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22年,美時美42家店紮根一座城

在變與不變中,美時美靜待下一個興盛周期到來。

近幾年,不少品牌乘線上快車飛馳而起,傳統線下渠道貢獻度逐漸下跌,然而,唱衰同時,卻無法磨滅線下渠道無可替代的事實,尤其在線上流量成本趨高的情勢下,越來越多品牌開始移陣線下渠道,尋找新的「星辰大海」。


由此,沉澱線下,打造根基,才能於浪潮變化中穩住底層優勢。


視角投射到四川廣元,在這座小城,經歷22年沉浮的美時美,今天仍以42家店的堅守,在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增長。於順勢中掘先機,於逆境中穩底盤,本次,美妝網對話美時美總經理鄭好,一同解鎖傳統渠道中的生意經本質。



01

變:減少損益,放大人、貨、場優勢


線上衝擊疊加疫情,實體店正步入寒冬。談及感受,鄭好表示和大家一樣,都覺得不好做。但不好做背後,美時美依然保持了42家連鎖門店的可觀體量。


如何保質量、增坪效,鄭好綜合多項考量因素,把重心放在成本削減上,並將利刃對準了花銷大頭——房租。疫情對於消費的影響,讓人流量旺盛的商業街遭遇重創,低微效益不能為高昂房租「買單」,由此,及時止損是不二法則。


鄭好表示,疫情期間,搬遷、關閉了3家商業街高成本地段的店,與此同時,在社區、縣城、鄉鎮等低成本地段也開啟新店。綜合疫情形勢與成本考慮,社區店雖沒有商業街門店效益高,但憑藉經營穩定的特點,依然是新店最優解。


此外,細化到經典的人、貨、場層面,美時美也積極應變。



實際上,行業變革下,諸多門店都處於「前店後院」的艱難轉型期,如何在傳統門店與專業美容院夾層位置順利求生,甚至實現逆勢突圍。很多從業者都在冷思考下明白專業服務的重要性,有效、有用才是留客的最大因素,而這溯源到本質,仍在於人的培養。


尤其對於連鎖店而言,如何保證「人」具備統一的服務價值性,擁有42家門店的美時美,選擇腳踏實地得在專業上狠抓。鄭好表示,美時美在員工培訓上從不含糊,甚至每位員工上崗前都必須完成十周的培訓計劃,經過嚴格細緻的70天學習與考核後,才可以為顧客服務。



而在貨的層面上,前店部分,美時美會根據產品銷量情況,對品類進行調整。鄭好表示,現在消費者更青睞一些進口品,尤其對維娜氏、儷納斯、萃樂活等小眾進口品愈發感興趣。他解釋稱,「這些進口品一般能夠符合消費者功效需求,並且價格體系相對完善,有一定保障。」


同時,為承受住線上渠道的價格衝擊,美時美在2014年,就以前瞻性目光在「後院」上深耕布局。目前,後院服務已成為門店的重要增長點。為進一步發揮這一強項,提高競爭力,鄭好選擇在服務差異化、特色化上做出實績。一方面,多引進豐富化的套盒類項目穩定進店率;另一方面,強調提升店員服務素質,引進儀器類產品,通過專業性服務手法發揮產品的最大價值,帶給顧客獨一無二的使用體驗。



當然,從宏觀視角切入,門店的長勝長青還是得圍繞消費者需求這個核心本質。在鄭好看來,一邊是結合直播、秒殺等線上引流,拓充私域經營內容,賦予消費者新的體驗感;一邊則是要嘗試時尚、潮流、有趣的新項目、新模式,吸引年輕消費群體的目光。「最根本的還是要看到實效,為消費者提供真實有用的產品效果,才是增強粘性的基礎要義。」他強調。


02

​不變:按部就班,靜觀其變


堅守22年,鄭好實實在在體會到化妝品零售業的升與落,「2015年之前,那是業績最好的時候,線上電商還沒有那麼強大。」而回神過來,如今的美時美正在經歷利潤下滑30-40%的現實陣痛。



鄭好認為,根源問題在於行業,化妝品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但是渠道越來越多,價格越來越亂。但即便如此,面對大環境的不景氣,美時美在會員管理、人員激勵及日常動銷上,並未做太多減法。


目前,美時美的會員數量已經超過14萬人,活躍會員佔比60%以上。雖然因為疫情限制,一些線下沙龍活動不能展開,但是與會員之間的粘性投射到了每一次有效護理上。鄭好表示,現在對於顧客而言,美時美扮演的角色早已不局限於賣化妝品,更像是提供美容諮詢與服務的專業顧問。



實際上,美時美整個門店模式都在向診所式轉型,從前店名品引流,到後院服務跟進,完成了從拉新、留存、復購、轉化的全過程。


行業潮水滾滾向前推,乘上互聯網東風的人成為了時代弄潮兒,但這並不代表上一批勇者被潮水淹沒。周期興衰下,堅持創新、應變的敢為者,依然能抓住逆流而上的機遇。提及下一步規劃,鄭好直言,目前主要是按部就班,靜觀其變,於42家門店堅守中,靜待CS渠道下一個興盛周期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