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膩婉約的蘇州園林里,卻埋着一隻兇猛的老虎,其主人大名鼎鼎

來「百園之城」蘇州,遊覽園林自然是重中之重。蘇州園林從古至今是詩意江南的代表,寄託着着主人對山水家園的品味和情懷,也訴說著出世與入世間的平衡。縱使高牆外車水馬龍、世俗紛爭,高牆之內卻是魚戲蓮葉的悠閑,滿地蕉蔭的恬靜。細膩婉約、風雅動人是園林的基調。

網師園,是蘇州園林中型古典山水宅園代表作品。整個園林建築雖多不見其密,池不足畝而不覺其小,堪稱中國園林以少勝多的典範。網師園東部為宅第,中部為主園,西部為內園。亭台軒榭布置得井井有條,精巧幽深之至,讓人過目不忘。其中殿春簃更是被原樣復刻到了美國大都會博物館,開創了中國園林藝術走出國門的先河。

說起殿春簃,是網師園西北角的一座明代風格的院落,過去主要是用於書房使用。雖然如今看上去只是蘇州園林里再尋常不過的一間獨立庭院罷了;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這個院子的地下埋着一隻兇猛的老虎。是不是聽上去與溫婉的蘇州園林極為不搭?這隻老虎的主人,正是近現代知名畫家張大千和他的哥哥張善子。

張善子和張大千都是畫家,張善子更是因愛虎、養虎、畫虎而出名,並且自號「虎痴」。1932年,張家移居蘇州,住進了網師園。在網師園居住期間,兩人專門養了一頭名叫「虎兒」的老虎,作為自己畫虎時的模特。

虎兒平時就在園子里走來走去,還會隨主人迎來送往,很喜歡吃宵夜,一次要吃一二十個生雞蛋……有一次,江南名士楊雲史來網師園拜訪張大千兄弟,恰遇張善子對虎揮毫,一邊驚嘆一邊笑出聲。虎兒聽到突然大嘯,楊雲史受驚成疾。可惜後來虎兒病死,葬於園中。

四十多年後,遠在他鄉的張大千回憶起當年跟哥哥在網師園「擼大貓」的歲月,親筆寫下了墓志銘「先仲兄所豢虎兒之墓」並寄到蘇州。故園之思,溢於言表。1986年,蘇州市園林管理局把張大千的手跡鐫刻成碑,鑲嵌在殿春簃外的西牆上。據說,這裡正是當年張善子埋葬虎兒的位置。如今,這塊石碑已經成為一處跟「虎」有關的著名人文景點,有興趣的朋友來網師園殿春簃時可以找一下。

殿春簃院外就是主園池,是遊覽網師園的核心精華區域。主園池南面濯纓水閣,纖巧空靈,高架水上,夏季涼爽宜人,還可憑欄觀荷賞魚。白天站在這裡,園中景緻一覽無餘;夜晚,這裡是崑曲表演的戲台。

濯纓水閣旁的攢尖小亭有個很詩意的名字——月到風來亭。自然,這裡是賞月的好去處。據說中秋時節在這裡可以賞到五個月亮:天上一個;水池中一個;亭子鏡中一個;圓桌算一個;桌上月餅又算一個。

主園池周圍最容易被錯過的景觀,正是我國園林中最為迷你的石拱橋——引靜橋。引靜橋長僅2.3米,和江南那些可通穿的高大石拱橋截然不同。在這樣一大步便可跨越的小澗上建拱橋令彩霞池顯得水面壯闊,也襯托得背後的假山更為高大挺拔。

養虎、埋虎的歷史,讓網師園在一眾蘇州園林里更增添了幾分豪氣。此後網師園幾易其主,園主多為文人雅士;園林是主人精神世界的映射,先賢已逝,園林還在訴說著那些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