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三大航企訂購了近300架空客飛機,原本也是大事,畢竟這是在新冠疫情爆發以來,全球航空業遭受重創的大環境下,最大的一筆客機採購交易。
微妙的是,這個採購消息,就在美國G7峰會、北約峰會接連提出對抗中國倡議後,頓時引發多方注意。
同是全球領先的飛機製造商,波音卻只能眼睜睜看着空客喜提超級訂單。波音公司大嘆「失望」,抱怨正是因為「地緣政治分歧」損害了該公司的業務前景,畢竟空客手握超級大單,而波音不久前才宣布,受全球訂單影響明年將全面減產。火急火燎的波音公司敦促美中趕快進行對話。
簽空客,棄波音,於是有美媒趁機渲染,中國這是拿巨款,離間「跨大西洋聯盟」。
中國該不該買空客
那麼中國該不該買空客?該,不管是政治上,還是技術上的。
從特朗普時期起,美國就對中國持敵視態度並進行貿易戰,而拜登在上台後竟沒想過改善,反而變本加厲,甚至美國經濟都危機到如今地步,還在糾結減免對華關稅是否會讓中國獲利。而G7峰會上,美國拉幫結派試圖以「全球基建計劃」「取代『一帶一路』」,妄想對中國進行威懾,再看北約峰會,更是首次將中國定義為「戰略挑戰」。
如此態度,很難讓中國再以德報怨。
而且看看波音。在世界市場擁有龐大份額,波音飛機也成了知名的故障最多。自2018年印尼獅航波音737max墜毀以來,圍繞波音客機的技術缺陷和安全隱患問題一直持續被曝光。
隨着波音飛機又雙叒叕的事故頻發,誰還願意購買?就算中國航司願意下單,又有多少旅客願意乘坐?就有相關分析人士認為,波音方面過於強調政治因素有避重就輕之嫌。
不過美國政府與美國公司如出一轍的甩鍋操作,倒是十分美國。狗咬狗,一嘴毛。
誰動了誰的奶酪
再看看空客。空客不斷加大在中國的投資,根據其官網介紹,空客民用飛機在中國包括位於各地的合資公司在內共有超過1900名員工。空客不僅在天津有總裝線,還在蘇州工業園區設有中國研發中心。
如果不是需求量大且急用替換,中國還有自己的C919。中國三大航統一採購,在整個航空業不景氣的大環境下,這樣的超級大單,在商言商,誰不心動。對於中國來說,買新換舊,能夠獲得一個實惠的價格,對歐洲來說,哪怕即使讓利,這也是對經濟的有效提振。
不高興的只有沒能拿下訂單的波音、被波音懟臉的美國政府。
有海外學者分析稱,中方轉向歐洲製造商,可以在與歐洲的互動中換取更大的協商空間。
這種說法與美媒渲染的「中國拿巨款離間歐美」有些類似,多多少少都在暗示中國公司與其他國家公司簽的每一筆訂單背後都藏着「政治心思」。
反過來說,美國政府近年來大搞單邊主義,多次無理制裁中企,以政治強行干預經濟,這才使得美國企業和輿論界都形成了「中國要報復回來」的草木皆兵氛圍。而不管是俄烏戰局,還是中國航空大單,明擺着的是,美國只在乎的是自己的利益,什麼歐洲盟友,在美國看來所有的錢都只該美國來賺。
該表達失望的是誰?(晉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