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提議炸毀克里米亞大橋,結果真被炸了,俄挑明這是在「宣戰」

美國媒體曾經發表極端言論,提議炸毀克里米亞大橋,但現如今大橋真的被炸毀了,而這到底是誰幹的?俄羅斯方面已經挑明了利害關係,炸橋等同於宣戰,美國會給出一個交代嗎?

在10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度過了其70歲的生日。作為執政俄羅斯二十多年的鐵腕政治人物,可能普京也沒有想到在他生日的第二天就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禮物」。在10月8日早上,俄羅斯橫跨刻赤海峽的克里米亞大橋發生爆炸事故,直接導致大橋的三塊橋面被炸毀,另外還有3名無辜的民眾因為本次爆炸事故喪生。非常慶幸的是,爆炸發生在車流量較小的早上,如果是在中午或者其他時間段,這個後果可能還會更加嚴重。目前,俄羅斯方面已經着手開始進行事故調查和處理,截至到10月9日俄羅斯媒體發佈最新消息的時候,大橋鐵路部分已經恢復了通車,並且爆炸只是造成了橋面損壞,橋墩等核心部位並不大礙,因此在更換了預製的橋面之後,克里米亞大橋又將可以重複投入使用,從而保證了俄羅斯本土和克里米亞半島之間的交通運輸和聯繫。

但不管怎樣,這次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也等同於是公開對俄羅斯發動挑戰,是在向莫斯科方面下達「宣戰書」。這座耗費了俄羅斯數十億美元建造的大橋,不僅象徵著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的「主權歸屬」,也象徵著俄羅斯在國際社會上的顏面。而現在大橋被炸,也等同於俄羅斯的顏面被人踩在地上狠狠摩擦,如果莫斯科方面不作出任何反應的話,那麼這對於俄羅斯的國際影響力而言絕對是一個不小的衝擊。目前,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一事最大的嫌疑目標就是烏克蘭,畢竟爆炸事故發生之後,烏克蘭總統辦公室顧問第一時間進行表態,宣稱克里米亞大橋被炸是個開始,所有非法的東西都要被銷毀,都必須歸還烏克蘭。可能也是擔心引火上身,烏克蘭方面隨即否認這次被炸事件與烏克蘭有關,強調發生爆炸事故的核心卡車是從俄羅斯境內開出來的,與烏克蘭並沒有關係。

不過據美國《紐約時報》10月9日消息稱,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烏克蘭政府官員表示,本次爆炸事故是由烏克蘭情報部門策劃執行,他們將一枚炸彈裝在一輛開過大橋的卡車上,最終導致了大橋被炸毀。事實上,烏克蘭想要對克里米亞大橋發動襲擊也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在接收到美國援助的海馬斯遠程火箭炮系統之後,基輔政府就多次發出警告,聲稱會在必要時刻對克里米亞半島進行攻擊,而美國媒體《華盛頓郵報》也不斷拱火,認為烏軍對克里米亞大橋發動攻擊是一個非常好的計劃。不過,烏克蘭方面卻一直都沒有付之行動,主要還是因為俄羅斯國家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傑夫發出過核戰的警告,他曾公開表示,一旦烏克蘭對克里米亞大橋發動攻擊,那麼將會是烏克蘭的「審判日」,換言之,俄羅斯將會對烏克蘭發動全面的核打擊

事實上,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也只是針對俄羅斯計劃中的一環。在9月26日的時候,俄羅斯北溪天然氣管道出現爆炸事故,同樣也讓俄羅斯承受了不小的損失和壓力。現如今,在短短半個月不到的時間裏,連續出現兩起針對俄羅斯的襲擊事件,這擺明是就要讓普京政府難堪,要讓俄羅斯成為「國際笑話」。有分析人士認為,克里米亞大橋在這個時間節點被炸毀可能是因為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烏克蘭政府軍已經在東線戰場對俄羅斯發動了全面的反擊,克里米亞大橋如果被炸毀之後,駐守在赫爾松扎波羅熱地區的俄軍將會失去後勤援助的支持,很難繼續進行抵抗,最終大概率會選擇後撤避免被全殲,如此一來,俄羅斯前不久才進行的「公投」行動就成為了一個笑話。

第二,上次北溪天然氣管道被炸,這次克里米亞大橋被炸,其實也算是美西方國家在試探俄羅斯底線的行動。如果說,莫斯科方面繼續選擇忍讓的話,那麼美西方國家下一階段將會採取更大的一次行動,包括對烏克蘭提供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又或者說是直接針對扎波羅熱核電站進行軍事打擊,反正莫斯科的底線他們基本上已經試探的差不多了,也該着手行動起來了。

就當前情況來說,俄羅斯已經失去了退路,這裡所說的退路並不是指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的困境,而是俄羅斯在與美西方國家博弈中的空間。現在種種跡象表明,美西方國家就是要趁着這個機會將俄羅斯給徹底打垮,實現北約全面向東擴張。俄羅斯除了背水一戰以外,別無選擇。隨着北溪天然氣管道和克里米亞大橋被炸,俄羅斯和美西方國家的關係已經徹底陷入冰點,雙方也正處於一個極端危險的狀態,如果美國這次無法給俄羅斯一個合理的交代和答案,那麼俄羅斯的怒火想必也不會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