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來首次!長江出現神秘物種「鳤」,曾因肉質鮮美被吃到瀕危

長江流域又傳來好消息!科學工作者在孝感市郊的府河片區進行野外考察的時候,竟然發現了一個神秘物種的身影——鳤,據悉,這是長江以北地區,時隔10年後,再一次有鳤魚出沒,此前,科學家們曾經認為,長江以北的鳤魚早就局部滅絕了。

因此,這一次孝感雖然只發現了一尾的鳤魚,但是卻仍然是一個好消息,這意味着伴隨着長江禁漁期的實施,鳤魚的種群數量,也在長江中開始慢慢恢復。





那麼,究竟什麼是「鳤魚」呢?它又神秘在哪裡?

鳤魚,是一種洄遊性的硬骨魚,它們看起來和鱤魚很像,不過,和鱤魚是一種非常兇猛的魚類不同,鳤魚的性情卻非常溫和。

它們的身體細長,頭很小, 尾鰭分叉明顯,末端很尖,腹部是銀白色的,身體兩側可以看到一條黃綠色的縱帶,因為顏色較淺,所以看起來也不是特別明顯。





在我國長江流域,以及南方的各大水域中,鳤魚過去都是很常見的一種魚類,每年4-6月的時候,它們就會進入到繁殖季節,等到小魚孵化出來後,7-9月間就會離開江河,去往湖泊中肥育,並且在湖泊中越冬,生長速度很慢,一般成年個體最大也僅為2斤重左右,偶爾會看到20斤重的鳤魚個體,不過,這樣的情況極其罕見。

這一次,在孝感發現的一尾鳤魚,它的體長約為33cm,這其實就是一般個體鳤魚的長度,也是過去人們最愛捕撈上來的鳤魚。





從這裡也可以看出,事實上雖然如今鳤魚神秘又瀕危,但是,在過去,它們的數量也是非常多的,這也意味着,鳤魚的瀕危並不是天敵太多,被物種間的生態競爭淘汰掉,而是被人類吃到了滅絕,這也導致以為如今的難得一見,才會導致鳤魚變得極為神秘。





那麼,人類又是如何將鳤魚吃到滅絕的呢?

老一輩的漁民稱,在上世紀中後期的時候,鳤魚的數量還是非常多的,特別是在鄱陽湖中,過去更是有着成群的鳤魚,然而,如今鄱陽湖中卻已經10年沒有再發現一尾鳤魚了。

從資料來看,鳤魚在上個世紀,曾經是我國長江流域的重點經濟魚類,因為它味道鮮美,而且成群聚集,非常容易捕獲,這也導致在上世紀70-80年代的時候,每年漁民們都會捕撈20噸以上的鳤魚,當然,那個時候的漁民,也從未想過,如此大規模的捕撈,會導致鳤魚有一天成為「神秘物種」。





一直到時間進入到上世紀80年代末之後,一方面是人為捕撈的原因,另一方面是長江流域的水利工程,也給不少洄遊性魚類,帶來了毀滅性的打擊,鳤魚就是其中之一。

在那之後,每年捕撈的鳤魚數量就越來越少了,和幾十年前形成鮮明對比的同時,很多地方也都出現了局部性滅絕,這個時候,人們才意識到,可能再也吃不到鳤魚了。





當然,吃不到鳤魚並不是最主要的,真正讓人開始擔憂起來的是,在2010年之後,鳤魚和很多魚類一起,都漸漸消失在了人們的眼中,這也都意味着,長江流域的生物多樣性,已經伴隨着很多物種的消失,而被破壞掉。

所以,過去的10餘年時間裏,很多原本有大量鳤魚出沒的地方,也都開始進行漁業資源調查,尋找鳤魚的身影,因為鳤魚是群居性的魚類,所以,如果一個地方的水域中再次出現了鳤魚,其實也意味着當地的生態環境正在恢復,鳤魚也正在這裡休養生息。





所以,這一次長江以北流域再一次發現了鳤魚的身影,才非常讓科學家們激動,認為這釋放出了一種良好的信號,證明長江禁漁期的確是有效的,相信長達10年的禁漁期結束之後,有可能在長江中,可以找到很多已經消失多年的物種。

比方說,除了鳤魚,如今很多科學家們都在期待着「長江白鱘」的再次現身。因為在2020年的時候,長江白鱘就已經宣布滅絕了,不過,因為在國際上,很多地方都曾經出現過已滅絕物種時隔20-30年後,又重新現身的情況,所以,我國學者也是認為,或許再過幾年,長江白鱘仍然會再一次被找到。





畢竟很多物種都是生活在深水區,如果數量非常稀少,那麼,在長江中分散開來,想要找到它們仍然存活的個體,也就變得極其困難了,所以,只能慢慢去找尋,那麼,朋友們在你們看來,有沒有可能在長江中發現多個已滅絕的物種?歡迎留言,說說你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