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生活在中生代,也就是2.5億年前到6500萬年前之間。
假如說中生代是恐龍時代,那麼下一個新生代就是哺乳動物的時代,最早的哺乳動物屬於單孔目,即哺乳動物通過產卵繁殖。
如今,哺乳動物種類繁多,但只有三種單孔哺乳動物仍然存在,最著名的其中之一是鴨嘴獸。(ps另一種現存的是針鼴)
鴨嘴獸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活化石,但它的發現歷史並不長。
1799年11月,幾位英國動物學家在澳大利亞南部,發現了一張獸皮,長着海狸的毛,海狸一樣的禿尾巴和鴨子一樣的嘴。
起初,幾乎每個人都認為這是一個大騙子的「傑作」,是用鴨嘴縫在小獸皮上偽造的,自然界根本沒有這樣的動物。
過了幾年,一位著名的蘇格蘭解剖學家對獸皮進行了仔細的觀察和研究,斷定它不是騙子的把戲,它是正宗的自然遺物。
後來,這種動物的活體不斷被發現,該叫它什麼名字呢?經過反覆思考,科學家們給它起了一個形象的名字,鴨嘴獸。
隨後又有一個新問題,鴨嘴獸屬於哪種動物呢?是有鳥嘴的動物,還是有獸身的鳥,還是有毛髮的爬行動物?在這個問題上,歐洲動物界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看法。
為什麼給鴨嘴獸命名這麼難?因為鴨嘴獸有很多奇怪的地方。
從鴨嘴獸的外形來看,很奇怪,它的身體像動物,全身都是毛,毛是濃密的短毛,流線型,長約50厘米,它的嘴是頜的延長,看起來像鴨子的嘴。
雖然它的嘴像鴨嘴,但它比鴨嘴高得多,它的嘴是角質的,覆蓋著一層柔軟有彈性的黑色皮膚,皮膚有一些特殊的結構,可以感受到動物肌肉中電場的運動。
這使得鴨嘴獸的嘴能夠準確地捕捉到藏在水下淤泥中的小動物,它的嘴有脊紋,可以咬緊食物或咬碎,下頜兩側有過濾器,可以將水擠出。
鴨嘴獸的巢穴建築得很講究,有幾條地道相通,裏面鋪着樹葉和乾草,它的巢穴一般有兩個洞口,一個是通水路,一個是通陸地,洞口偽裝得很巧妙。
通陸的用亂草覆蓋,通水的用亂石覆蓋,它白天睡在巢里,夜晚降臨後結群下水覓食。
鴨嘴獸大部分時間都在水中度過,甚至交配也在水中進行,每年夏秋是它的繁殖期,每次產卵1~3枚。
卵中的胚胎在體內已經發育了10多天,所以卵一旦排出,母獸就要開始孵化。孵卵時,它的身體捲起來,把卵貼在胸前,躺在窩裡。
大約10天後,小獸破殼而出,鴨嘴獸的卵殼是軟的,上面有一層膠,而小獸在卵殼裡有一顆特殊的牙齒,破殼時全靠這對小牙齒,出殼後自行脫落,取而代之的是十顆乳牙,但乳牙還沒長整齊,卻又慢慢脫落,這就非常神奇有趣,會長獸牙但是最後又會脫落,就好像這些牙只是為了破殼而出所用。
還有一些有趣的是,母獸沒有乳房和乳頭,只有乳汁從乳房前的乳房流出,出殼後,身體很小,沒有頭髮,眼睛睜不開,全靠舔食乳汁長大。四個月後,他們才可以獨立在洞外游泳覓食。
鴨嘴獸的體溫低,一般體溫維持在26℃~35℃,此外體溫隨外部環境而變化,但變化是有範圍的,當環境在30℃~35℃保持不變時,它將失去溫度調節能力並死亡,這一生理特徵決定了鴨嘴獸的生存範圍非常狹窄。
古生代鴨嘴獸
由於鴨嘴獸有很多奇怪的特點,經過大約100年的爭論,生物學家終於在20世紀80年代將鴨嘴獸定義為哺乳動物大綱、單孔目和鴨嘴獸科。
世界上只有一個科一屬種。如今,鴨嘴獸是世界上極其珍貴的動物,也是澳大利亞的國寶,就像中國的大熊貓一樣,通常禁止出口。
鴨嘴獸是從爬行動物到哺乳動物進化的過渡類型,由於它的原始性,它在世界各地進化更加強大的哺乳動物滅絕了,只有澳大利亞大陸,在鴨嘴獸出現後不久獨自南移,與其他板塊隔離,停止了動物交流,停止了動物進化,才使鴨嘴獸保存到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