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帶殼的蠕蟲是一種被稱為Wufengella bengtsoni的托莫特殼類。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5.18億年前,一種身披剛毛的「蠕蟲」穿越海洋暗礁,是三種水生動物的祖先,如今這三種動物的生活方式非常不同,它為當時多樣化物種的爆發提供了新的線索。
一個國際研究小組最近發現了一個物種的化石,該物種起源於腕足類動物、苔蘚動物和蜻蜓類動物;這三組濾食性海洋生物都把自己固定在海底,但每一組都有高度專業化的捕食結構,它們看起來非常不同。科學家在一項新研究中報告稱,這個化石物種名為Wufengella bengtsoni,是一種更古老的有殼生物群托莫特殼類的成員。
這一發現為「寒武紀大爆發」時期動物如何進化的謎題增添了新的線索。寒武紀時期(5.41億至4.854億年前),地球上的早期生命迅速多樣化,引入並建立了各種不同的身體結構,我們今天仍能在活着的動物身上看到。
腕足動物是有殼的雙殼動物;苔蘚蟲是有觸角冠的軟體動物,翼蟲被包裹在由甲殼素製成的保護管中,甲殼素是一種增強諸如外骨骼、喙和殼等有機結構的材料。在發現W. bengtoni之前,根據現存動物胚胎髮育的相似性,分類學家推測所有這些動物類群的祖先可能是一種分節的蠕蟲樣托莫特殼類。但是,儘管研究人員對這個假設的祖先可能長什麼樣有一些了解,但他們不確定是否能找到它。
這塊化石是在中國西南部雲南省澄江生物群化石遺址發現的。這是一個罕見的發現,因為像這樣的動物通常保存得不夠好,古生物學家無法對它們進行詳細研究。
它們在當時存在的熱帶淺水的珊瑚礁上穿梭。在這些古老的珊瑚礁系統中,死去的動物通常被沖走,直到它們的身體分解,它們的軟組織通常在珊瑚礁富含氧氣的水中腐爛,然後才會發生石化。幸運的是,這隻特殊的動物被衝到深水裡,埋在泥里,保存了下來。
雖然研究人員預測了W. bengtoni的總體身體結構,但化石上的一些特徵還是讓人大吃一驚。它的身體上有皮瓣,可以用來吸力,當有海浪時將動物固定在礁石上。該物種的身體兩側也有長剛毛,可能用於感知獵物或保護自己免受捕食者的傷害。該研究的作者不確定這種動物吃什麼,但它的身體不適應過濾水或靜止不動,所以他們知道它不像它的後代那樣附着在海底的濾食動物。
研究人員確信它是腕足類、苔蘚蟲類和恐蟲類的祖先,因為它與這些類群擁有相似的骨架。隨着生命在寒武紀大爆發中進化,動物佔據了不同的生態位,採用了不同的身體結構。有時,祖先可能與它們最近的親戚看起來完全不同。
「我們正在觀察這些群體是如何結合在一起的,以及他們是如何從一個共同的祖先進化而來的。這讓我們在進化樹上又上了一個台階,」研究人員說。「這是下一個前沿,我們將深入到更深處的時間,當所有複雜的身體平面出現時,我們真的開始看到寒武紀大爆發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