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段時間,德國前總理默克爾好像再度活躍過來,不知是出於對歐洲當今狀況的不滿,還是對德國的前景有所擔憂。
當地時間10月6日,默克爾在《南德意志報》創刊周年紀念活動中,再一次提到了自己對於俄烏衝突的看法。
她表示2月24日將會是一個意義深遠的轉折點,「我們在保護烏克蘭領土完整和主權的同時絕對不能放棄對未來的看法」。
默克爾認為,「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固然是不正確的,但是在任何國際框架下,歐洲的和平和未來發展都必須包含俄羅斯在內。
所以從默克爾的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其高明的處理建議以及敏銳的政治嗅覺。
但是有人發出對俄平和的呼籲,自然就有人發出對俄激進的號召。
當地時間10月6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一次視頻演講中表示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和軍事聯盟應該先發制人,對俄羅斯的核武器進行打擊。
言外之意就是在慫恿北約對俄羅斯開戰。面對這一號召,俄羅斯自然是極不滿意。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就表示,這會導致不可預估的世界災難。
面對這兩份截然相反的呼籲,歐盟給出的做法好像已經表達了自己的選擇。
當地時間10月6日,歐盟委員會宣稱歐盟已經批准了對俄羅斯的第八輪制裁方案,具體制裁措施即將生效。
毫無疑問,歐盟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向外界表達了自己將繼續與俄羅斯為敵的態度,絲毫不管默克爾給出的警告。
而面對歐盟的選擇,俄羅斯方面也是毫不留情地予以回應。當地時間10月6日,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表示,俄羅斯會選擇將石油出口到與自己友好的國家。
除此之外,扎哈羅娃還譴責了美西方對於俄羅斯的制裁方案與市場經濟原則相違背,他們這樣做只不過是為了削弱俄羅斯罷了。
不得不說,歐盟依舊頭鐵,俄羅斯也依舊強硬,所以表面上看,這輪制裁與前幾次沒有什麼區別,但是筆者想說的是歐盟這一次可能要吃大虧,原因就是歐佩克選擇了減產。
自從10月5日,歐佩克+對外宣稱從11月開始,該組織成員將會日產量減少200萬桶原油。
該消息一出,立即引發了國際輿論的軒然大波,眾多媒體都將矛頭指向了拜登和美國,認為這是對拜登政府的巨大打擊。
沒錯,此次歐佩克+減產一方面會讓美國的實際收益大幅減少——因為國際石油的價格一定會保持原本的趨勢,不會因為對俄的制裁到時國際油價大幅降低。
另一方面對於拜登領導下的美國政府的威信會有巨大打擊,因為今年七月份拜登親自飛往中東,乞求中東各國增產石油。
結果倒好,現在不僅不增產,還要進一步降低,這明顯是向世界坦白,美國已經不能影響中東的選擇了。
但是,筆者想說的是,此次歐佩克+減產對於歐盟的影響同樣巨大,原因有二:
第一,歐盟此次制裁剛出爐便夭折。我們要知道,第八輪制裁的核心就是限制俄羅斯的石油出口價格。
現在倒好,全球石油減產導致的是石油供不應求,其價格只會不斷上漲,因此歐盟想限制俄羅斯石油價格的訴求不攻而破。
第二,歐盟能源危機進一步加劇。此次石油減產導致的局面就是國際油價會一路飆升,進一步加劇歐盟的能源危機。
沒錯,油價上漲是全球的問題,但是這一消息對於歐盟的影響絕對最大,因為他們缺啊,已經沒了天然氣,如果石油價格再上去了,歐盟人民還能答應?
所以說,此次歐佩克減產最應該擔心的還是歐盟。
總而言之,國際博弈就是這麼風雲變幻,正所謂「你有你的張良計,我有我的過牆梯」。現如今一個石油減產足以打的歐盟措手不及,接下來就看歐盟如何選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