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信中國是「必選項」!對美日失去信心,海外資本或湧向我國市場

1011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公布最新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將2023年的經濟增長預期下調至2.7%,並且認為通脹持續的時間將比預期更長,而全球三分之一的經濟體都將陷入衰退。

在多重因素疊加影響下,當前全球經濟面臨著諸如通脹率達歷史最高水平、經濟發展空間緊縮、能源危機加劇等挑戰,這嚴重影響到了世界經濟的發展前景。在此背景下,歐美國家加息腳步不斷加快,全球資本市場的走向也引起了人們的關注。

全球資本市場受強美元影響動蕩不止

今年以來,由於通脹頻頻創下新高紀錄,美聯儲年內已經5次加息,累計上調的利率達到300個基點,而且目前不少外界認識和機構都認為,美國的通脹並不會很快就回落,因此美聯儲未來繼續大幅甚至超預期加息的可能性依舊很大。

受美聯儲此舉的影響,美元走強,全球非美貨幣遭遇了「跌跌不休」的局面,截至今年9月底,英鎊的跌幅為17.5%,日元達到20.2%。不僅如此,強美元還給全球資本市場帶來了極大的動蕩。

(來源:子圖網)

僅以日本為例,作為全球第二大的主權債務市場,日本債券市場的「枯竭」跡象正在不斷加劇。1011日消息報道,自日本10年期國債1999年成為基準國債後,首次出現了連續三個交易日「零成交」的罕見現象。

當然,在全球經濟愈發緊密地背景下,不僅僅是日本一國面臨著「資本撤退」的問題。但是,在全球範圍內,中國的資本市場卻是「一片繁榮景象」。

人民幣表現良好,中國成世界資本「避風港」

今年上半年,中國的股市、債市的整體表現相對穩健,整體而言,中國在這場全球資本市場的調整中,資本的流動已經達到相對平衡的態勢。同時,相比於其他非美貨幣,人民幣的表現也更加穩定。

因此,在全球資本市場中,中國就顯得更加穩定且充滿活力與「希望」。海外多家資管巨頭都看到了中國強勁的市場空間,投資者們都不願意錯過這樣一個「極佳的」投資機會,從而紛紛湧入中國市場。

(來源:子圖網)

據了解,全球最大的資管公司——貝萊德,截至今年8月在中國已經發行了7隻產品,而且貝萊德還表示,中國市場是其長期發展的戰略重點,也就是說,未來可能會在中國投入更多的資本。

除貝萊德外,還有范達基金、施羅德基金、聯博基金等外資機構也在為布局好中國市場而發力。數據顯示,截至10月11日,近6個月的北向資金累計凈買入金額就高達788.6億元人民幣。

與此同時,中國資本市場也在持續發展壯大,A股上市公司從2000餘家增加至了4947家。截至2021年末,A股總市值超90萬億元人民幣,交易所債券市場託管面值達18.7萬億元中國資本市場規模穩居全球第二,僅次於美國。

(來源:子圖網)

同樣,隨着人民幣國際地位的不斷提升,境外投資者對中國債券的興趣也有所增長。境外機構託管債券的佔比從2016年開始就在連年提升,截至2021年末,境外機構在中國債券市場託管的餘額首次突破4萬億元人民幣,佔比達到3%

隨着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斷開放,有學者認為,未來的中國資本市場有可能成為吸引大規模外資進入的主流市場,而中國資本市場也成了投資者們的一個「必選項」。

文|韋艷松 題|黃梓昕 審|曾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