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和比利時人愛吃蛙腿,使青蛙種群在一些供應國面臨滅絕

根據德國野生動物保護組織Pro Wildlife發表的研究報告,青蛙腿可能被認為是一種美食,但法國和比利時對青蛙腿的需求對包括印度尼西亞土耳其阿爾巴尼亞在內的供應國的青蛙種群構成了越來越大的威脅。

據報道,歐盟每年進口約4070噸蛙腿,相當於8100萬至2億隻青蛙,其中絕大部分是從野外捕獲的。Pro Wildlife的聯合創始人阿爾澤(Sandra Altherr)博士將其描述為「對物種保護來說是致命的多米諾骨牌效應」。

在印度尼西亞,曾經被廣泛交易的爪哇蛙(Limnonectes macrodon)現在已經基本消失了。

同時,科學家警告說,如果繼續從野外大量捕捉,土耳其原產的可食用青蛙可能在2032年之前滅絕。

阿爾巴尼亞的斯庫塔里水蛙現在已經高度瀕危。

而在歐盟第四大蛙腿供應商阿爾巴尼亞,斯庫塔里水蛙(Pelophylax shqipericus)現在已經高度瀕危。

嚴格來說,比利時是世界上最大的蛙腿進口國,占歐盟市場的70%,其次是法國(17%)、荷蘭(7%)、意大利(4%)和西班牙(2%)。

然而,Pro Wildlife的《致命菜肴》報告顯示,比利時進口的大部分蛙腿被轉口到其他歐盟成員國。

根據法國海關的統計數據,2010年至2019年期間,法國進口了30015噸新鮮、冷藏或冷凍的青蛙腿。

英國、克羅地亞捷克共和國波蘭羅馬尼亞和德國也進口了較小的數量。

歐盟大約74%的進口來自印度尼西亞,4%來自土耳其,0.7%來自阿爾巴尼亞。

在2010年到2019年期間,歐盟僅從印度尼西亞就進口了超過30000噸的蛙腿。

大腿物種,如食蟹蛙(Fejervarya cancrivora)和東亞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us)在美食家中的需求量特別大。

阿爾澤博士表示,在20世紀80年代,印度和孟加拉國最初向歐洲提供蛙腿,但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印度尼西亞已成為最大的供應商。在這個東南亞國家,就像在土耳其和阿爾巴尼亞一樣,大型青蛙物種正在一個接一個地消失。

雖然美國也進口大量的青蛙用於消費,但這些主要是專門為貿易而飼養的青蛙,而歐盟主要進口野生捕撈的青蛙。

法國組織Robin des Bois的主席Charlotte Nithart表示,蛙腿貿易不僅對青蛙本身有直接影響,而且對自然保護也有影響。

她表示,青蛙作為昆蟲殺手,在生態系統中起着核心作用。在青蛙消失的地方,有毒殺蟲劑的使用就會增加。

大腿物種的東亞蛙在美食家中的需求量特別大。

據報道,專業野生動物組織正在呼籲歐盟停止為當地美食市場過度開發青蛙種群。

他們還呼籲通過《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對國際貿易進行限制。

根據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數據,兩棲動物是脊椎動物中最受威脅的群體。

歐盟的棲息地指令阻止在成員國捕獲本地野生青蛙,但集團並不限制進口。

IUCN聲稱,至少有1200種兩棲動物(佔總數的17%)在國際市場上進行交易。

文/南都記者 陳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