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卡儂竟然在俄羅斯市場撐到了2023年,但現在終於撐不下去了。
當地時間1月25日,俄羅斯媒體援引知情人士報道稱,法國體育用品零售商迪卡儂(Decathlon)打算賣掉在俄羅斯所有的業務,目前正尋找買家。
迪卡儂感覺就像體育用品領域的宜家。報道稱,迪卡儂在俄羅斯的業務價值預估2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億元),目前在俄羅斯有近60家店面。
知情人士稱,除此之外,迪卡儂還計劃把它在俄羅斯的所有資產都賣掉,包括20座建築、辦公室、倉庫,以及未開發的地皮。
因為歐盟對俄羅斯的制裁,而迪卡儂幾乎所有商品是進口到俄羅斯的,所以進口渠道受限後的迪卡儂去年3月就暫停了向俄羅斯市場發貨。
或許吧,迪卡儂是真心想繼續維持俄羅斯的業務。可是貨進不來,就只能賣存貨,三個月過去後,迪卡儂無貨可賣,架子上的商品空空如也。
所以去年6月底,迪卡儂暫停了其在俄羅斯的所有線下和線上的零售業務。就這樣,迪卡儂支撐了大半年。
如果打包出售俄羅斯業務的計劃屬實,那麼估計迪卡儂是真在這個市場挺不下去了。
有些俄羅斯網友們認為,即使迪卡儂要賣,也別買,直接沒收了,就學西方國家對俄羅斯的做法,一分錢也別給它。
還有很多俄羅斯網友稍微溫柔些:允許它以1盧布(約合人民幣0.1元~)賣掉。
幾乎沒有網友認為迪卡儂的離開會對俄羅斯造成影響,有它沒它無所謂,反倒認為迪卡儂將會損失了一個大市場,而其他友好國家的企業將替代上陣。
不過,迪卡儂和它的母公司穆里耶茲家族集團(Association Familiale Mulliez,AFM)目前尚未公開確認是否真有此計劃。
實際上,AFM集團算是歐美企業中,極少數還沒撤離俄羅斯市場的一家。這家集團旗下的大型連鎖超市歐尚(Auchan)到現在為止還在俄羅斯正常運營。
俄烏衝突爆發後不久,數百家歐美企業紛紛湧出來表態,宣布退出俄羅斯市場。
AFM集團卻沒有離開。正因如此,很多西方媒體對AFM的指責聲絡繹不絕,烏克蘭政府更是怨氣十足。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視頻中憤怒地表示:「我們的孩子們正在死去,我們的城市正在被摧毀,然而那些企業仍在俄羅斯運營。」
俄烏衝突剛爆發時,法國對俄羅斯的態度比較曖昧,呼籲法國的企業最好先暫停業務,但別急着撤離俄羅斯市場。
暫停業務意味着一旦衝突結束,法國公司可能就會恢復以往的運營,在俄羅斯市場繼續撈金。
撤離俄羅斯市場則是一種表態,一種站隊西方的狹隘世界觀反對俄羅斯的態度。當然了,離開並不意味着不可以捲土重來。
不過,法國這種曖昧的態度非常短暫。法國很快就聯合其他歐盟國家,追隨美國,向俄羅斯揮起了制裁的大棒。
即便如此,AFM還是沒離開,這個集團稱他們有義務留下來,並表示留下來是為了「普通的俄羅斯民眾」。
確實,立足俄羅斯市場20多年的AFM集團在俄羅斯的員工達到7.7萬名。如果撤離俄羅斯市場,這些員工或許就會失業。
當然,一旦撤離俄羅斯市場,AFM集團還會面臨巨大的經濟損失,根本無法做到全身而退。
因為面對西方世界的制裁,俄羅斯也有自己的防守方式,遏制海外企業輕鬆撤資。
按照俄羅斯的現行法律,那些來自支持制裁俄羅斯的國家的企業,要想在俄羅斯出售業務必須得到俄羅斯財政部的特殊審核,要想獲得審批,交易價格必須比估價少,而且至少要打五折!
相比之下,歐美可比俄羅斯狠多了。俄羅斯公司和個人的資產說凍結就凍結,說沒收就沒收。歐盟甚至還打算把沒收的資產變現,再把錢送給烏克蘭,說是為了支援烏克蘭,到後來或許就進了烏克蘭那幫腐敗高官的口袋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