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教育政策掃描: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

關鍵詞:跳出教育看教育、下好教育優先發展的先手棋、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

在「兩個大局」背景下,教育內外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必須跳出教育看教育、立足全局看教育、放眼長遠看教育,準確識變、主動求變、積極應變,抓住重大機遇,開創教育新局面。

——教育部部長懷進鵬在2022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表示

★核心關註:

繼2021年「雙減」後,2022年教育部工作會議更強調要着眼於教育的先導作用和長遠性,並提出五個深刻認識和把握:深刻認識和把握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教育的先導地位,下好教育優先發展的先手棋;深刻認識和把握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給教育帶來的外部挑戰,鍥而不捨實現既定目標;深刻認識和把握現代化經濟體系轉型升級對教育的迫切需求,培養大批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人才;深刻認識和把握人民群眾不斷提高的教育期盼,推動教育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深刻認識和把握教育自身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創新,促進教育公平和提高質量。

★政策掃描:

1、把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堅持以高質量黨建引領育人,着力以風清氣正的環境育人,加快完善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

2、鞏固發展更加公平而有質量的基礎教育。持續打好「雙減」攻堅落實戰,深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動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

3、大力發展適應新技術和產業變革需要的職業教育。優化發展環境,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提高內涵質量。

4、創新發展支撐國家戰略需要的高等教育。推進人才培養服務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推進學科專業結構適應新發展格局需要,以高質量的科研創新創造成果支撐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雙一流」建設高校為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有力支撐。

5、建設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

6、以改革創新注入教育發展強大動力。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激發基層和學校活力,提升依法治理水平,實施教育數字化戰略行動,健全4%落實機制。

7、在大變局中謀劃教育對外開放新策略。用好全球優質教育資源,講好中國故事。

★政策點評:

與往年不同,今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更強調要發揮好教育的先導作用,特別是在內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的今天,教育承擔著識才育才的重要作用,是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人才的「蓄水池」。因此,站在新時期,教育工作中「變」成為了這次會議的主基調——準確識變、主動求變、積極應變,如何發揮好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和全局性成為了接下來教育系統的工作重點,一系列圍繞基礎教育、職業教育及普通高等教育改革和政策將持續釋出。

在基礎教育方面,延續去年雙減工作的大趨勢,今年教育工作會議再次強調要繼續鞏固這一成果並提升校外培訓機構治理的成效,同時深入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快推動普通高中特色多樣發展,進一步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

在職業教育方面,近幾年政策層對其重視程度不斷提高。作為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當經濟面臨內外部環境變化時,職業教育的逆周期性得以充分顯現。把職業教育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和增進民生福祉的着力點,目前職業教育還存在一些瓶頸,比如社會對這一教育認可度不高,職教市場化程度不高,與企業實際需求脫節等。

最近幾年,不少地方率先開展「1+X」書證融通,構建現代職教體系,在職業院校中開展中職、高職、中高職貫通培養機制,同時推動職業院校與企業、行業、產業園區共建共享,通過「人才訂單」的模式,為社會輸送技能型人才。這一次教育工作會議再一次提出和強調要增強職業教育適應性,提高內涵質量,相信隨着職業教育不斷發展和完善,上述瓶頸將得到解決。

在普通高等教育方面,會議提出創新發展支撐國家戰略需要的高等教育,對普通高等院校,特別是『雙一流』大學這些作為培養研究性人才的主力軍,意義重大。把握創新二字,即意味着高校教育要着力改變和創新高水平人才的自主培養模式和改革基礎前沿領域人才的培養機制。

在全球競爭的格局下,科技、人才已經成為未來發展的主基調,如何搶奪科技競爭的新高地,解決「卡脖子」等瓶頸,高等教育在人才培養上需具有前瞻性,除在學科建設中繼續向基礎科學研究及交叉學科傾斜外,在人才培養方面也要承擔起「人才蓄水池」的作用,加快培養和引進創新型人才、社會緊缺人才和高水平複合人才。

(本報記者 李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