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了啥招如此重創「北溪」管道

2022年09月29日02:58:51 國際 1901

編者按:丹麥附近水域的「北溪-2」「北溪-1」天然氣管道26日接連3次發生破裂並伴隨着巨大的爆炸震動,幾乎所有調查都承認「這幾乎不可能是巧合」「不排除遭到破壞的可能」。但對於到底可能是誰、用什麼方法施加的破壞,各方說法不一。

用了啥招如此重創「北溪」管道 - 天天要聞

「北溪」管道結構相當堅

「不太可能是故障」

丹麥方面稱,當地時間26日,「北溪-2」天然氣管道在丹麥博恩霍爾姆島附近發生泄漏。不久後,「北溪-1」管道又發現兩個泄漏點,分別位於丹麥和瑞典附近水域。現場監測畫面顯示,事故現場的海面上形成大量氣泡。瑞典海事局警告附近船隻與泄漏地點保持5海里的距離,因為天然氣的可燃性,泄漏的氣體有起火燃燒的風險。

這3次泄漏事故的特殊性引起了外界的高度關注。英國《衛報》稱,為了抵禦輸送天然氣時的巨大壓力,兩套「北溪」管道設計得非常堅固:它們通常由27-41毫米厚的鋼製外殼構成,外面還有60-110毫米厚的特殊塗層,因此常規故障不太可能對其造成嚴重破壞。俄羅斯WMT Consult公司專家葉卡捷琳娜·科薩雷娃強調,泄漏不太可能是接縫故障造成的。因為這類故障不會導致內部壓力降到零,也很難在3個地方同時發生。另外,爆炸也不太可能與二戰時的遺留炸彈有關。「在海底鋪設管道之前,首先要進行勘探工作,然後是包括排雷在內的水域清理,最後才能鋪設。」

在泄漏事件發生的同時,瑞典地震監測站記錄到明顯震動,其中一起震級達2.3級。丹麥、挪威芬蘭的地震台站也記錄了爆炸。瑞典國家地震網絡主任隆德表示,「毫無疑問,這不是地震。」丹麥專家將其描述為「與二戰中的巨型炸彈爆炸的威力相當」。俄總統新聞秘書德米特里·佩斯科夫表示不排除「北溪」管道事故是發生了破壞活動的可能性。


用了啥招如此重創「北溪」管道 - 天天要聞

「北溪」管道水下鋪設需要專用船隻。

可能使用了什麼工具?

有什麼辦法能對水下的「北溪」管道造成嚴重破壞?《衛報》稱,兩條「北溪」管道經過的波羅的海水深通常只有幾十米到100多米。對於現代海軍而言,在這樣的深度作業並非難事。德國安全部門認為,考慮到泄漏的具體情況,很可能是「潛水員或小型潛艇」在管道上安裝了水雷或炸藥,「只有國家行為體」才能做到這一點。有西方專家認為,由於「北溪」管道的精確位置並不是秘密,破壞者完全可以設置定時沉底水雷,在船隻經過目標上方海域時將其釋放到海底預定位置。一名英國軍方消息人士推測,水雷可能是從偽裝的商船上悄悄布下的,並在數天或數周后引爆。「這是一項需要謹慎進行的行動,但不需要特別專業的軍事資源。」

俄羅斯方面也得出類似的結論。俄《觀點報》28日稱,俄軍事謝爾蓋·伊先科稱,破壞水下的天然氣管道難度並不高,「從任何船隻的舷側都可以將設置好爆炸深度和時間的自航式水雷投下。它可以從軍艦潛艇上釋放,潛艇是非常理想的載體。」

俄軍事專家瓦季姆·科久林則認為,儘管水下蛙人理論上也能執行這類破壞活動,但考慮到「北溪」管道所在海域的深度,必須在爆炸地點附近部署特種船隻,以便執行任務的潛水員能減壓。在這種情況下,掩蓋破壞行動幾乎是不可能的,同時也不可能迅速逃離現場。因此,他認為,該事件更可能是通過一次性無人潛航器引爆水雷。「現在,許多國家正在研發數百種潛航器,其中就有適合類似任務的潛航器。它們大多擁有人工智能系統,因此即使在離線模式下也可以進行破壞,很難確定罪魁禍首。」

到底是誰幹的?

雖然在如何破壞「北溪」管道的方法上,俄羅斯和西方的意見基本一致,但在到底誰是元兇的問題上,雙方卻相互指責。美國「動力」網站稱,觀察家此前就已經關注到俄羅斯對海底管道或線纜的攻擊能力。「俄羅斯海軍擁有數量眾多的特殊任務潛艇、深海潛水器無人水下航行器,它們除了監聽和切斷海底通信線纜外,也可能被用來破壞天然氣管道。」報道還提到不久前服役的「別爾哥羅德」號特種核潛艇,它可以搭載多種潛航器執行複雜的海底作業。「但該艇目前在白海作業,而且波羅的海的水深過淺,並不適合這種大型核潛艇的活動。」德國《明鏡周刊》稱,美國中央情報局曾警告德國,今年夏天早些時候波羅的海天然氣管道可能遭到襲擊。

但美媒列舉的俄海軍水下作業能力,西方也同樣擁有。俄軍事專家弗拉基米爾·貢達羅夫表示,最可能破壞「北溪」管道的是英國人。「英國海軍特種部隊基地位於挪威,他們擁有水下作戰所需的一切特種裝備,可能是通過無人潛航器遠程引爆炸藥。」

《觀點報》則表示,一些間接跡象表明,美國海軍參與了這起事件。因為美總統拜登在今年2月初與德國總理朔爾茨會晤後發表聲明說:「如果俄羅斯坦克和軍隊越過邊境,那麼『北溪-2』就不會存在,我們將結束它。」當被問及如何做到時,拜登強調說:「我們可以做到這一點。」6月14日,美國《海上力量》雜誌透露,美國海軍反水雷部隊在丹麥的博恩霍爾姆島附近大規模使用無人潛航器,「這裡靠近海底天然氣管道」。

事故發生時,美國海軍正在附近舉行演習。俄媒注意到,從9月2日開始,美國海軍MH-60S直升機開始在博恩霍爾姆島以東的兩條水下天然氣管道上空密集飛行。「美國可能在演練如何把炸藥放到海底」。報道稱,美國直升機一直在管道上空飛行到9月13日。美海軍艦艇於21日晚離開管道所在地區。「幾天後瑞典地震儀就記錄到巨大的爆炸。」▲

本報特約記者 晨陽 柳玉鵬

國際分類資訊推薦

白宮,放任AI狂飆! - 天天要聞

白宮,放任AI狂飆!

文丨陸棄4月7日,美國白宮宣布一項引發轟動的新政——要求所有聯邦機構任命「首席AI官」,在六個月內製定AI戰略,加速人工智能在政府系統中的全面部署。與此同時,特朗普政府果斷廢除拜登任期內頒佈的兩項關鍵AI監管行政命令:一項旨在保障公民權利和
全球媒體看好中國經濟:有底氣、有信心應對美國「關稅攻擊」 - 天天要聞

全球媒體看好中國經濟:有底氣、有信心應對美國「關稅攻擊」

面對美國政府濫施關稅亂拳的做法,中國第一時間採取了堅決有力的反制措施。中國經濟發展態勢良好,有底氣、有信心應對美國的關稅衝擊。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中國努力化挑戰為機遇 中國對美國提高關稅的做法予以迅速反制,當特朗普威脅要對中國再次增加關稅後,中方指出這是錯上加錯。文章評論認為,在多個國家爭相尋求與美...
中國政府援緬第五批抗震救災物資抵達仰光 - 天天要聞

中國政府援緬第五批抗震救災物資抵達仰光

當地時間4月9日12時30分左右,中國政府援緬第五批抗震救災物資抵達緬甸仰光。第五批物資主要包括266頂帳篷 、20000個蚊帳、9000塊防水布、2000箱即食麵等,總重超過91噸。(總台記者 林曦)...
深觀察丨「只要團結,歐盟反制美國的王牌很多」 - 天天要聞

深觀察丨「只要團結,歐盟反制美國的王牌很多」

繼被加征鋼鋁和汽車關稅之後,美國的主要貿易夥伴們又將在美東時間9日迎來特朗普政府為其量身定製的所謂「對等關稅」。根據這個通過簡單粗暴方式計算出來的東西,作為美國最重要貿易夥伴之一的歐盟將面臨20%的「對等關稅」稅率。對此,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7日表示,歐盟將成立進口監測工作組,並將加強單一市場,以應對...
區委常委會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召開 - 天天要聞

區委常委會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召開

4月9日,區委常委會全面從嚴治黨專題會召開,對政治監督工作和開展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集中整治工作進行研究,聽取區紀委監委三化建設年工作彙報,對區委落實2025年「四責協同」工作進行全面部署。區委書記杲雲主持會議並講話。杲雲強調,區委常委會班子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市委決策部署,持續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
人民日報刊文:深化醫改 在身邊在眼前 - 天天要聞

人民日報刊文:深化醫改 在身邊在眼前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醫改反映在字裡行間:「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下沉和區域均衡布局,實施醫療衛生強基工程」「健全藥品價格形成機制,制定創新葯目錄,支持創新葯和醫療器械發展」「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促進分級診療」……深化醫改,也在每個人的身邊、眼前。4月9日《人民日報》頭版刊文《讓看病更方便 讓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