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日報網3月21日電 20年前,美國及其西方盟友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為由,在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情況下,不顧國際社會強烈反對,大舉入侵伊拉克。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20日刊文稱,美軍入侵伊拉克,在這裡部署軍事基地、檢查站和軍隊,實施長達8年的佔領。隨之而來的並不是和平,而是令伊拉克陷入內戰,被暴力衝突和分裂所淹沒。雖然已經過去了20年,但美國發動的這場戰爭所帶來的創傷依然縈繞在伊拉克人的心頭。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報道截圖
在入侵伊拉克之後的幾年時間裏,美軍扣押了2萬多名伊拉克戰俘。此外,根據英國非政府組織創辦的「伊拉剋死亡統計」(iraq body count)網站的數據,在美軍入侵和撤軍期間,約有12萬伊拉克平民喪生。
文章提到了一位名叫薩拉赫·賽義夫(salah nsaif)的伊拉克人。2003年,在他32歲的時候,他被美軍囚禁在臭名昭著的阿布格萊布監獄。儘管現如今他和妻兒遠離家鄉,但戰爭的恐怖仍時時刻刻困擾着他。
對於賽義夫和他的家人而言,被囚禁的傷疤至今仍在身體和精神上揮之不去。「發生在我身上的事情極為痛苦。」他說,這對他產生了非常大的負面影響,「我花了很長一段時間才不再做噩夢」。
賽義夫告訴cnn,在被囚禁期間,他多次被剝光衣服、被搶走食物,看守監獄的美軍甚至用狗來恐嚇他,還把他單獨監禁。
在2008年針對負責阿布格萊布監獄審訊工作的美國政府軍事承包商的訴訟中,來自美國憲法權利中心(center for constitutional rights)的凱瑟琳·加拉格爾(katherine gallagher)擔任賽義夫的律師。據她透露,賽義夫根本沒有被指控犯有任何罪行。
文章稱,對於無數伊拉克人來說,雖然一些身體上的創傷可能隨着時間的推移癒合,但戰爭及其後果給他們心理上造成的傷害卻一直留存到今天。
2004年,阿布格萊布監獄虐囚事件被曝光,整個世界為之震驚。在許多伊拉克人眼中,這場戰爭的殘酷是「赤身裸體、被皮帶綁着的囚犯們像胎兒一樣堆在一起,而美軍士兵卻對着鏡頭微笑」。
被稱為「酷刑備忘錄」(torture memos)的文件在之後幾年裡被披露,其中顯示這些審訊手段是由美國布殊政府授權的。人權觀察組織表示,這些手段通常是指酷刑、性侵和強姦。
對於賽義夫而言,逃離這些痛苦的回憶仍然非常困難。20年之後的今天,他依舊等待着正義到來。
文章還表示,2011年,當美國從伊拉克撤軍時,很多伊拉克人認為這是一個新時代到來的黎明,一個將使戰爭留下來的傷害得到治癒的時代。但美國的入侵導致了「基地」組織伊拉克分支的創建,2014年底,伊拉克和敘利亞的「伊斯蘭國」組織(isis)已經佔領了大片地區。
文章提到了一位名叫阿巴斯(abbas al duliami)的孩子,美軍佔領伊拉克時,他才只有5歲。2007年,為了躲避大屠殺,他隨家人逃到了敘利亞。雖然年紀還小,但阿巴斯也表示自己的童年被奪走了。
英國創傷專家亞歷山德拉·陳(alexandra chen)表示,這樣的情況在伊拉克年輕人中很普遍。科學研究表明,孩子出生後的最初5年是大腦發育最敏感的時期。
2011年,阿巴斯同家人回到了巴格達,希望重新開始。然而,「伊斯蘭國」組織帶來的動蕩威脅着他們的新生活,迫使他們再次搬家。如今,雖然阿巴斯完成了學業,但他說戰爭的噩夢還在持續困擾着他。
「在那些年裡成長很艱難,因為我當時還是個孩子,那麼多年來一直看着人們在街上被綁架或者遭到殺害。這一直伴隨着我。」阿巴斯說。
而對那些沒能成功逃離的人來說,創傷永遠成為了他們生活中的一部分。現年28歲的古夫蘭·穆罕默德(ghofran mohammed)回憶說,每天都能看到美軍在街上抓人。「我的父母了解到我的精神創傷之後,告訴我要忘掉一切,鼓勵我繼續生活和學業。」她說。
創傷專家亞歷山德拉·陳認為,雖然治療能夠幫助彌合創傷,但並不是解決辦法。「這並不是難事,除了防止創傷之外,制止戰爭才是解決之策。」
(編輯:高琳琳 編輯:韓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