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菲利普·迪布維格,攤上事兒了!
據彭博社12月16日報道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菲利普·迪布維格(Philip Dybvig)正面臨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對其進行的性騷擾調查,一批前學生對他提出了指控,指控者中包括了為數不少的中國留學生。
包括調情短訊、不當接觸、「甜妹子」的叫法等等……
而國內對其更熟知的是,是他曾經在中國西南財經大學擔任了十年的金融研究院院長,於獲得諾獎前夕的2021年卸任。
以致於有網友直呼:「西南財經痛失諾獎啊!」還有網友調侃,這可能是西南財經大學離諾獎最近的一次。
據悉,Dybvig對中國很着迷,有網友爆料,他還娶了一位中國太太…….所以會一點漢語,這也就是為啥會叫人「甜妹子」了。
七名前學生指控迪布維格性騷擾
事情的曝光還是從今年10月份諾獎公布開始說起。
當時,國內公眾號「一畝三分地Warald」對Dybvig拿下經濟學諾獎相關話題發佈了一篇文章。
彼時,風頭正勁的Dybvig已有一股指控、曝光的風波在暗流涌動。
一位女生直接將自己11年前被Dybvig性騷擾的經歷在公眾號留言區描述了出來:
雖然此事當時並沒有發酵,但更多的人還是站了出來。
有勇敢站出來的女生。也有各方媒體記者,最終12月16日,彭博社在經過大量的調查後,對此事件作出了詳細報道。
彭博社報道稱,最近幾周,他受到了大學第九條辦公室(處理性騷擾投訴的辦公室)的詢問。據彭博社查閱的電子郵件顯示,自10月以來,負責處理校園性騷擾投訴的辦公室聯繫了至少三名前學生,就類似的指控對她們進行了調查。
彭博社採訪了七名前學生,她們都指控迪布維格對她們進行了性騷擾。她們說迪布維格的騷擾輕至發調情短訊,重到不受歡迎的親吻和觸摸,這些指控至少持續了十年,有些就發生在今年。
這些女性大多不願透露姓名,因為她們仍在學術界工作,或依靠僱主擔保簽證在美國生活。所有的說法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物證和人物支持,包括在事件發生時她們與朋友的短訊截圖,以及對這些女性友人的採訪,還有一起案件中,有同學稱目睹了事件。
「我只是一名中國留學生,而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終身教授」
接受第九條法案辦公室詢問的人包括2012年畢業於該校奧林商學院(Olin Business School)的來自中國的留學生項凱倫(Karen Xiang,音譯)。她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說,2011年她在一次新生活動上第一次見到迪布維格時,他把她拉到腿上合影。
「他會說中文,還能和中國女孩聊天,」項凱倫說;這是她第一次公開講述自己的經歷。「 然後他會不停地用一些介於友好和親密之間的動作來試探你,試探你的底線 。」
項說,不久之後,教授開始給她發郵件,用中文稱她為「甜妹子」。她說,有一天,他邀請她去他的辦公室給她一盒巧克力,當她走進房間時,他關上了門,把她拉到沙發上,開始撫摸她的手。「他坐得非常近,」項說,「然後開始說,『我覺得你很漂亮』,『我很喜歡你』。」
現在在一家美國科技公司工作的項女士說,當另一位教授走進房間時,她離開了。她驚慌失措地去見了兩個朋友,告訴她們發生了什麼事。她們都向彭博社證實了項女士的說法。
迪布維格的律師對項的說法提出了異議。米爾滕貝格說,這名教授記得自己拍了這張照片,但他堅稱,項女士是自願坐在他的腿上的。
米爾滕貝格說:「我不認為他把她拉到他的腿上,也沒有要求她坐在他的腿上。她想拍張照片,就坐在他的腿上。」
他還表示,迪布維格偶爾會用「甜妹子」這個中文短語,但他理解這個詞的意思是 「天真」,而不是「親密」。他指出,迪布維格因為在中國生活了多年,所以非常精通漢語中的細微差別。他補充說,迪布維格堅稱他從未愛撫或不恰當地觸摸過任何學生。
項說,說她自願坐在迪布維格的腿上是荒謬的。
「 為什麼一個第一次來美國學習的女留學生,會選擇坐在一個她剛剛認識的外國教授的大腿上,而且是在公共場合?」項說。
項女士並沒有向學校的第九條辦公室提出正式投訴。彭博社採訪過的其他女性也沒有這樣做。和她一樣,她們都是留學生。一些人說,她們擔心失去學生簽證。還有一些人說,她們不熟悉這個過程。
「當時我考慮過舉報他, 但我只是一名年輕的中國留學生,第一次在美國留學,而他是一位受人尊敬的終身教授 ,」項女士告訴彭博社。「如果學校誣陷我誹謗,把我趕出去,誰來幫我?」
迪布維格本人無任何回應
在10月12日社交媒體上出現指控之前,迪布維格正在休學術假。他沒有回應請求置評的電話或電子郵件。
他的律師表示,這位教授從未與學生有過任何不正當的身體或語言互動,他30多年來一直致力於教學。
米爾滕伯格說:「迪布維格教授一直堅持一件事。他非常認真地對待自己作為教育者的角色。他覺得自己和學生之間的關係一直都很恰當,很專業。」
彭博社就這些指控聯繫了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相關辦公室,並向學校發送了一份詳細的問題清單。大學官員拒絕討論此事。
「我們不對任何具體案件或個人發表評論或分享信息,」該大學負責營銷和傳播的副校長朱莉·弗洛里(Julie Flory)說。「我們非常嚴肅地對待不正當性行為,我們將調查上報給學校的任何指控。」
大學校園性騷擾屬於第九條的管轄範圍。這項聯邦法律禁止美國高校存在性別歧視,要求學校為學生提供申訴程序。投訴者有權進行調查,但如果要採取任何紀律處分,則由學校決定。
而迪布維格的律師則表示,這些指控是在諾貝爾委員會10月10日宣布該獎項之後出現的,讓人擔心這些指控可能是「專業競爭對手的惡意構陷」。
他暗示,其他經濟學家可能煽動學生提出似是而非的指控,並指出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詹妮弗·多利克10月20日在推特上提到了針對迪布維格的未指明的騷擾投訴。
但是在多利克發佈推文之前,這些指控已經在網上論壇上討論過。
項女士說,在看到迪布維格獲得諾貝爾獎後,她覺得有必要談談他。10月12日,在一畝三分地論壇上,項女士首次以化名公布了自己的經歷。
多利克說,在看到項女士的帖子在網上流傳後,她開始在推特上徵集其他人的經歷,並以「經濟學我也是」(EconMeToo)為標籤分享。
多利克說:「做這件事對我個人毫無好處,事實上,我為此付出了職業代價。我在那條推文中想表達的觀點是,我們沒有可靠的方法來處理經濟學領域內的性行為不端指控;我們的制度辜負了我們。」
無論如何,學術成就從來都不是與道德品質掛鈎的。當學生受到來自所謂「學術大佬」的侵害時,一定要積極地保留證據;正如同樣來自上文評論區的一條回復:
有一份證據就是一份力量。
本文來源:北美留學實驗室、.一畝三分地、彭博社、量子位等,版權屬於原作者,僅用於學術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