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鬥力極強的長頸鹿
非洲大草原上看似溫和無害,平日里只會慢悠悠吃樹葉的長頸鹿,實際上卻是非洲戰鬥力最強的生物之一,即使是成群結隊的頂級掠食者獅子也要忌憚三分,甚至獅子不小心還會被長頸鹿殺死。
有人曾拍到過獅群獵殺長頸鹿的畫面,長頸鹿甩開四肢大長腿拚命地奔跑,而獅群在後面追逐着,長頸鹿雖然平時看起來喜歡慢悠悠的踱步,但是遇到危險時奔跑的速度也不慢,每小時能跑60千米,不過獅子的奔跑速度能達到82公里每小時,在速度上它是沒有優勢的。
一隻獅子跑到長頸鹿前方,縱身一躍想要咬住長頸鹿的脖子,這是獅子捕獵的慣用伎倆,它們會撲到獵物身上,利用自身體重將獵物壓倒,然後咬住獵物的脖子令其窒息而亡,長頸鹿的脖子很長,能達到2米多,看起來是它的弱點,但這隻獅子卻犯了一個錯誤,長頸鹿不僅脖子長,它的腿也長啊。
長頸鹿是陸地上身高最高的動物,雌性長頸鹿身高能達到4.7米,而雄性長頸鹿身高接近6米,有兩層樓那麼高,而長頸鹿的腿就佔了它身體的三分之一,平均一下就是1米8的長度,相當於一個成年人的高度。
獅子還沒碰到長頸鹿的脖子,就先被長頸鹿的腿撞飛出去,處於奔跑狀態的長頸鹿也沒停,四肢無情地踐踏在獅子身上,狠狠踢了幾下後才揚長而去,獅子起身還想追,但明顯受了內傷,只能眼睜睜看着長頸鹿遠去。
被撞飛的獅子
長頸鹿的體重相當於一輛小汽車,雌性體重可達1噸以上,而雄性的體重接近2噸,再加上它們奔跑的速度,這隻獅子說是被車撞了也不為過,而更危險的是長頸鹿的那幾下踢擊。普通人的體重大概在60公斤,但側踢的力量也有幾百斤。
長頸鹿的踢擊和馬只能前後踢不同,它能全方位地進行踢擊。這是因為它的腿其實由三部分組成,分別是大腿、小腿和腳掌,我們以為是小腿的部分,其實是它的腳掌。而長頸鹿的蹄子的直徑達到30厘米,踢力達到3噸,足以將獅子直接踢到骨折,如果踢到脖子之類的弱點,可能直接將其殺死。
雖然在獅子的食譜中也有長頸鹿,獵殺一隻長頸鹿可以讓獅群一周都不必為食物擔憂,但獅子往往只會選擇那些老弱病殘下手,壯年的長頸鹿實在太危險了,如果不是餓極了,獅子也不會去招惹它們。
喜歡「脖擊」的長頸鹿
長頸鹿還有一個有力的武器,那就是它們的脖子,不過這項武器往往用在同類間的搏鬥上,畢竟其他動物對他們來說太矮了,想用脖子砸也不太方便。
長頸鹿間打架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雙方靠在一起,用頸部的力量一決高下,就像我們人類扳手腕一樣,這種方式一般不會造成什麼傷害,但另一種就危險的多了,被人們稱為「脖擊」。
在繁殖季節,為了爭奪雌性長頸鹿的歡心,雄性長頸鹿之間會發生戰鬥,長頸鹿的脖子雖然長,但和其他哺乳動物一樣,也是七塊脊椎骨,只不過它們的脊椎骨每一節長度都超過28厘米,而這些脊椎骨間連接的關節就類似人類的肩關節,非常靈活。
因為靈活的頸部,它們可以將脖子划出一個半圓,然後飛快地用頭部進行撞擊,力量極大。在長頸鹿頭部還有一對角,稱為皮骨角,外層有皮膚包裹,裏面還有血液流通,能夠幫助它們調節體溫,因此無論是雌雄,頭上都有這對角。
只不過雌性和幼崽的角要細瘦一些,而且還會長毛。並且皮骨角是和長頸鹿的顱骨長在一起的,因此十分結實,長頸鹿會盡量用這個角來攻擊。
它的攻擊方式就像是一個流星錘,脖子是鎖鏈,而頭部就是就是錘身,頭上的皮骨角就好像鎚子上的尖刺,撞擊起來威力極大。有一些長頸鹿在戰鬥中會因此被打到昏厥,甚至頸部骨折,一命嗚呼。運氣好沒死的,可能也會因為關節錯位從而變成個「歪脖子」。
相互戰鬥的長頸鹿
長脖子其實不是為了吃樹葉?
長頸鹿的脖子越長,頭部越重,攻擊起來的威力也就越大。1996年,開普敦大學曾有人發表學術論文說,長頸鹿的脖子越長,在求偶競爭中的優勢也越大,而能夠取食高處葉子這一優點只是附帶的,它們的長脖子其實是性選擇的結果。
這一學說的提出引發了廣泛的討論,因為從結果上看,這種猜測不無可能,也是在96年,我國在新疆的戈壁中,一處約17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了一種生物的化石,通過對它的研究,發現這種生物的頭部和脊椎的複雜結構非常適合高速的頭部撞擊,後續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它屬於長頸鹿類,並且是為了競爭雌性的芳心,發展出了極端的形態特徵。
今年6月份,相關論文已經發表至國際著名學術期刊《科學》上,為長頸鹿長脖子的性選擇學說提供了有力支持。
大高個的煩惱
長頸鹿極端的身高和長脖子也給了它們許多煩惱,比如說懷孕的長頸鹿生下小長頸鹿時,小長頸鹿一出生就是從1.5米的高空摔下來的,如果運氣不好,它們可能頭先着地,面臨死亡威脅。
而在出生之後,它們必須在30分鐘內學會站立,不然很容易面臨危險,雖然小長頸鹿一出生就有1米8的身高,但對於獅子這類捕食者來說,沒成年的小長頸鹿還不足以威脅到它們,而雌性長頸鹿雖然能用蹄子攻擊,但是它的個頭太高了,並不能精確控制,很容易誤傷小長頸鹿。
而且高大的身軀也給它們的睡眠造成了麻煩,長頸鹿的睡眠時間非常短,是所有哺乳動物中對睡眠要求最低的。長頸鹿一次睡眠只會睡幾分鐘,一旦有什麼動靜它們就會立刻驚醒,在野外的長頸鹿每天睡眠的總時長還不到2小時,而在動物園裡的一天能睡4小時左右。
長頸鹿睡眠的方式也挺特別,小長頸鹿能卧倒在地上,把頭枕在屁股上睡覺。成年長頸鹿也能卧着睡,但因為它們的身材,卧倒後想起身非常艱難,很容易被獅子等動物攻擊。因此成年長頸鹿通常都是站着睡覺的,而且即使是睡覺時,它們也是睜着眼睛的,同時還會下意識地咀嚼葉子,看起來好像沒睡一樣。
卧着睡覺的長頸鹿
除去睡覺,長頸鹿的身高還讓它們喝水也成了一個大問題,它們的腿和脖子差不多長,因此只先能岔開腿,再低頭喝水,有人會問,長頸鹿在低頭喝水時不會感到頭暈嗎?畢竟長頸鹿的身高那麼高,它的心臟離頭頂大約有1.8米的距離,這就意味着它的血壓必須要高,如果它們的血壓和一般動物一樣,那血液只能抵達到它的脖子。
而在低頭時,這些血會湧向頭部,並且很難回到心臟,蓄積在頭部就會造成頭暈目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長頸鹿的靜脈中長有許多單向的瓣膜,就像一段單行道,只能進不能退。在長頸鹿低頭飲水時,通過肌肉的不斷擠壓和放鬆,讓血液不斷地流回心臟。
岔開雙腿令它們行動不便,同時還要控制肌肉的收縮,低下頭也不能很好地觀察周圍的環境,在喝水時基本是長頸鹿最脆弱的時候。遠處觀察的獅子可能會趁此機會衝上來攻擊,水裡也有鱷魚虎視眈眈。長頸鹿只能盡量少喝水,平時只能靠吃下的葉子獲得水分,只有必須的時候才去水邊喝水。
長頸鹿的大高個,雖然讓它們能吃到高處的樹葉,同時還獲得了讓獅子也忌憚的戰鬥力,但也讓它們有了許多其它動物沒有的獨特煩惱,算是有得有失吧。
參考資料
《長頸鹿為何脖子長》 彭文
《長頸鹿獨特的身體結構》 曾連榮
《長頸鹿不僅是脖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