住腳。特朗普律師對儘快撤銷起訴「信心滿滿」。
除「封口費」案,特朗普目前還面臨其他幾項潛在指控。一是佐治亞州富爾頓縣地區檢察官針對特朗普試圖推翻2020年大選結果進行「欺詐」和「陰謀論」指控;二是司法部長加蘭德指派特別顧問就特朗普煽動「國會山騷亂」和「不當處理機密文件」對其提起刑事訴訟。以上訴訟目前仍在調查過程中,起訴條件尚未成熟。
特朗普陣營將起訴作為針對前總統的最新「政治迫害」「激進左派民主黨人的政治驅動」,抨擊檢察官巴拉格得到自由派捐款人索羅斯資助。民主黨人則強調法治,「任何人都不能凌駕於法律之上」。該事件在美政壇引起軒然大波,將進一步加劇美政治極化和社會撕裂。
從法律文本和先例看,被訴或定罪都不影響特朗普競選總統甚至再次執政。美國憲法規定,只要滿足「在美國本土出生」、「年滿35歲」、「在美國居住滿14年」三項條件,就可以競選總統。憲法也未禁止正在接受指控和已被定罪的人競選總統,只是一些州的法律規定重罪犯會喪失選舉投票權。特朗普並不是被訴後競選總統的第一人。1920年,尤金·德布斯就曾在被訴煽動叛亂且入獄服刑後競選總統,他最終得到91萬張普選票,未能得到一張選舉人票。得克薩斯州前州長里克·佩里角逐2016年大選共和黨內提名之前,得州大陪審團指控其濫用職權否決了向該州一政府機構提供資金的計劃。對此,特朗普競選團隊發言人史蒂文·張頗有信心,「總統久經沙場……我們逐漸應對自如……有全方位的響應措施來應對一切」。從民意上看,多數美國民眾認為被訴不影響特朗普競選總統。

該事件將深刻攪動2024年大選。短期內,被訴及後續法律進程有利於特朗普提振競選能力。去年11月宣布競選後,特朗普籌款形勢不容樂觀,同時共和黨內其他競爭者高調推進保守派議程,向其發起挑戰。現在,不斷升級的法律爭議讓特朗普重新回到共和黨舞台中心。「真實清晰政治」網綜合民調顯示,特朗普3月18日「預告被訴」以來,其黨內支持率從43.9%提高到50.8%,排名第二位的德桑蒂斯的支持率則從29%下降到24.6%。其他競爭者原本不及6%的支持度也出現一定下滑。
其競選團隊的「錢袋子」急劇膨脹。在「預告被訴」後的三天內,其競選團隊籌集小額捐款達150萬美元。在正式被訴消息公開後的24小時內,其團隊就籌款逾400萬美元,此後的24小時內籌款逾100萬美元。這500萬美元中超過25%來自首次捐款者。特朗普前國家安全顧問約翰·博爾頓預言,如果檢察官無法將其定罪,將極大助推其選情。
從中長期看,選情將更加撲朔迷離。隨着該案和其他幾項調查的推進,特朗普團隊可能會疲於一邊應對刑事審判,一邊運作競選。值得注意的是,特朗普競選團隊與法律團隊彼此區分,二者的協調性以及與特朗普的關係將影響團隊發揮效能。此外,特朗普利用該事件動員基礎選民的能力將受到一定限制。與前兩次大選不同,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的影響力有所下降,他只能在去年創建的社交網絡「真相社交」(Truth social)上發佈消息,而該網站的用戶數量遠遠少於「推特」和「臉書」。
共和黨內其他競爭者處境愈加艱難。隨着特朗普再次成為媒體焦點,其他共和党參選人的受關注度急劇下降。德桑蒂斯、黑莉等人一方面希望與特朗普有所區別,另一方面不願疏遠特朗普的支持者,相關表態如履薄冰。德桑蒂斯稱起訴特是「反美國的」。黑莉稱之「更多是關於報復而非正義」。彭斯稱之「駭人聽聞」。前阿肯色州州長、共和黨人哈欽森日前宣布參加2024年大選,同時高調呼籲特朗普退出競選,理由是「過多枝節問題和分心之事將妨礙總統集中精力行使職權」。而這並非共和黨主流觀點,很難得到共和黨基礎選民的認同。民主黨方面,拜登政府對事件表態極為謹慎,以免招致共和黨人關於「政治迫害」的更猛烈抨擊,同時對特朗普的黨內地位走向及其對選舉的影響心存憂慮;國會民主黨人則批評共和黨人「圖謀報復、濫用權力」調查檢察官巴拉格。
該事件將進一步加劇美國政治的動蕩,司法體系的正義性更受質疑。近年來,美國司法體系受到黨爭極化的嚴重影響,在一些情況下淪為兩黨攫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在墮胎權、投票權、教育權、控槍等社會熱點問題上,兩黨的法律鬥爭和訴訟不斷升級。兩黨還利用司法機構針對政府官員展開調查甚至推動訴訟,以實現打擊政敵目的。事實上,共和黨人抨擊對手的「司法體系武器化」也是特朗普的一貫做法。總統任上,特經常威脅或尋求利用總統職權打擊政敵。其第二任白宮辦公廳主任約翰·凱利坦言,「他經常讓我們利用聯邦調查局和國稅局追捕、打擊敵人」。
「美式民主」和法律制度受到損害。共和黨人警告,對前總統史無前例的刑事指控將樹立「危險的先例」,降低未來政治起訴的門檻,把國家「引入歧途」。一些法律專家認為,即便基於法律和事實,指控前總統也會給國家的健康和活力造成潛在負面影響。將有問題的政客「繩之以法」和由此引發的政治後果孰輕孰重,成為「美式民主」的又一難解之題。
民意將持續分裂。圍繞該案,民意呈現鮮明的黨派分野。美國廣播公司-易普索公司3月31日至4月1日聯合民調顯示,45%民眾認為特朗普應受到刑事起訴,32%表示反對,23%不確定。其中,88%的民主黨人支持起訴,獨立選民中持此觀點的佔40%,而共和黨人中持此觀點的只佔16%。關於起訴的政治目的,47%的民眾認為起訴由政治利益驅動。共和黨人中有79%持該看法,獨立選民中有48%持該看法,民主黨人中則有64%否認政治驅動。未來,隨着案情和選情的發展,民意或將持續分化,進而加劇美國社會的分裂與不穩定。
「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