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機械人落子日本,軟銀、淡馬錫10億支持

記者|周琦

編輯|江昱玢


上海長寧區一家AI食堂火了。


「機器大廚」能自動完成烹飪——將凈菜放入對應的智能烹飪系統中,系統自動根據當日菜單識別食材並進行煎烤蒸煮、收汁回溫。


自助取餐區中有JAKA MiniCobo商業協作機械人,搭配機械人視覺自動識別貨道上的菜品,還能實時補餐。消費者從「智慧迴轉台」選取菜品後,它通過AI識別智能結算台結算。



背後的節卡機械人,剛完成約10億元的D輪融資,創下協作機械人領域單筆最大金額,參投機構包括淡馬錫、軟銀集團等。


2021年,節卡機械人銷量超6000台,今年上半年,銷量同比上升超200%。據估算,今年銷量有望突破萬台。


「我們還將在日本名古屋設立工廠。」節卡機械人創始人李明洋在接受《21CBR》記者採訪時表示。





智能包裝到機械人



創立節卡前,李明洋在可口可樂、瑞典利樂包裝等知名乳品飲料及設備公司,擔任技術及管理要職。


多年食品行業經歷,他發現乳品包裝環節,特別是春節等節日禮盒包裝,仍以人力為主;另一方面,願意從事重複性、基礎性密集勞動的青年人群越來越少,對企業生產效率的影響進一步擴大。


如何利用自動化技術實現包裝環節的智能生產,達到解決勞動力短缺、降低人工成本的雙重目的?


機緣巧合下,李明洋結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工程師和學者。


2014年,節卡機械人成立,為乳製品行業打造禮品箱牛奶智能化包裝系統,填補了行業空白。2017年,公司自主研發的節卡小助系列協作機械人面世。


李明洋表示,「團隊始終堅持,要做一款人人皆可自由使用的機械人,解放雙手的同時,讓原來產線的操作工人成為操控機械人的技術人員。」


八年時間,李明洋帶領團隊,專註於協作機械人產品的研發升級,深入應用場景研究和客戶需求挖掘。


節卡機械人推出JAKA Zu系列協作機械人、All-in-one共融系列協作機械人等6大系列21款產品,來滿足不同場景應用需求。



過去,客戶需要花很多時間成本在編程的教學使用上;如今,通過無線示教等技術,客戶可在平板電腦、手機等移動終端上,通過 App 實時遠程操控和作業編輯,擺脫了傳統笨重的示教器與冗長的控制線。


「整個過程支持純中文示教,工人只需半天培訓,就能達到專業生產水平,上崗作業。」李明洋告訴記者。


公司已在全球設立5大研發生產基地和2大重點研發中心,在機械人本體、運動控制、伺服驅動、視覺防護、力控保護等領域,擁有9大核心技術、6大核心算法,超300個發明專利。


「節卡的無線示教、圖形化編術、視覺安全防護技術,均為行業首創。」李明洋表示,節卡已建立強作業能力、強智能化能力、強場景化能力三大「護城河」。





生產作業增速提效



傳統工業機械人體積大、力量強,人機同區作業存在安全隱患;它們精細化、柔性化不足,許多工業零部件極為小巧精密,仍需人工操作。


相較傳統工業機械人,節卡擁有柔性智能、穩定耐用、簡易編程等優勢。



李明洋以眼鏡製造舉例。傳統注塑鏡框自動化領域,應用的注塑機械手為三軸機械人,僅能實現注塑件下料,而上料、剪水口、打磨等工藝,需人工手動完成。


眼鏡生產領域自動化公司埃科機械人,2022年引進JAKA Zu 7協作機械人,開發鉸鏈自動鑲嵌系統。


節卡的協作機械人安裝於注塑機定模頭板上,末端安裝複合型末端夾具,精度達到±0.02mm,可高效獨立完成鉸鏈模內自動鑲嵌注塑、取出、剪切水口動作。


這一生產工藝按照傳統作業方式,至少需要3人完成。節卡加入後,僅需1人操作系統即可實現自動化生產。


注塑機料筒溫度達80℃,長期高溫作業對機械人耐用性要求很高。


節卡另一大亮點是使用金屬外殼和悶蓋,抗高溫、更耐用,達到IP68的超高防護等級,取得MTBF(平均無故障運行時間) 8萬小時認證,減少了客戶維修風險。


「這刷新了行業紀錄。」李明洋稱。


埃科已購置超百台JAKA Zu 7協作機械人,在全國各地的眼鏡生產線使用。同時,節卡與埃科深度開發眼鏡自動化生產後端工藝,包括機械人打磨、鐳雕、噴塗等,實現量產和應用落地。


節卡機械人已被運用在搬運、碼垛、檢測、塗膠、拋光打磨、焊接等工業流程種,輻射3C電子、汽車及零配件、半導體、精密製造、電器、化纖、食品等11大行業的近50個細分領域。



老闆們怎麼知道哪個生產環節能使用節卡機械人?


李明洋配備了超百人的方案和交付團隊。「這類似於裝修時請設計師,方案團隊則是看哪些生產環節可以使用節卡,之後會提供一份報告,用實際數據告訴老闆可以達到什麼效果。」


目前,節卡與全球3000多家客戶達成合作。





出海日本牽手豐田



今年3月,節卡機械人參加了2022第24屆iREX日本東京國際機械人展覽會。


「日本人口老齡化及低生育率,勞動力稀缺問題嚴重,為促進機械人的普及和應用,日本政府對企業使用機械人給予一系列優惠政策。」公司市場副總裁常莉表示,「因此,日本是節卡出海計劃中非常重要的一站。」


早在2021年2月初,節卡機械人日本技術中心在東京掛牌成立,如今團隊人數超20人。


在汽車產業中,協作機械人多用於安裝發動機零部件或各類燈具,也適用於一些大型工業機械人難以處理的精細工藝。因此,協作機械人在汽車製造業得以廣泛應用。


節卡協作機械人則緊抓兩個維度。


一是汽車零部件產品,諸如底盤系統、發動機、變速箱、傳動系統、車燈、座椅等。現已應用在傳動系統的鐘形殼機加生產線,發動機殼體清洗線,車燈裝配、車燈光導條檢測、座椅擰緊安裝等;


二是工藝,諸如衝壓搬運,機床上下料,焊接、擰緊,裝配、塗膠等。


在一個汽車零部件製造工廠內,節卡機械人擔任了三銷軸研磨、內星輪研磨、小件生加工等產線零件上下料、鎖螺絲、檢測、裝配等工作。



「原先一條機床產線配有20個工人,現減少16-17名,以長三角地區平均工資為例,企業一年可減少人工成本超120萬元,投資回報周期小於12個月。」李明洋介紹道。


2021年4月,節卡機械人成為豐田汽車協作機械人領域全球唯一的供應商,運用於豐田產業鏈各工廠中。常莉告訴《21CBR》記者,節卡機械人也是本田、大眾、上汽等汽車企業的協作機械人供應商。


公司所有產品都在江蘇常州基地生產,為滿足日本客戶對更高安全性和穩定性需求,節卡將在名古屋開設工廠。


「日本市場掌握機械人核心技術,在那裡獲得的經驗也將反哺中國工廠,從根本上提升技術層級,這樣一來也更容易滿足中國客戶的需求。」李明洋規划著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