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早晨,祖奶奶送完兩個曾孫去學校,回到家剛關好門,突然聽到門外傳來高空墜物的聲音:「碰!」打開門一看,嚇到自己尖叫起來!
大家都說這是個很可惜的年輕媽媽,剛過30歲,她就沒未來了,故事要從二胎孕期開始。這位媽媽本來就有個很美好的家庭,公公婆婆在海外做生意,很少回家。
家裡就丈夫和丈夫的奶奶,奶奶很健朗,第一個曾孫是她帶大的。這對年輕的夫妻也常常忙着自己的小生意,雖然經常回家,但也很難全心照顧到家。
甜甜(年輕媽媽的化名)是一個性格很開朗的女孩,婚前自由快樂,善於交談。婚後和丈夫也很聊得來,常常看到他們一家三口幸福的旅遊。可是自從懷了二胎,生活開始變了。
由於第一個孩子跟自己不是很親近,第二個就自己帶,生意只能丈夫一個人管理。可是丈夫想快點增加收入,着急做大,不幸生意失敗了,夫妻兩個的矛盾也因為「錢」這個問題爭吵不休。
也許因為二胎全程由自己一個人照顧,睡眠不好,情緒比較大,和丈夫的溝通也越來越激烈。夫妻把市裡居住的那套房子變賣了回老家住,又向娘家借了筆錢還債。公公婆婆常年在外地,對小夫妻的事情也不願伸手介入。
爭吵到最後,甜甜想要離婚,丈夫不願意,可是也不願天天面對爭吵,果斷地帶着1歲左右的小兒子回娘家生活,大兒同祖奶奶生活習慣了就留在家,不久後還在娘家找了份幼兒教師的工作。
2年的時間,甜甜既要照顧小兒子,又要上班,還要跟父母做思想工作(農村父母思想老化,認為已經生了2孩的女兒離了婚難以再嫁,只能孤獨終老。也不同意離婚),偶爾還要應付丈夫的爭論。
常年的心裏壓迫,不知道能找誰傾訴,只能把它壓到最心底,埋起來讓風吹散。
從懷二胎獨自照料到丈夫生意失敗,再到籌款還債這一系列阻難。慢慢的,甜甜的笑臉很少看見了,人也瘦了很多,也許在面對小兒子的時候才有那麼一點微笑吧。
常年憂心睡不好,2年的時間,甜甜發現了自己生病了,得了憂鬱症。但她還是很努力的生活,想要改變自己,接受治療。可是農村的醫療哪有這麼全面,就算是有也是她目前消費不起的,家人也愛莫能助。
直到,學校發現她的病症越來越嚴重了,人消瘦,溝通起來比較困難,手偶爾還會不自主地顫抖。就勸她休職,養好病再回來教書。最後她在娘家休養,也許沒有了工作,甜甜不知道自己還能幹什麼,不到半個月,慢慢地,也吃不下,聽到家人的詢問也不願回答,眼神很空洞,躺着床上像沒有感知木偶。
人一生病就面臨著人性的考驗,哪怕是最親近的人。
甜甜的父親覺得,女兒生病躺在家不行,這樣治不好病,嫁出去的女兒,就應該由她的丈夫來照料她。可甜甜最不想見的就是她的丈夫,最終固執的父親終究還是因為「錢」和照顧能力有限等原因,不顧女兒極力反抗的動作,幾個人合力抬上車讓女婿接回家,小外孫也給辦理退學回老家上幼兒園了。臨別跟女兒說:「等你養好病想回娘家住多久都行,現在你跟丈夫回去是治病養身體先。」
這也許是父母當時對女兒最真誠的承諾,可他們對病情的無知永遠失去最小的女兒。
丈夫接甜甜回家後,甜甜也不願意跟他見面溝通,把自己鎖在房間里。也許因為這個是她生活了很多年的地方,還有兩個幼小的兒子在身邊,刺激到甜甜想要努力活着的心。
不到一個星期,等丈夫又出去工作,慢慢的,能吃得下飯,身體顫抖的頻率減少了些。有點力氣能動得多了,自己把家裡打掃得乾乾淨淨,還煮飯給家人吃,就是不願意出門。
在家生活了半個多月,憂鬱症的病情一直反覆地折磨着甜甜,心情一直都很憂鬱,想努力開心,可惜她做不到,一整天除了晚上小兒子跟自己睡,可三歲多的孩子睡着也不懂媽媽的痛。
大兒子跟祖奶奶住不同樓層,丈夫知道甜甜不願意相見,也是儘可能地避開。可甜甜的憂鬱症讓她晚上睡眠差。易驚醒,然後難以入睡,或者一整晚只是睡了不到3個小時。白天,整棟樓彷彿就是甜甜的囚籠,自己束縛着自己。
病魔讓甜甜很痛苦,這已經不是心裏的痛,長期睡眠不足,身體不時地抽搐難以呼吸,讓她有時只能以痛止痛。
回家半個多月了,周一早上,祖奶奶如常地送兩個曾孫上幼兒園。回到家剛想關好門,就聽到「碰」的一聲有什麼東西掉了下來。
一看就是自己的孫媳婦倒在地上,頭上迅速染紅一片。嚇得高聲大喊,叫來鄰居幫忙報警,打電話叫孫子(甜甜的丈夫)回來,還打電話告訴親家這件事。
一位年輕的媽媽,在看着自己的2個兒子去上學後,選擇自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誰是推波助瀾的兇手?是產後的抑鬱?父母的不理解?還是病情的折磨?到底誰是劊子手?
生命已不在,再問對錯又有何用……只願兩個小孩能健康快樂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