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土耳其遭遇特大地震災害,中方果斷援助,派遣多批救援隊支援土耳其抗震救災,土方也隨之改變態度,清空其此前發佈的涉華負面言論,並在與中國外長的通話中明確表示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那麼,土耳其清除對華負面言論,真心還是為了爭取援助?抗震救災結束後,土耳其對華態度還會反轉嗎?中國該如何正確看待土耳其的示好?關於以上三個問題,我將從此次土耳其地震說起,來為您深入分析。
當地時間2月6日,土敘邊界發生多次地震,其中2次震級甚至達到了7.8級,截至目前,強震已經造成土敘兩國超2萬人遇難,有分析稱,當前救援的最佳「72小時」已過,未來遇難人數可能會大幅上升,據世衛組織統計,當前已有77個國家級救援隊和13個國際緊急醫療隊部署到土敘兩國,而中國也派出了82人的重型救援隊,攜帶特殊設備、4隻搜救犬和20噸物資馳援土耳其,同時社會層面的公羊救援隊和藍天救援隊也加入搜救工作,已有部分受困民眾被成功解救。
第一個問題:土耳其清除對華負面言論,真心還是為了爭取援助?
此次在中國出手援助後,土耳其迅速清除了對華負面言論,是真心還是為了爭取援助?
一方面,當前中國對於土耳其地震已經果斷伸出援手,土方必須對此舉動進行正面反饋。要知道,在西方國家的影響下,中土關係較為複雜,甚至可以說是「不太愉快」,無論是在「瓦良格」號航母的運輸過程,還是一些涉華言論,都對中土關係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如今中國不計前嫌支援土耳其,這種「雪中送炭」的行為也使得很多土耳其民眾對中國抱有感激之情,這種時刻,土政府自然要有所表示。
另一方面,土耳其也是為了爭取更多援助。畢竟在面對天災時,除了來自國家層面的協助外,民間籌集的援助物資也是重要環節,倘若土耳其一邊接受中國的幫助,一邊繼續在涉華問題上頻頻發聲,勢必會影響中國人民的感情,這顯然不利於土耳其的震後重建工作,因此其迅速清空此前的敏感言論也在情理之中。
此外,土耳其恐怕也是想藉此機會,對中土關係進行修復。本身中土之間就保持着友好往來,雖說有所磕絆,但總體上是合作大於分析,然而,由於美西方炮製大量涉華謠言,對中國進行持續抹黑,土耳其也與其他穆斯林國家的表態背道而馳,在敏感問題上跟隨美國腳步,這一舉動難免是中土關係中的一根深刺,眼下中方在土耳其受難之際積極伸出援手,這正是改善雙方關係的最佳時機,再加上當前美歐正對土耳其進行大力排擠,對土耳其而言,此時重新調整對華態度就至關重要。
第二個問題:抗震救災結束後,土耳其對華態度還會反轉嗎?
土耳其一直親近西方國家,那麼在此次抗震救災結束後,土耳其對華態度還會反轉嗎?
從當前國際形勢來看,土耳其對華態度短時間內不會再進行反轉。此前土耳其對華態度多是受到了美國影響,但現在美方卻帶頭打壓土耳其,甚至還糾結西方9國對土耳其進行強硬打壓,再加上當前北約重心東移,烏克蘭隱隱有替代土耳其,成為其「新前線」的跡象,在這種時刻,土耳其立場勢必會更親近中俄,因此其不會因為抗震救災結束就和中國再度劃界限。
不過,「地震外交」帶來的影響也的確有限。2020年10月30日,在土耳其西部、希臘東部發生6.6級地震,並引發了小規模海嘯,這次災難發生後,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與希臘總理米佐塔基斯均表示,願意給對方國家提供幫助,這曾被很多人視為兩國關係即將改善的信號,然而事情並沒有按照預期發展,當下土希之間依舊劍拔弩張,甚至隱有開戰風險,從這一點來說,僅憑此次地震恐怕很難讓中土關係出現飛躍性突破。
總的來說,土耳其最終會採取怎樣的對華態度,還得看國際格局的變化。隨着俄烏衝突愈演愈烈,當前的國際局勢呈現出極大的不確定性,而土耳其自身受限於特殊的地理位置,再加之為了本國利益最大化,其會在很多問題上左右搖擺,由此來說,儘管當前土耳其與西方的關係緊張,但大概率不會徹底放棄美歐,與中國合作,除非中國的國際影響力已經大於美歐之和,到那時土耳其或許就會徹底轉變對華態度。
第三個問題:中國該如何正確看待土耳其的示好?
面對經常搖擺不定的土耳其,中國究竟該如何正確看待此次土方的示好?
中土之間並不存在利益分歧,兩國有機會成為更深度的合作夥伴。土耳其本就是「一帶一路」倡議十分重要的一環,而中國也是土耳其前五大貿易夥伴之一,數據顯示,僅2022年前11個月,中土之間的貿易總額就達到了353.43億美元,同比增長15.6%,甚至已超過了2021年全年342億美元的數據,雙方完全可以在此次關係回溫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合作。
同時,在當前大背景下,中國也需要拉攏儘可能多的友好國家。如今美國要與中國競爭的意圖已愈發不加掩飾,其不斷拱火亞太,教唆日韓強軍擴武,還在台海和南海頻頻出現挑釁舉動,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在外交事務中,更要堅持「把朋友搞得多多的」,而身為北約成員國的土耳其如今向中國釋放善意,這自然是一個拉近雙方關係的絕佳契機,因此我們需要積極看待土耳其的示好行為。
當然,關鍵還在於提升自身的綜合國力。此前土耳其在很多問題上甘當西方「馬前卒」,歸根結底還是美歐對其影響力更高,這才讓土耳其費盡心思融入西方世界,不過,隨着中國經濟快速發展,土耳其也開始將目光轉向東方,在2022年9月,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更是公開表示希望加入上合組織,然而受限於其北約成員國的身份,這一提議被否決,不過這不意味着雙方就此失去了合作渠道,隨着美歐不斷對土排擠,中國綜合實力提升,相信土耳其還是會做出最有利於本國發展的選擇,近期土方透露出計劃退出北約正是一個關鍵信號。
綜合來說,正所謂以和為貴,以和致遠,縱然土耳其曾給中國製造過很多障礙,但中方在經濟發展階段也從未給土方「使絆子」兩國之間的經濟貿易量從2000年的12億美元至今已經翻了30番,更何況在2008年汶川地震時,土耳其更是援助了200餘萬美元的物資及款項,甚至超越了英法等國,因此面對土方遭此天災,中國以德處之也是理所應當。
作者:小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號立場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