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時報(www.chinatimes.net.cn)記者 孫夢圓 于娜 北京報道
新冠病毒新變異株再次來襲。
6月29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報告稱,在第24個流行病學周內(6月13日至19日),奧密克戎BA.5在新冠新增病例中佔比為43%,超過了BA.2(25%),成為全球新一輪疫情的主流毒株。
很快,肆虐歐美的BA.5變異毒株,就悄悄入侵了西安和北京。7月5日、6日,西安、北京相繼報告奧密克戎BA.5毒株引發的本土疫情。
病毒學專家常榮山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新的變異病毒深入到中國來,並不能說是再次流行,只能說是一個開始。從新加坡自5月中旬BA.4/5毒株流行趨勢來看,迄今為止超過99%的感染者均為無癥狀或輕症,並未發現毒株致病力有顯著提升。「總體來講,這個毒株不足以造成恐慌。」常容山說。
突變
自去年12月以來,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已成為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的主要流行毒株。
3月15日,全球病毒基因共享數據庫(GISAID)首次收集到BA.5的基因序列,由南非率先報告。很快,這一變異病毒就在世界各地傳播開來,並在3個月內傳播至其他19個國家。
5月30日,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發佈英文周報披露,中國已於4月25日發現首例由境外輸入的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BA.5感染者。
7月2日,西安在重點人群核酸篩查中發現1名核酸陽性人員,這也是大陸地區首個報告BA.5本土疫情的城市。
7月5日,在西安市召開的疫情防控發佈會上,西安市疾控中心副主任馬超鋒通報稱,陽性感染者此次感染的毒株均為BA.5.2分支,絕大多數與廢品回收人員或其相關人員有關,病毒來自境外,但源頭尚不明確。
無獨有偶,7月6日,北京同樣報告了BA.5本土疫情。基因測序結果顯示,病毒均屬於奧密克戎變異株BA.5.2分支。
更令人擔憂的是,在疫情大流行的背後,BA.5顯然不會是最後一個變異株。6月30日印度首次發現的BA.2.75新變異株已經在全球多國出現病例,其傳播速度遠超當前的主流毒株BA.4/5。
截至7月2日,各國研究人員共在「GISAID」等國際新冠病毒基因組數據庫中發現了85個BA.2.75變種的基因序列。該變種最早出現在6月初來自印度的基因序列中,之後迅速出現在英國、美國、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亞、新西蘭、德國等其他7個國家。
常榮山對本報記者表示,除BA.4/5毒株外,應高度關注奧密克戎新亞型BA.2.75的流行狀況。BA.2.75由印度率先報告,目前已有至少8個國家報告了病例出現。較其母株BA.2而言,BA.2.75在刺突蛋白上亦產生新的突變,進一步增強其免疫逃逸能力。「判斷BA.2.75還是要靠基因測序,確診之後進行單人隔離,在防治政策上要嚴防死守,早發現早治療仍然是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常榮山建議。
應對
研究表明,除傳播速度更快、病毒載量更高之外,BA.5相較於奧密克戎以往的變異株出現了入侵肺部、具有很強免疫逃逸能力的新情況,或將提高重症率。而疫苗作為防控疫情最有效的有段,也因為不斷變異的毒株面臨更大的挑戰。
據7月1日世衛組織公布的全球新冠疫苗研發情況,已在臨床開發中的疫苗數量為167個,臨床前開發中的疫苗數量為198個。目前上市或在研的疫苗,大多數還只停留在原始毒株BA.1上。這也意味着,研發對抗新毒株的疫苗迫在眉睫。與此同時,使用奧密克戎毒株替代或補充原始株的二代新冠疫苗研發不斷加速,改進後的疫苗或許能更好地應對BA.4/5。
6月25日,輝瑞公司新聞稿顯示,在對56歲及以上受試者的血清進行的活病毒中和試驗中,接種了輝瑞二價新冠疫苗的受試者血清能有效中和BA.4/BA.5,但滴度比BA.1低約3倍。
7月1日,諾瓦瓦克斯公司表示,研究人員正在加速開發鎖定這兩個變異毒株的疫苗。預計在今年第四季提供為奧密克戎BA.4和BA.5變異毒株量身定製的新冠疫苗。
國內方面,科興生物、中國生物、神州細胞、麗珠醫藥等多家葯企也在針對奧密克戎的疫苗研發佈局。
7月1日,神州細胞在互動平台透露,新冠疫苗產品SCTV01E目前正在阿聯酋開展III期臨床研究,相關進展請關注後續信息披露。公司已於近期披露二價疫苗SCTV01C的國內I期臨床研究期中分析結果,顯示SCTV01C在臨床安全性、免疫原性、廣譜性方面表現優異,有望成為首個接種2針即可產生具有防奧密克戎感染交叉中和抗體滴度的廣譜疫苗。
7月4日,科興控股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中國科興)在香港正式啟動奧密克戎 (Omicron) 變異株新冠病毒滅活疫苗臨床試驗,以評估健康成年人使用該疫苗作為加強免疫接種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為制訂未來的接種策略提供科學依據。
更早一些,5月31日,香港大學醫學院和國葯集團宣布合作展開第二代奧密克戎毒株的疫苗臨床試驗,研究疫苗作為加強劑在成年人身上的安全性及免疫反應,目標招募1800名已接種兩劑或三劑滅活或mRNA新冠疫苗的成年志願者。
另據中國生物官微4月29日消息,還有兩款奧密克戎株新冠疫苗,分別由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和國葯中生生物技術研究院研發,已經獲阿聯酋阿布扎比衛生部臨床試驗批件。
可以肯定的是,研發不斷更迭的背後,全球新冠疫苗競賽正因為變異毒株而不斷加高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