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有人走的路(四)


有人會特別愛寵物,特別愛一件事,比如說我愛打藍球、乒乓球,愛到發狂,那你說這個算不算是愛呢?我愛一隻小狗,特別愛特別愛,那個小狗完全懂我,跟我還有交流,還舔我,這是不是真正的愛?不是,這樣的愛被稱作精神貫注。就是當我們把精神貫注在這個事物上的時候,你以為那個狗懂你,實際上是你投射在了它身上,你在猜想它的想法。

那為什麼它和真正的愛不一樣呢?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並不同於人和寵物的關係。首先,我們和寵物的溝通相當有限,我們不知道它們每天在想什麼,卻一廂情願地把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投射在它們身上,實際上這只是我們的主觀願望。其次,我們喜歡寵物,是它們表現乖巧,任憑擺弄,如果寵物不聽話,破壞傢具,隨意大小便,甚至咬上我們幾口,我們就可能把它趕出家門。這是我們和寵物和人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就是你要尊重他,把他當做一個獨立的個體,並且去發展出他自己的個性,發展出他的成熟的心智出來。

還有一種精神貫注叫作嬰兒之愛。什麼叫嬰兒之愛呢?很多媽媽特別喜歡嬰兒期的孩子,抱着那孩子好玩,因為這個嬰兒唯命是從,這個嬰兒不會不聽話。他乖乖地,讓睡覺就睡覺,然後起來抱着玩一下,最多就是哭一哭,哄一哄,很可愛。但是當這個孩子長到了三四歲以後,這個媽媽開始煩了。我們見過很多這樣的案例,就是這個媽媽到了孩子三四歲以後,她就不願意管自己的孩子,趕緊讓爺爺奶奶領走,因為她覺得不好帶。反過來她依然母愛很充沛,她去看別人家的孩子,她去抱別人家的嬰兒,只要有個嬰兒她就覺得特別喜歡,特別可愛。這種不是愛,這種是對唯命是從的追求。

所以以上我們講的這些都是典型的、我們會誤以為是愛的東西,但實際上不是。這些東西的共同特徵是什麼呢?就是他們都是以愛作為幌子,只是想滿足自己的需要,卻從來不把對方的心智成熟當一回事,這就是這些東西的共同特徵。

甚至還有人會發展出來自我犧牲式的愛。她把自我犧牲當作是愛,她覺得我只要能夠奉獻,我只要能夠犧牲,就好了。這些東西來自哪兒呢?也是來自童年的經歷,就在她的童年當中,如果她身邊有一個這樣的楷模,就總是以自我犧牲為標榜,總是覺得我為別人犧牲了這麼多,所以你看我多好,那麼她在潛意識當中就慢慢地會接受「自我犧牲其實就是愛」這樣的一種想法。然後她慢慢地不斷地寵着她的老公,她老公做什麼樣的錯事,傷害她再嚴重,但是只要願意求饒,我就原諒他,這是受虐狂的一種表現。


那麼什麼是真正的愛。愛是實際行動,是真正的付出,愛的感覺與精神貫注密不可分,後者是把情感與興趣灌注在對外的對象上,將其當做屬於自己的一部分。精神貫注和真正的愛雖然容易混淆,但是依然有顯著的區別。

首先,精神貫注的對象不一定是有生命的事物,因此就不見得具有心靈的感受。比如說有人愛錢,有人愛股票,有人愛乒乓球,這都是精神貫注。其次,對某種事物產生精神貫注的人未必會重視其心智的成熟,比如那種根本不顧孩子的成長,整天把孩子捧在手掌心上不斷溺愛的人。第三,精神貫注可能與智慧和責任無關,就在酒吧裏面認識的兩個人,突然之間就鍾情於對方,但是沒有任何的計劃性,它跟責任、跟後續是沒有關係的。第四,精神貫注隨時都可能消失,就是今天晚上好開心,明天不開心就分手,這都不是愛。

真正的愛是什麼?真正的愛需要投入和奉獻,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要使愛的對象得到成長,就必須付出足夠多的努力,不然愛的願望就會落空,唯有真正的投入和奉獻才是實現愛的有效方式。真正的愛是自主的選擇,無論愛的感覺是否存在,都要奉獻出情感和智慧。

所以談到婚外情這件事情,如果我遇到了一個女孩,她不是我的妻子,但是我喜歡她,這時候我會跟她說這樣的話:我很想去愛你,可我不會這麼做,因為我對妻子和家庭做過承諾。這就是真愛,當你能夠有一種力量,願意去做一些事情,為自己和對方的心智成熟帶來不斷的進步,讓兩個人不斷地去實現親密關係,這種努力的過程才叫作愛。所以說「愛是一個動詞」這句話是對的,愛絕對不是一種感覺,那只是慾望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