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QS 2022 世界大學排名出爐!你的學校榜上有名嗎?

來了!留學界的「大眾點評」QS又出來營業了!大家最期待的QS2022世界大學排名正式發佈!



QS本次排名收錄了1300所學校,為18年來上榜大學數量最多的一次排名。一起來看看自己關注的學校有沒有上榜吧!


本次排名從國際化程度、全球聲譽和學術質量3方面評價學校的綜合實力,一共有6項指標:1. 學術聲譽(40%)、2. 僱主聲譽(10%)、3. 每位教員論文引文數(20%)、4. 師生比例(20%)、5. 國際教師比例(5%)、6. 國際學生比例(5%)。

QS2022世界大學排名:

英美霸榜,哈佛僅第5?


先來看看本次排名前20名的頂尖學校:



前20名學校還是英美高校為主,麻省理工拿下第1,這也是MIT連續第10年蟬聯了,(MIT, YYDS!) 。


英國牛津自2006年後首次排名全球第二,另一所英國頂尖學校劍橋排名第3,和斯坦福並列;第5名則是哈佛大學。有趣的是,去年前5名也是這5所學校,除了MIT的剩下4所學校只是排名位置有所浮動而已。(真就不給其他學校一點機會啊!)


前10名唯一的非英美高校是瑞士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排名第8。


第11名出現了亞洲大學的身影,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分別排名第11和12,清華北大也進入了前20,排名第17名和第18名,這是中國大陸首次有兩所大學躋身世界前20。


1 、美國大學前10


美國大學有177所學校上榜,比去年增加了19所,是上榜大學數量最多的國家。雖然上榜數量多,但是177所中有91所大學排名下降,佔比高達51.4%。



哈佛大學排名第5,為歷史最低排名;加州理工學院排名第6,2015年以來首次掉出前5;康奈爾大學排名第21,自2004年首次掉出前20。


賓大、耶魯、哥大、普林斯頓分別排名13、14、19和20。其中普林斯頓下降了8名,另一所藤校達特茅斯學院竟然只排在了191名,讓網友直呼:「是不是忘了充錢?」


2、 英國大學前10


英國大學整體是上升的,除了牛劍,進入前10的英國學校還有帝國理工和倫敦大學學院,分別排名第7和第8。


愛丁堡排名第16,比去年進步4名,曼大排名第27,倫敦政經第49,均進入前50,華威大學排名第61,也比去年有了提升。



3 、澳洲大學前10


澳洲八大表現出色,7所大學進入前100,排名最高的是澳洲國立大學排名第27,重回前30,墨爾本大學悉尼大學、新南威爾士、昆士蘭均進入前50.



4、 亞洲大學前10


本次有58所中國大陸學校上榜,比去年增加7所,前50名中有5所中國大陸學校,分別是清華大學(第17)、北京大學(第18)、復旦大學(第31)、浙江大學(第45)和上海交大(50)。




中國香港地區有7所學校上榜,香港大學排名第22,保住了港區老大的位置,香港科技大學和港中文分別排名第34和39,港理工從去年75名晉陞到66名,為歷史最高排名。


上榜的日本大學有近一半比去年排名下降,東京大學排名第23,上升1名,全亞洲第6。


韓國大學有6所進入前100,排名最高的首爾大學位列第36名。


5 、加拿大大學前10


加拿大本次有28所學校上榜,6年來首次有2所學校進入前30,分別是多倫多大學(第26)和麥吉爾大學(第27)。不過後面的大學排名比較分散,第46名的UBC和第111名的蒙特利爾大學之間竟然沒有任何一所加拿大的學校。



本次排名前100名的學校如下:


被學校名字耽誤的留學生


海歸回國求職最怕就是HR不認識自己的學校了。有的同學的畢業學校明明華爾街硅谷校友滿地走,結果求職時被HR一句「我沒聽過」堵得說不出話來。


1 分校類


最慘的可能就是學位證上的學校名字里有分校的同學了。典型代表就是UC系的大學了。別人一聽分校,就以為你是成績差沒申請到」本校「,實際上UC是10所大學組成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州大學聖地亞哥分校等雖然名字有分校,但是實力一點都不差,上面的這份QS排名中,3所學校分別排名32、40、48,絕對不是什麼野雞大學。


2 學院類


由於國內很多二三本學校會用」學院「2個字,所以很多人也以為國外的」學院「也是一般般的學校。


像達特茅斯學院,一看名字毫無印象,但卻是名副其實的常春藤八校之一。


還有美國那些小而精的文理學院也是被誤解的重災區。例如美國前5的文理學院——明德學院,不知道也以為國內某一本大學的獨立學院,它是貴族學校的代表,全美排名5,申請難度也極高。


還有很多學校只是因為名字聽起來奇葩,其實學校綜合實力很強,求職時被誤解為野雞大學,真的是太委屈。更有一些明明是正經名校畢業的,卻因為學制短、或者是中國人多等原因,無辜地被貼上了」水碩士「的標籤,也是非常無奈了。



面對這樣的誤會只能說是部分小公司有眼無珠,而在許多的名企里,那可是對各大院校的學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的,就像UC系列,包括常春藤院校里一些名字於實力符合院校都存在於各大行業名企的Targer school list里的!


小編這就來給大家盤點盤點一下那些各大行業的巨頭企業的偏好學校有哪些,看看你的學校是否登上名單!


各大行業的Targer school


1、什麼是 Target School?

如果頂尖名企連續幾年有針對性地去到某一個學校進行校園宣講、校園招聘(On-Campus Recruiting)或為該校開放單獨的簡歷投遞通道時,那麼這個學校就是這個企業的Target School(目標院校)

而在Target School名單里的學生也意味着,在各類頂級名企在招聘時,會享有優先考慮或率先投放招聘資源的的「福利」。總的來說包括:

a、擁有單獨網申通道

那些名企還會派團隊參與學校的招聘宣講會(Career Fair Info Session),學生可以通過校園內部網站投遞簡歷。每個學校有自己的截止日期。

b、該校學生會更容易得到面試機會

那些名企公司審核了這些簡歷後,開始篩選學生進行校園面試。不同的公司和學校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一般會事先決定好分配給每個學校多少個面試機會。然後公司相關負責校園招聘的人會親自到這些學校的職業中心,或者是附近的酒店進行第一,二輪校園面試(On-campus interview)。

c、特殊的校友網絡

個別投行、四大和諮詢公司甚至會在第一次面試前的晚上組織晚宴(Pre-interview dinner),可以以此在非正式的場合去了解他們的候選人,並回答他們想問的各種問題。事實上,這樣就給了target school的學生非常好的networking的機會。

Target School的學生因為校友網絡更大,機會更多,所以也會更加容易進行Networking,也更容易和內部人士建立聯繫,深入了解目標行業,甚至在找工作的時候獲得內推機會。

據調查,來自target school的學生獲得面試的機會要比普通網申多70%。簡言之,就是名企選人時,會給予你更多的面試機會,還安排校招、Networking,甚至直接獲得內推機會。

2、各大行業巨頭的員工院校比例

接着,我們就來看看有哪些學校會在投行、諮詢、四大這些頭部企業的Target School list上(在職人員畢業院校比例):

Goldman Sachs :


JP Morgan :

Morgan Stanely :

大家細細品味一下就會發現,其實有很多排名並不突出的學校也在名單中,而諸多頂尖名校的排名卻不算靠前,甚至榜上無名。所以,如果你的目標是進入此類頂尖工作,單純的榜單雖然是一個加分項,但是也並非全盤脫出!

3、各國求職不同偏好!

而在不同的國家求職,每一個國家在選人上也會存在着差異!接着我們再一起看看各國分別的偏好:

美國

華爾街上的精英們來自五湖四海,但是賓大和紐大的畢業學生卻佔了極大多數,根據研究報告,UPenn的畢業生的人數在高盛,摩根斯坦利,花旗集團,巴克萊資本,黑石集團,華利安集團和野村控股這些公司中占第一位。

NYU卻是摩根大通瑞士銀行,Lazard等公司的偏好。想進入華爾街,你並不需要來自東海岸或者常青藤。密歇根大學僅次於UPenn和NYU佔到了第三位。這群來自安娜堡的畢業生大多數就職於艾佛考爾和巴黎銀行等。

英國

相對而言,在紐約的投行新人們就讀的學校範圍更廣,而LSE牛津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則是英國投行招聘官最為青睞的地方。此外,不少歐洲其他國家頂尖商學院的學生也是倫敦金融城的寵兒。

相對在QS排名中更靠前的牛津和劍橋,LSE(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在金融圈各大名氣的target school中似乎更佔優勢。

香港

香港大學、香港科技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這四所大學出身的從業者佔據了香港投行88%的席位。


中國

我國的情況也是很有中國特色,先來看看網上曾經盛傳的中金爆出的Target School List:


綜合起來,中金的偏好就是:美國14所,英國9所,歐洲大陸5所,香港3所,澳洲3所,新加坡2所,日本1所。我們也能從中窺探出其他金融企業中國版的口味。

通過和國內名單的對比可以看到,除了MIT、哈佛這些頂級名校,其他許多世界Top名校在投行心中其實並不見得有多大的魅力。甚至相對於排名稍微靠後的部分 985、211 大學也不佔優勢。

雖然說Target School是墊腳石,但並不是敲門磚,任何公司的錄取都不是由單一因素決定的。如果比較「不幸」的你是Non-target那一撥,不要氣餒,大數據上的統計只對群體有意義,求職情況變數是很大的。企業更多的在意的是能力!只要能力突出,目標不是目標的皆不是標準!

所以行業通吃的兩點 !


雖然說求職時學校被誤解確實很無奈,但是影響你拿offer的因素絕對不止學校這一項1


1 簡歷準備好了嗎?


有些留學生的簡歷完全是由英文簡歷翻譯過來的,表達上略顯得生硬,而且很多細節都不符合簡歷規則。


要知道,校招HR每天收到成百上千份的簡歷,為了提高效率,基本每份簡歷只看不到30秒,如果第一眼看上去還不錯,HR可能會停留多幾秒。但是如果第一眼看上去就找不到重點信息……emm,那就很可能被淘汰了。


簡歷上有這麼幾個點要注意:


a 教育背景:不想被HR當成野雞大學,強烈建議留學生們把自己的學校排名標註在簡歷上。


b 個人總結盡量客觀: 這部分盡量不要寫「認真負責、吃苦耐勞」等比較主觀的描述,可以盡量寫一些和崗位相關的總結,例如:「了解XX的流程、英語口語流利」等等在面試時能夠證明的例子。


d 其他細節問題: 簡歷上的字體大小顏色要盡量保持統一、排版間距等也要保持統一。對於留學生來說,盡量不要寫國外的聯繫方式,簡歷上的電話、郵箱要能夠及時聯繫的上。


d 實習經歷盡量用STAR法則描述: 實習經歷是簡歷上的重點部分,因此大家不要匆匆2行就把經歷一筆帶過了!實習經歷描述可以運用STAR法則(Situation、Task、Action、Result),結果用數字量化,着重描述自己的成果。


舉個例子:某用戶運營的實習經歷可以這樣寫:在零預算的背景下,對xxapp進行拉新促活,用裂變、資源置換等方式,3個月拉新5萬,app月活增長10%。(具體方法過程可以詳細點)。


2、對於目標企業的了解!


這裡所說的對於目標企業的了解尤為重要,因為在各大行業無論是單面還是群面中,都會以自身的Case或者案例去向求職着提出問題


若設想,兩名求職者在回答同一個問題時,其中一位的回答更趨向於公司的需求也更了解公司的痛點和情況,作為一名HR你的選擇會是誰這很明顯!


舉個投行的例子:


在投行,單面的模式是以行為問題和案例分析為主的,而行為問題往往都是以該企業過往的案例中抽取一些出來進行詢問!這個時候了解企業就顯得格外重要!


而群名就更不用說了,整個的面試就是圍繞着Case來完成!而懂職帝學員每年進入到投行的人數不在少數!其中大部分在群面中遇到的Case幾乎都是目標企業的過往案例進行重新的分析!


所以想要進入到一個企業,了解這一個企業是尤為重要的,這一條適用於所有的行業!


3、 實習經歷


說到實習經歷,那已經是各大行業「明碼標價」放到招聘信息上的條件了!而且大部分企業都要求2~3段的實習經歷是最好的!但是這裡的實習經歷並非是隨意堆砌,而是需要含金量高的實習經歷!那麼什麼是含金量高的實習經歷呢?


a 公司知名度:越是知名大公司的實習經歷,越容易得到HR的認可,這也算是名企的光環效應。這一點,和畢業學校也是學校越知名越好是一樣的。


b 崗位相關度:實習崗位最好和你想要求職的崗位有相關性,哪怕不是名企而是小公司的崗位,只要崗位匹配還是有一定的機會的。有很多同學的實習經驗非常繁雜,拿着四大的審計經歷去求職快消公司的市場崗位是很難通過簡歷篩選的。


c 崗位含金量:有些同學的實習內容都是都是些打雜跑腿的工作,每天都是重複着毫無技術含量的工作, 不僅學不到技能和經驗,對於求職的作用不大。因此,大家在找實習的時候就要仔細了解實習的工作內容,避免浪費幾個月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