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很多朋友都看過這麼一個視頻,記錄了一群海豚在追逐着一條可憐的河魨,又是咬着又是戳的,標題往往會寫到「海洋中的癮君子聚眾嗑河魨毒素獲得快感」,很多人一下子就被打開了新的認知,原來看似文質彬彬的海豚還有這麼負能量的一面。
但是,海豚們追逐河魨真的是為了那點所謂了「獲得快感」嗎?先別急着下結論,不妨我們先分析一下。
神秘的河魨毒素
河豚毒素是一種被稱為世界上最危險的神經毒素之一,曾經一度被認為是自然界中最毒的非蛋白質神經毒素,這種毒素被吸收進體內非常的危險,它能直接作用神經末梢和神經中樞中的鈉離子通道,阻斷了正常的神經興奮傳遞,中毒者往往神志清晰,但是身體一點不受使喚,很容易造成呼吸麻痹而危及生命。
這種河魨毒素到底有多毒呢?我們一般用LD50來衡量一種毒素的強弱,意思是半數致死量,像我們熟悉的亞洲毒王銀環蛇的LD50為0.08mg/kg,一個70kg的成年人僅需要5.6mg就可以危及生命,但是河豚毒素的LD50卻是恐怖的0.008mg/kg,即便是攝入量非常微小同樣非常有危險。
不過河魨毒素並不是河魨自己合成的,它們也是從食物中攝取富集過來的,河豚毒素作為非蛋白質毒素,非常的穩定,只有在220℃以上的高溫下20-60分鐘或者在鹼性環境下才能破環,河魨進化出了可以儲存這種毒素的能力來保護自己,毒素可以一直穩定的存在於河魨體內,所以一般嚴禁食用野生河魨。
海豚真的能從戲耍河魨中獲得快感嗎
獲得快感,是因為大腦神經細胞中分泌出一種叫做多巴胺的物質,多巴胺可以和某些特殊的神經突觸結合,產生令人愉快的感覺,當然這種美妙的感覺來得快消失得也快,很快多巴胺就被神經細胞回收了,所以很多人為了一味的追求這種快感而走向了難以回頭的深淵。
但是海豚能從河魨毒素中獲得快感嗎?在我們看到的視頻中,海豚們確實表現出眼神迷離,動作遲緩甚至是大便失禁的表現,這些都和「嗑藥」以後的表現吻合,不過在上文中通過對河魨毒素的了解,可能是我們人類過分解讀了。
首先河豚毒素主要是包含在皮膚內、肝脾、血液、卵巢、眼球等不同組織中的,海豚在追逐河魨中可以獲得的毒素非常的少,除非在撕咬的時候流出的血液中攝取一點,當然就這一點點就足夠產生作用的了。
不過我們可能忽視了一個問題,像河豚毒素這種非蛋白質毒素,是不能透過大腦的血腦屏障,這層血漿和腦脊液之間的屏障可以保護大腦不受有害物質的侵襲,這也是很多情況下誤食河魨中毒的人,往往是思維清晰的原因。想獲得快感,那必須進入大腦,但是因為血腦屏障河魨毒素進不了大腦,又怎麼刺激神經細胞分泌多巴胺呢?
所以大概率是海豚在攝取微量的河魨毒素後,中毒了導致動作遲緩,而河魨毒素還有個作用就是對腸道有局部刺激作用,導致了大便失禁這種「醜態」。
那海豚不是為了獲得「快感」,又為什麼去追逐河魨呢?海豚作為高智商的海洋哺乳動物,它們的腦重量可以達到堪比人類大腦的1.6公斤,占體重的1.19%,而我們一直認為非常聰明的黑猩猩,它們的大腦也不過0.25公斤,只佔體重的0.7%,所以海豚比黑猩猩明顯要聰明的多,很多海豚的高智商行為也是有目共睹的。
結語
海豚追逐河魨大概率是因為好奇戳了一下這個滿身是刺的小魚,而河魨的防禦機制會讓自己鼓成一個球,一下子挑起了海豚的玩性,來回的追逐就像我們人類在路邊來回的提一個易拉罐一樣,沒法解釋到底有什麼好玩的,但就是玩起來停不下來。
很多人可能還會認為海豚追逐的河魨並不是我們平常在淡水裡捕獲的河魨,其實河魨是有洄遊習性的,在海水和淡水中都能生活。河魨會在成熟以後通過河口進入江河中進行產卵,等幼魚成熟以後再返回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