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置拾便袋擦手紙 方便毛孩子解決「內急」「寵物公廁」現身商場社區

南山海岸城購物中心的「喵汪專用洗手間」。 實習生 李惠嫻 攝

小狗在寵物公園玩耍。 實習生 李惠嫻 攝

深圳新聞網2025年5月19日訊(深圳晚報記者 李嫻實習生 李惠嫻)每逢節假日,深圳公廁總以其整潔的環境、智能化的管理和人性化的設計成為全國遊客熱議的焦點。更令人驚喜的是,深圳很多社區、商超還為「毛孩子」量身定製了寵物公廁,讓飼主直呼「想打卡」「太超前了」!

「寵物公廁」進社區商圈

營造更乾淨舒適的公共空間

「寵物公廁」旨在解決寵物隨地大小便的問題,改善環境衛生,已在深圳不少社區、商圈落地:鹽田區的壹海城one mall在顯眼處設置寵物拾便袋取用點;福田區的深業上城設置了寵物垃圾桶,配置拾便袋、擦手紙等寵物糞便清潔工具;福田區景田北六街的寵物公園也配置了寵物垃圾箱和糞便處理袋、拾便袋等,方便寵主及時處理排泄物。

「ad」媽媽是「寵物公廁」的好評用戶。「ad」是一隻小型蘇格蘭犬,「ad」媽媽表示:「吉娃娃、西施等小型犬在家是可以完成排便的,但對於大型犬來說,戶外排便是基本需求。『寵物公廁』十分必要,在滿足寵物群體生理需求的同時又為非養寵市民營造了更乾淨、舒適的公共空間。」

除了有社區、商圈為飼主提供寵物糞便清潔工具,南山區海岸城購物中心還建造了一座喵汪專用洗手間。喵汪專用洗手間與普通衛生間相鄰,洗手間內配備有寵物尿墊、尿布、除臭劑等物品,牆上張貼着處理寵物排泄物的正確流程,整體乾淨、無異味。

事實上,深圳的寵物友好探索早已走在前列。2020年,深圳率先立法禁食貓狗,成為國內首個明確保護伴侶動物的城市。如今,「寵物公廁」作為深圳又一文明實踐成果,正在重構人和寵物之間的公共秩序,成為衡量城市文明的「溫度計」。

將寵物需求融入基建

以微小角落傳遞尊重與包容

《2025年中國寵物行業白皮書(消費報告)》中顯示,2024年中國城鎮(犬貓)消費市場規模已突破3000億元,城鎮寵物犬貓數量已超1.2億隻。隨着「毛孩子」大規模進入公共空間,排泄污染、人寵矛盾等問題日益凸顯。深圳以「寵物公廁」為起點,將友好理念滲透至城市毛細血管,探索公共秩序的平衡之道。

從鹽田壹海城的寵物友好電梯,到南山海岸城、福田深業上城的推車租借服務;從商場牽繩准入制度,到寵物休閑運動區的完整服務鏈,深圳正以個性化設施「圈」住寵主的心。博美犬「雪球」的主人小向感慨:「羅湖、龍崗的寵物公廁分區明確,配有飲水區和處理區,對家長非常友好。」

非養寵群體亦從中受益。景田北六街寵物公園的環衛阿姨直言:「寵物公廁應推廣到更多地方,讓環境更乾淨。」這種包容性設計,讓城市治理既有「文明尺度」又不失「人情溫度」。

根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已有超50個寵物友好商場,數量仍在增加。這些空間打破傳統模式,將寵物需求融入基建,以微小角落傳遞尊重與包容。正如小向所言:「寵物友好應成為城市文明的一部分,深圳的實踐既方便寵主,也守護了城市風貌。」

在福田深業上城的寵物公廁旁,深晚記者偶遇正踮腳撥弄清潔袋的金毛犬「黃油」。它的主人林先生笑着翻譯:「這是在『點贊』呢!以前它憋急了會抓消防栓,現在看到小狗標識牌就主動靠近。」這些充滿靈性的互動,恰是深圳文明密碼的生動解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