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的家政學專業,是學當「保姆」嗎?

資料圖

大學的家政學專業,是學當「保姆」嗎?

今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提出了36條具體意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於:原則上每個省份至少有1所本科高校和若干職業院校開設家政服務相關專業,擴大招生規模。但從已經開設相關專業的高校來看,招生情況並不樂觀。

其實,隨着二孩政策放開、新生兒增加,以及老齡化速度加快、未富先老,社會對居家服務的需求越來越旺盛。而當下,家政服務業人才缺口高達上千萬,且存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偏低、技術技能水平較弱、流動性高、穩定性差等問題。市場的需求、行業的現狀,迫切需要人才培養加速,推動行業走上職業化、專業化、規範化的發展。

家政行業,的確需要高層次人才加入。但是,消除對家政專業的偏見,也需要學科建設和社會環境相互影響。

首先,家政市場需求越來越精細化,家政服務工作的內涵正在發生巨大變革,它並不等於做飯、打掃衛生,它還要求從業者懂社交、理財、心理學等專業知識,甚至能在子女教育、營養管理、家居裝飾、家庭理財等方面提供專業的服務。這顯然與公眾所理解的「保姆」不是一個概念。這樣的工作也不是一般人所能勝任的。此外,學家政專業也不意味着直接上手當保姆,在家政企業從事培訓、管理工作以及相關產業策劃、開發、營銷和推廣等,也是重要的就業方向。

其次,中國市場做好接受高端家政業的準備了嗎?像歐美國家,他們有悠久的管家職業、家政文化傳統,但是中國相關的行業還在形成過程中,高學歷的家政能不能被接受?這次國務院辦公廳發佈《關於促進家政服務業提質擴容的意見》可以看作對行業發展路徑的指引。

第三,相關大學的家政學科,能不能經得起市場考驗,會不會搞成「邯鄲學步」的四不象?事實上,目前一些大學開設家政學專業,師資本身就存在問題,常常是相關科目的老師來上課,搞成一個「大拼盤」,而且很多課堂的老師自己本沒有一線的家政服務經驗,沒看護過老人,沒照顧過月子,能不能教出符合市場需求的人才,會不會搞成「屠龍術」教學?

當下,家政行業形成了冰火兩重天的局面:一方面,「月嫂」收入動輒上萬元,且供不應求,薪酬遠超很多大學生畢業後從事的白領工作崗位,另一方面,家政服務也往往成為偏見的對象,公眾接觸到的家政服務人員平均年齡偏大、素質層次不齊、雖然待遇不差,但是缺乏社會保障,這也是偏見的重要來源。

2014年,英國喬治小王子隨父母出訪新西蘭,隨行的西班牙女保姆十分搶鏡,她不僅照顧孩子優秀,還精通跆拳,也帶紅了她的母校、英國著名的保姆學校——諾蘭德學院。中國能否打造出自己的「諾蘭德學院」?大學家政專業需要用實力證明自己。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