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森林緊急澄清!阿斯巴甜可能致癌?世衛組織:7月14日將回應

每經編輯:黃勝

針對阿斯巴甜將於今年7月首次被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癌症研究機構——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列為「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的消息。

據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元氣森林相關負責人表示,元氣森林配料表更乾淨,元氣森林可樂0糖0脂0卡0阿斯巴甜且全線產品也不含阿斯巴甜。

另據新京報記者就此求證世衛組織,世衛組織回應稱,將於7月14日就這一話題發表相關內容,但未透露具體內容是什麼。

目前,市面上銷售的諸多打上「無糖」標籤的食品飲料中,譬如可口可樂無糖汽水、瑪氏Extra口香糖和一些Snapple飲料等,實際上都使用了阿斯巴甜等甜味劑。

世衛組織正在調查,7月14日出結果!

就在不久前,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衛生組織食品添加劑聯合專家委員會(JECFA)也在調查阿斯巴甜對人體健康的影響,該機構於6月底召開會議,並且也將於7月14日宣布其調查結果。

早在今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發佈了一份關於非糖甜味劑的新指南,建議大多數人應避免食用安賽蜜、阿斯巴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等非糖甜味劑。

當地時間5月15日,世衛組織發佈名為《WHO advises not to use non-sugar sweeteners for weight control in newly released guideline)》的指南稱,建議不要使用非糖甜味劑來控制體重,或以此降低非傳染性疾病的風險。

世衛組織在指南中表示,有證據表明,使用非糖甜味劑對減少成人或兒童的體脂沒有任何長期益處。此外,長期使用非糖甜味劑可能會產生潛在的不良影響,例如導致成人患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和死亡率的風險增加。

據了解,上述指南所指的非糖甜味劑主要包括安賽蜜、阿斯巴甜安美甜蜜素紐甜、糖精、三氯蔗糖、甜菊糖和甜菊糖衍生物等等。

倘若世衛組織該篇指南中的結論最終被全面證實,主打非糖甜味劑的無糖飲料行業或將面臨邏輯被顛覆的風險。

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資料圖)

專家:甜味劑並非必然選擇,天然甜味劑相對安全風險更小

「目前來看,甜味劑作為蔗糖替代物已經形成一種趨勢。」據廣州日報報道,江南大學食品學院教授華霄認為,甜味劑並不是必然選擇。「根本問題是當前消費者從食品中攝入能量過多,超過了人體正常需求。」在他看來,不是甜味劑或糖本身不好,而是過量不好。「一些市民為了剋制能量攝入過多而選擇零卡的甜味劑替代高能量的白砂糖,但如果日常能遵守膳食指導,做到能量平衡,那就不需要刻意規避白糖,也不需要選擇甜味劑來代替。」

視覺中國-VCG41N1309377211

華霄認為,天然甜味劑和人工甜味劑都屬於食品添加劑,如果按照食品添加劑國家標準來使用,可以認為都沒有安全問題。「但如果在長期攝入的情況下,可以認為天然甜味劑更健康,因為天然甜味劑已經在自然界長期存在,其結構更容易在各種代謝途徑中被代謝掉,不會累積在人體內。」

華霄介紹,天然甜味劑一般是指從植物中提取得到的,目前實現商業化生產的主要有三種,其中在全世界用得最多最廣泛的天然甜味劑是甜菊糖苷,它是從南美洲一種菊科植物的葉片中提取出來的天然物質,而我國是世界最大的甜葉菊種植國和甜菊糖苷生產國;此外,羅漢果裏面的羅漢果苷以及甘草中的甘草酸也是天然甜味劑,但這兩種甜味劑目前因為種植量和生產成本問題,價格相對較高,沒有大規模推廣。

但即使是天然甜味劑,在學界也存在爭議。華霄說,目前已有很多科學研究認為甜菊糖苷具有正面的生理功效,如調節代謝、對抗心血管疾病等,但也有觀點認為包括甜菊糖苷在內的甜味劑欺騙了大腦的甜味神經,可能會引起胰島素分泌混亂,但該說法還沒有被證實。「總之,各種甜味劑在法規範圍內都是安全的,但長期攝入的話,理論上天然甜味劑安全風險更小一些。」

對於市民選購帶甜味劑的食品或飲料,華霄建議優先選擇添加天然甜味劑的。「天然甜味劑的原料是植物,並且有較長的食用歷史,像甜菊糖苷在人的大腸中可以被微生物發酵代謝;而人工甜味劑則是通過化學反應合成的,人體一般不能代謝,安全性存在一些疑問。」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中國證券報中證金牛座客戶端、公開資料、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韓陽)、廣州日報、新京報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