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世界,如果提到護衛艦,那麼首先想到的是哪個型號呢?
比如,中國的054A型護衛艦,這型4000噸的護衛艦,成為新世紀以來生產數量最多的中型艦艇;比如,俄羅斯的22350型護衛艦,這型滿載排水量5000餘噸的護衛艦,堆砌了各種導彈,絕對稱得上是一款縮小版的「武庫艦」;比如,德國的MEKO-400型護衛艦(F-125),這款號稱目前排水量最大的護衛艦,因為武備過於羸弱,設計缺陷太多,在被嘲笑為「大號巡邏艦」的同時,還遭遇德國海軍拒收的恥辱;比如,英國的26型護衛艦,這款號稱世界最大的護衛艦,雖然還沒有服役,卻已經遠銷多個國家,為英國帶來了721億美元的巨額收入……
每個人腦海里聯想到的護衛艦各不相同,或許有各種各樣的原因。但是大多數人首想到的基本是大中型艦艇,而那些輕型護衛艦似乎很少被人提及。即便是中國的056型護衛艦,正在大規模的「下餃子」;即便是荷蘭的「西格瑪」級護衛艦,已經成為諸多國家海軍的「當家花旦」;即便是法國的「追風」級護衛艦,正在被越來越多的國家所追捧……人們之所以「輕視」這些輕型護衛艦,原因無外乎這麼幾個:首先,排水量太小;其次,所承擔的只是一些低烈度的任務或者只能在小國擔當海軍主力;最後,就是所搭載的武器和各種設備相對較弱。
不過,到了2020年,或許輕型護衛艦隻能承擔低烈度作戰任務,以及武器羸弱的情況或許就會改變。因為,以色列的「薩爾」-6型護衛艦就會服役。長期以來,以色列海軍在其軍事戰略中,被視為防範對手的一個重要手段。所以,以色列海軍的主要任務是在東地中海和紅海這兩個狹窄的海域執行區域拒止、封鎖和陸防延伸,發展的武器也是以導彈艇和「薩爾」-5輕型護衛艦為主。只不過,到了上世紀末世紀,以色列認為加強海上力量,會擴大其戰略縱深。所以,以色開始擴大其海軍規模,不僅從德國引進的3艘潛艇,更一度想要發展兩棲攻擊艦。
雖然,最終以色列的兩棲攻擊艦暫無下文。但是,以色列還是與德國合作,研製了「薩爾」-6型護衛艦。這款以德國MEKO-A90為基礎進行研製的輕型護衛艦,以色列一共訂購了4艘。合同總價約為4.3億歐元,其中德國政府補助1.15億歐元,而以色列只需要支出3.15億歐元。該艦長89.1米,寬12.4米,吃水3.4米,滿載排水量2000噸。採用的是德國是2台德國MTU20V1163TB93柴油機(單台功率9924馬力),最大航速26節,續航力4000海里/15節。
這些數據或許看上去只是中規中矩,與其他輕型護衛艦並不具備多少優勢。但是,作為輕型護衛艦,「薩爾」-6型加裝了EL/M-2248MF-STAR「阿迪爾」多功能全固態有源相控陣雷達。其中3塊天線陣面(重1500千克)安裝在封閉式前桅上,另外1塊天線陣面則安裝在後部封閉式桅杆的後方,能實現360度半球覆蓋的探測目的。該型雷達對低空飛行的導彈探測距離在25千米以上,對高空飛行的戰鬥機探測距離在250千米以上,可同時探測和跟蹤數百個空中目標。而且,為了能夠為了對付火箭彈,以色列方面專門對EL/M-2248MF-STAR雷達的軟件進行了修改。
一艘排水量2000噸的輕型護衛艦,在雷法方面如此大費周章,那麼在武器方面更不會吝嗇。除了一門76毫米艦炮之外,「薩爾」-6型護衛艦擁有32單元的垂髮裝置,用於發射「巴拉克」-8型中程防空導彈。另外,以色列研製的「鐵穹」防空系統,也在「薩爾」-6型上加裝了2座20聯裝的發射裝置。先進的相控陣雷達,再加上這兩種防空系統,讓「薩爾」-6型擁有了無懈可擊的防禦能力。而4座4聯裝「捕鯨叉」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則讓「薩爾」-6的在中東的擁有最為恐怖的攻擊能力。此外,「薩爾」-6還能搭載一架10噸左右的反潛直升機,並擁有2座3聯裝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裝置。
由此看來,這是一款典型根據「小艦重火力」思想建造出來的輕型護衛艦,擁有強大的防空、反潛和攻艦的綜合能力。其火力甚至比印度7000餘噸的「加爾各答」級驅逐艦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一旦以色列的「薩爾」-6型護衛艦服役,必然成為中東地區首屈一指的戰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