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存取款5萬元登記已調整,釋放了什麼信號

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銀行一直都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此前央行已發佈了「關於個人存取款5萬登記」的政策,明確指出只要存款5萬就必須進行實名登記,並且說明資金的來源和去向。


這一政策引起很多人的議論,不少人覺得這樣的政策給取款帶來很多不便。但如今「個人存取款5萬登記」已經進行了調整,那麼這一調整又釋放了怎樣的信號呢?



一、 關於「個人存取款5元登記的調整

我國央行還未發佈這項政策之前,世界上很多國家早就開始實行類似的取款登記政策,其目的就是保障金融安全,避免非法集資、洗錢等違法行為。以美國為例,人們日常取款無論金額多少都要標明收款人以及資金來源和去向,而超過1萬美元的存取款則要向相關部門提前申請,開具取款證明才可以取款。


隨着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現金逐漸淡出大家的視野。人們大多都在線上進行交易支付,由此帶來的就是現金交易的監管難題。為此我國發佈「個人存取款5萬登記」政策來監管現金流向。因為以前我國發生過多次洗錢事件,五年前我國有「數以萬億計」的現金流失海外,而這些現金再也無法找回。


對於這樣的窘境,我國第一時間採取了應對措施,加強對現金使用的追蹤。之前存取款登記的額度是10萬元,但是政策試行一段時間之後還是頻發洗錢事件,很多不法分子試圖向我國的金融管理制度發起挑戰。之後取款登記政策不斷調整,才有了後來的「個人存款取款5萬登記」。


當時央行發佈的這項政策中明確表明「只要取款超過人民幣5萬元就必須在銀行進行實名登記,資金的用途也要註明」。但不少人認為央行的這一政策侵犯了個人隱私,還增加了銀行工作人員的負擔,也有很多人表示在該項政策發佈之後使用現金的頻率越來越小。



因此央行決定對這一政策進行調整——該項制度暫停實施。很多人對於這一調整不明所以,那麼這一調整到底意味着什麼呢?


二、 數字人民幣應運而生

「個人5萬村取款登記」政策對於現金流向監管確實起到了一定作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我國洗錢事件的發生率大大減少。但隨着互聯網的不斷升級發展,人們使用現金的頻率也是越來越少。於是央行根據人們日常的消費習慣以及移動支付的發展方向,制定出了一個真正對抗「洗錢」得「有利工具」,那就是「數字人民幣」。



「數字人民幣」就是把人們的存款變成手機上的一串數字,大家可以用這些「數字」來消費。它和一般貨幣的性質是一樣的,都是在流通過程中充當一般等價物,具有和一般貨幣一樣的基本職能。「數字人民幣」不僅滿足了人們日常的手機支付需求,也能夠通過後台的監管來保證數字人民幣的交易安全,以及對資金流向的把控。



因此大家不用擔心手機里的錢會突然減少,也不用擔心手機的錢會盜用或者取不出來,所有的數據以及程序都在央行的監管之下。這才是人民幣取款登記調整後真正釋放出來的信號。


如今數字人民幣在我國還沒有大面積運用,目前只在深圳、上海等一線城市試運行。但是相信很快我國將會大範圍推廣數字人民幣,使人們的交易安全更有保障。


結語:

在了解了以上信息之後大家有什麼想法嗎?其實無論央行出台哪種取款政策,其出發點都是好的,都是在為我們的金融安全保駕護航。但是人民幣取款5萬登記的確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不僅很多人覺得隱私泄露,同時也增大了一部分銀行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好在數字人民幣應運而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數字人民幣也可以在中國社會大放光彩。大家怎麼看呢?歡迎評論區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