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克·沙利文(Jake Sullivan),1976年出生於美國佛蒙特州,耶魯大學法學博士。現任美國總統拜登的外交政策顧問,美國國家安全顧問,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
今天讓我們認識這位被譽為「下一個奧巴馬」的有史以來最年輕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
01書香門第
1976年11月28日,傑克·沙利文出生於美國佛蒙特州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與四個兄弟姐妹一起長大。他的父親曾在明尼阿波利斯《星論壇報》商業部門工作,後來又在明尼蘇達大學新聞學院工作,母親則在公立學校任教。
據說沙利文10歲就認識世界各國的首都。這無疑是成為外交人員的第一步。後來他追隨希拉里訪問過世界112個國家,也成為江湖上的傳說。同僚開玩笑地評價——「他的工作能力就是那麼令人討厭」。
02精英教育
1998年,沙利文耶魯大學政治學專業畢業後,以出色的成績獲得了羅德獎學金進入牛津大學,2000年畢業於牛津大學國際關係專業碩士學位。隨後,他又進入了耶魯大學法學院學習,2003年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讀書期間,沙利文對20世紀60年代林登·約翰遜總統推行的「偉大社會」計劃尤為著迷,或許從那時起心中便已種下政治理想。
03廣結人脈
沙利文不僅能力出眾,而且人脈很廣。沙利文博士畢業後,他在兩年多的打拚中,成為華盛頓和華爾街的知名律師。他在法律界成名,引起美國政界的關注。沙利文過往結識的一些重要人物日後成為其在華盛頓站穩腳跟、打入民主黨核心圈子的關鍵,比如前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主席萊斯利·蓋爾布,同為耶魯校友的前副國務卿、布魯金斯學會前主席斯特普·塔爾博特。
沙利文從政之路,始於兩個女人,一個是參議員克洛布徹,另一個是希拉里。克洛布徹被稱為美國民主黨的新秀,她聘沙利文為首席法律顧問。沙利文跟隨克洛布徹後,2008年美國大選前,克洛布徹把沙利文推薦給希拉里。因為克洛布徹與希拉里是閨蜜。這樣關係,沙利文當然得到重用。沙利文成為希拉里顧問後,在希拉里成為國務卿時,沙利文又成為希拉里的副幕僚長,跟隨希拉里出訪了112個國家。
2013年,希拉里卸任國務卿後,克里接任。布林肯由國家安全顧問助理成為克里的副手。而沙利文在希拉里的推薦下,成為美國安全事務助理。
2021年1月,克洛布徹是拜登的就職典禮的主持人,也成為拜登重用的政客。
04初試牛刀
2008年,他成為希拉里總統競選團隊的頭號助手,希拉里評價沙利文「謹慎、認真、聰明」。
2008年,希拉里雖然在初選敗給奧巴馬,但仍然得到了國務卿的職位,沙利文也跟着進入國務院,成為美國國務院歷史上最年輕的政策規劃辦公室主任。
就是在這段時間,沙利文和同事給希拉里撰寫文章,論述了新的轉向亞太的政策,也就是後來為人熟知的亞太再平衡。
2009 年,已故的傳奇外交官理乍得·霍爾布魯克 ( 曾任美國助理國務卿、美國駐聯合國和駐德國大使,曾負責中美關係正常化,曾七度獲提名角逐諾貝爾和平獎,以富有耐性、意志堅定、擅長協調而聞名,在外交界有「推土機」的綽號 ) 在阿富汗執行任務時,發現自己要向年僅32歲的沙利文匯報。
一位同事回憶說,打完一個電話後,霍爾布魯克掛了電話說:「那傢伙可能是國務卿。」
2012年底,希拉里即將離任。她稱讚他腦子好又可靠,是對美國國家安全所面臨的問題「能進行深刻分析的頭腦和冷靜、眼光敏銳地分析家」,甚至預言他未來能夠競選總統。有媒體評價,民主黨把沙利文看作下一個奧巴馬。更重要的是,這時希拉里把沙利文推薦給了奧巴馬。
05更上一層樓
2012年11月,沙利文受奧巴馬之邀在緬甸共進午餐,飯局上奧巴馬問起沙利文美國的歷史、緬甸的歷史。沙利文侃侃而談。
毫無疑問,他通過了這次「測試」,這次聊天之後不久,奧巴馬從空軍一號專門致電沙利文,邀請他擔任副總統拜登的國家安全顧問,負責對亞洲和拉美的外交工作,這也就開始了沙利文和拜登共事的篇章。
當時他會和拜登一起到橢圓形辦公室參加奧巴馬的情報簡報會,並和國安團隊用大約半小時時間商量重大政策問題。
據說,沙利文在白宮以對政策的批判性思考聞名。他常常質疑政策背後的假設是否正確,並樂於使用「魔鬼代言人」討論( 即故意提出與大多數意見不同的觀點,以引發思考,幫助組織回顧過去的思維模式)和推演事物的三階和四階效應( 類似下棋走一步看三步, 可見其目光長遠,思維敏銳),最終重構問題並提出新的問題。
「傑克不僅有智力上的火力,還有人際交往的技巧。希拉里在詳述沙利文的優勢時說,「從最廣泛的意義上講,他是一個真正的外交官,他懂得如何傾聽,如何讓人們團結起來,以及如何為實現這一目標制定戰略。」
06喜結連理
2015年,也就是沙利文39歲那年,和Maggie Goodlander喜結連理,希拉里和布林肯出席。Goodlander曾擔任參議員利伯曼的秘書和外交政策顧問,後來又擔任參議員麥凱恩的資深政策顧問。
2016年,希拉里在總統選舉中敗給特朗普,沙利文深感自責,開始反思特朗普崛起背後的國內外動因,由此發展出一套旨在「為中產階級服務」的新型對外政策學說,恰與拜登「重建更好未來(Build Back Better)」的施政理念相通,其要點在於:第一,強調內政與外交融合互促。第二,將重振中產階級作為對外政策的核心歸宿。第三,修復戰略信譽、重拾價值觀外交。第四,謀求對中國展開「沒有災難的競爭」。
此後,沙利文選擇再度從政壇隱去,經由「旋轉門」重新回到幕後。他在2017年1月加入了風險諮詢公司——Macro Advisory Partners。在任職期間,沙利文曾為Uber與工會的談判提供建議。後來,他又加入了新罕布殊爾大學卡西公共政策學院,擔任高級研究員。
07關鍵閣僚
2021年1月20日,拜登政府正式上台,現年44歲、曾在拜登任副總統時擔任其國家安全顧問的傑克·沙利文也成為美國數十年來最年輕的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這一任命隨即引發了轟動,畢竟,國家安全顧問是總統在安全事務上的首席智囊,為人所熟知的美國戰略家基辛格就曾擔任這一職務。基辛格對沙利文很欣賞,認為沙利文熟悉歷史,不會出現外交策略的失敗。
當時,拜登團隊在對沙利文的履歷介紹中寫道:「在政府工作期間,沙利文是最初談判的首席談判代表,為伊朗核協議鋪平了道路,並在美國斡旋的談判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促成了2012年加沙停火。他還在國務院和白宮的『亞太再平衡』戰略中發揮了關鍵作用。」
沙利文不僅是歷任總統國安助理中的最年輕者,也是拜登政府外交和國家安全團隊中的最年輕者。希拉里稱沙利文「有當總統的潛質」,拜登則稱沙利文是「一代人里才會出一個的智者」。暫不論這些評論有多少溢美成分,至少反映出沙利文決不是視野狹隘的技術官僚,而是具備戰略思考和系統謀劃的政治家品質。
08前路漫漫
沙利文儘管個人能力出眾,但要想成為基辛格、斯考克羅夫特那樣被歷史銘記的戰略家和總統國安助理,卻並不容易。過去四年,特朗普崇尚「小圈子」決策,對白宮國安會重視有限,削弱了其專業效力和決策作用。作為國安會的部門領導,沙利文既要落實拜登「復興」國安會的願景,強化其政策角色,又要仔細處理國安會與其他內閣機構的關係,防止引發它們對國安會「手伸得太長」的反感。
沙利文的批評者對他的評價並不高。他們指出,沙利文是美國兩場長期影響的災難核心——2016年大選希拉里輸給特朗普,以及阿富汗撤軍危機。
隨着美國在阿富汗撤軍最後時刻的混亂場景震驚全球,沙利文也被推到了聚光燈的中心。批判人士認為,身為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需要負責確保所有合理的觀點都在白宮局勢研究室被公開提出,並確保所有的情況都經過審查。
但白宮方面一直極力為沙利文辯護,稱局勢研究室里沒人預測到喀布爾會以如此快的速度崩潰,並強調了國家安全顧問在協調撤離12.4萬名平民方面的作用,稱這是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民用空運行動。
外媒報道稱,沙利文上任8個月以來,要求他辭職的聲音絡繹不絕,而且不僅僅是共和黨人。奧巴馬政府的全球事務主管布雷特·布魯恩甚至在《今日美國》上發表評論文章稱,呼籲從沙利文開始改組拜登的國家安全團隊。
然而,儘管外界質疑和批判的聲音不斷,沙利文卻已然成為了拜登政府的核心人物。
8月30日下午,當最後一架美軍飛機已離開阿富汗領空的消息傳入白宮橢圓形辦公室後,拜登邀請國務卿布林肯及身為國家安全顧問的沙利文陪同自己到私人餐廳用餐,以紀念結束美國最長戰爭的這一重要時刻。
一名美政府高官表示,在如此重要的時刻,拜登希望沙利文在場,意味着他已經真正成為了拜登團隊的「自己人」。與自2002年開始一直陪伴在拜登身邊的布林肯不同,沙利文在2020年總統大選前,在拜登手下僅工作了18個月。在此之前,他一直是希拉里的得力助手。
「在過去的兩年里,我看到他(拜登)向傑克(沙利文)尋求國內外政策方面的建議。他非常尊重傑克的判斷,一心一意地依賴着他。」這位高官表示。拜登上台後提出的「中產階級外交」,採用的正是沙利文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做研究時設計的理念。
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雖是內閣要職,但由總統直接任命,無需國會參院批准。即便如此,沙利文未來的工作也難免受到部分右翼人士的「緊盯」和牽扯,如何在右翼勢力的政治壓力下逐步出清特朗普政府的外交負資產,重塑美國的外交安全戰略,恐非僅憑其個人能力和意願便能功成。
09對華政策
沙利文在對華策略上,與布林肯相同,既反對全面脫鉤,又認為「接觸時代已結束」,應加強對華競爭和戰略遏制。這與拜登政策是相同的。
沙利文認為中美關係不應走向「新冷戰」,雙方必須致力於防止誤判和開展旨在防止戰端的「底線管理」,同時在氣候變化等問題上合作。但另一方面,沙利文認為中國正在「展示自身模式相對於美國的優越性」,稱中國的快速發展和國際影響力增長「觸動了美國的利益」,美需首先改善國內政治經濟狀況,大力投資科技研發、人才教育和基礎設施建設,發揮自身「制度優勢」,再聯合歐亞盟友一同抵禦中國的「掠奪性做法」。沙利文在新冠病毒溯源調查和涉疆、涉港等問題上表態強硬,對華「強勢競爭」的政策姿態初露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