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於勤快≈剝奪獨立性,家長如何避免「過於勤快」?這3點要注意

文|皮球兒媽媽(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星星今天剛去幼兒園,回來之後就努着小嘴,一臉不高興的樣子,媽媽特別擔心地問他怎麼了?他說:「老師不好,幼兒園不好!」聽完這句話,媽媽當時就慌了,以為在電視上播的那些虐童事件發生在自己孩子的身上了。媽媽特別著急的問星星到底發生了什麼,只見星星特別委屈的說:「媽媽,老師不給我整理書包,不給我喂飯,還不給我穿鞋!」聽到這裡,媽媽鬆了一口氣,之後和老師交流了這件事之後,老師說:「星星媽媽,你平常幫孩子太多了,整理書包拖拉你就幫他,吃飯磨蹭你就喂,幼兒園基本不會有人幫他做這些,他當然覺得這裡不好。」

什麼事都是要適度的,這其中包括父母對孩子的愛,如果過於極端,反倒成了壞事。

一、為什麼家長的勤勞反倒成了壞事?

1.孩子能力低下

據調查,平常生活中被父母「幫助」過多的孩子,離開父母之後,他的內心就會出現焦慮,惶恐,煩雜等負面情緒。感到特別迷茫,手足無措,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有的也表現為失去了自己的目標,變得沒有方向性……這些全都是因為父母包辦過多而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2.斷送孩子學習的機會

只有當孩子的玩伴中有意見不同的人,孩子才會有機會拓寬人際交往的策略,有機會去思考自己如何才能變得更有說服力。大人過早的參與到這些爭端裏面,只會有早早斷送孩子學習的機會。

3.一種變相的傷害,讓孩子喪屍抗壓能力

父母對孩子的保護實則是一種變相的傷害。事事包辦,捨不得孩子做家務,捨不得孩子勞動,把孩子養成了溫室里的花朵,經不起風浪挫折。

家長幫助孩子孩子本來是出於關心孩子,愛護孩子,可怎麼就變成了壞事呢?各位家長你還別不信,小編帶你看看太過勤快的父母具體會對孩子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二、家長過於勤快會對孩子造成哪些負面影響?

1.不利於孩子的智商發展

處在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正是大腦發育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智商發展的黃金時期。0到6歲的孩子,特別容易模仿身邊人一些事情,一些行為。他們平時在觀察家長一些行為時候就是在鍛煉他們的思考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而當孩子去動手做一些事情的時候,鍛煉的是他們的動手能力和更強的實踐能力。

2. 導致孩子思維單一

父母太勤快,包辦太多的事情,就是變相的去阻止孩子接觸更多的事情。每天進行着單一的生活,在大腦發育的時期,受着單一的刺激,自然比那些接觸的事情多,見到的世面廣的孩子接受的多元化刺激多,所以邏輯思維要更單純一些。

3.不利於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

孩子對一些事情的態度,和對這件事情的處理方式,是他們去學習人際交往的第一步。即使在一些事情上碰壁,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圓滿,不在我們的期望之內,甚至會讓孩子吃點虧,但是慢慢的他就會學會,該怎樣取別人交流,該怎樣去處理事情,這樣才有利於孩子人家交往能力的發展。

看吧,確實,凡事都有度,太過勤快是會帶來負面影響的。爸爸媽媽要學會偷懶啦,給自己放一個美美的小假!

三、家長在哪些方面適度懶惰,會對孩子成長更有利?

1.工作上偷懶一點,多帶孩子出去玩

在學前教育這個大學科裏面,「自然教育」也是一大分支。父母多帶着孩子出去玩,出去感受大自然,讓孩子接受大自然的教育,進行一下知識的實踐。而不是只在房子裏面紙上談兵。要時刻記得:大自然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

2.讓孩子自己去解決矛盾

孩子們有時候的衝突可能不是來自於特定的某件事,而是兩個孩子的溝通,交流表達方式。也就是產生了言語上的誤會,這就需要他們通過主動提高自己的表達能力,去說服對方來達到自己的目的。所以衝突不一定是壞事,父母偷懶不插手也不一定是壞事。

3.偷懶不去評論對錯

在孩子的爭端中,成人往往扮演的是一個「裁判者」的角色,以成年人的眼光,去看待一件事情,總想着怎麼樣才能更公平。其實,有些事根本不用成年人去親力親為,因為成年人不管在兩個孩子之間做出怎樣的決定,孩子都會覺得對方的更好,倒不如讓孩子自己共同去妥協一個解決方法來的好。

要你偷懶可不是讓你兩眼一閉,兩耳不聞窗外事,萬一孩子要真有個什麼,小編可不背這個鍋哦,開玩笑歸開玩笑,家長要偷懶,是要退後一步,睜大眼睛去看着孩子解決,在保證孩子安全的基礎上不插手,是有原則的偷懶。

四、改掉過於勤快的習慣,家長需要注意的問題:

1.「偷懶」並不等於撒手不管

上述觀點中,在孩子爭端問題上的偷懶,家長們可千萬不要誤會,並不是讓家長們手一甩什麼都不管了,而是在介入時,要點到為止。我們需要關注他們,確保他們的安全。但並不是去主導他們,主導權還是要交給孩子的。

2.要學會示弱

當孩子向父母詢問問題的時候,通常情況下,父母為了鞏固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地位。會立馬給孩子說出正確答案,可這樣是一點用都沒有的。在孩子向你詢問一些事情的時候,你要學會示弱。比如說:「這個問題媽媽也不太清楚呢,我們來一起想一下吧。」以這種方式去引導孩子思考,比直接給出答案要強得多。

3.了解孩子要適度

我們自己對自己都不敢說了解的透徹,更不要說父母和孩子的關係了。很多父母不惜通過一切代價,使用各種手段去探聽孩子的內心世界,企圖把孩子全面了解的透透徹徹。要記住留給孩子空間,他才會有自己成長發展的機會。

看到這裡,希望各位爸爸媽媽們都能學會聰明的「偷懶」,要把舞台留給孩子自己,讓他們掌握自己人生的主動權,因為世界始終是孩子的,他們的世界始終不是大人能把控住的。今日今今日互動話題:各位家長生活中是否也是太勤快呢?你的勤快給孩子養成了什麼樣的習慣?歡迎在下方的評論區留言分享!

-----------------------

在育兒過程中,無論遇到任何問題都可以找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幫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煩惱與困惑。

我是皮球兒媽媽,是一名高級育嬰師、家庭教育指導師,也是3歲寶寶的媽媽,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