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人生大事》:向死而生,方知人間暖冷

昨天看了一部電影人生大事,看片名以為是勵志片,剛開始看以為是喜劇片,看了一半後覺得是親子片,看完才發現是倫理片

影片的主線是一個「不靠譜」青年經歷愛情、親情、友情的磨難和考驗後,責任心逐漸蘇醒最終完成成長的過程。儘管男主從事的行業是——用影片里的一句台詞說,是「有能耐的看不上,沒能耐的幹不了」的殯葬業(導演選擇這個職業非常用心,可以說是這部影片的最大亮點,文章後面再詳述),但是,電影氣氛總體歡快,情節推進得也很緊湊,並沒有為了取得「震撼」效果,提前給讀者營造些許壓抑的氛圍。

影片一開始,是女孩「小文」姥姥離世的場景,為整個電影奠定了情感主線發展的基礎。緊接着是男主角「莫三妹」出場,伴隨着一系列慌張晃動的鏡頭,讓觀眾感受到此時的主角,正處在身心無處安放、情緒無處發泄的狀態。果不其然,一連串的打擊接踵而至——被客戶誤解、被女友背叛、被鄰居敵對、被老父訓斥、被社會輕視……男主的人生似乎跌入了黑暗的谷底,直到一束星光出現。

這束「星光」就是小文。這個倔強伶俐的小女孩,一開始帶給男主的,卻是一連串的麻煩——毀房本、鬧靈堂、塗鴉骨灰盒……但是每次「倒霉」事過後,就是「否極泰來」的一場「小確幸」——接到大單,拿到報酬,受到理解……情節也在這種不斷的反轉設計中,顯得跌宕起伏,讓觀眾全程無尿點,注意力始終被牽引着走向下一個衝突點,足見編劇的節奏感,和導演的控場能力非同一般。

從故事發展來看,影片至少被埋了兩根線——這是編劇為避免故事情節平鋪直敘慣用的手法——一條是男主三妹的靈魂覺醒之路,另一條是孩子小文的情感尋家之旅。兩條線時而平行,時而交叉,相互推進,相互映襯。(這或許是寫任何小說和故事的必備手段)

影片很注重對比手法。開場戲中,男主的店面是家壽衣店,隔壁卻是一家婚慶店;為女友打架入獄,出獄後卻發現女友劈腿打架對象……讓觀眾感到,男主的人生有種被「命運」作弄的荒誕感

導演也很會使用隱喻手法。女主小文出場就是一身「哪吒」裝扮,而男主三妹呢?影片有一個鏡頭,是三妹被壓在了傾倒的沙發下面,五指形的沙發靠背,活像一堵五指山,暗指了男主這個「孫猴子」被困在生活的「大山」之下,也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掙脫五指山,踏上真正的人生「取經」之路。

我們來看看影片里的這兩個神話人物

一個是「哪吒」神話中的哪吒剔骨還父,割肉還母,完成了人生的涅槃,化作了五彩蓮藕之神。影片中的「哪吒」小文失去至親姥姥,又慘遭親人遺棄,卻在和「孫猴子」的鬥智斗勇中,完成了親情的回歸和生活的重建。

另一個是「孫猴子」,神話中的孫猴子大鬧天宮,無法無天,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經菩薩點化後皈依佛門,從此改邪歸正踏上取經之路。影片中的「孫猴子」莫三妹頹廢而又任性,迷茫而又衝動,經過與「哪吒」的一番際遇之後,悟到了人世間「情」的真諦,責任之心逐漸蘇醒,最終完成了從「男孩」向「男人」的蛻變。

文章到這裡,我們討論的都是「技巧」和「手法」。但是,僅僅靠技巧手段和套路,是拍不出精彩作品的,更拍不出感人至深的作品。

顯然,這部影片不是的。儘管我抱着評論的心態來觀影,還是被其中的幾個鏡頭,成功get到了「淚眼婆娑」。

那就讓我來談談影片中,最讓我感動的幾個鏡頭吧。

第一個鏡頭——小文受了委屈,自己一人跑到門外,偷偷翻看手錶中姥姥的留言,一聲聲關懷的詢問和溫柔的叮囑,讓鏡頭裡的孩子輕聲哭涕,也讓鏡頭外的我潸然淚下。

第二個鏡頭——三妹老父住院,講訴善良聽話的二兒子,為了打撈另一個孩子,折了自己的性命。老人緩慢地講述,言語間充滿悔恨和難過,不僅讓三妹了解真相後痛苦流淚,也讓身為觀眾的我為之動容。

第三個鏡頭——小女孩因病夭折,父母悲痛欲絕,當看到小文畫滿星星的骨灰盒,一時難以自抑,淚如雨下,淋濕的不僅是那陰霾的天氣,還有我的面龐。

……

不得不說,編劇導演選取殯葬業作為男主的職業,確實是準備給這部幽默緊湊的電影,「塞進」一個宏大的人生主題。但是,這樣的做法非但沒有讓人感到生硬,反而讓觀眾在生與死、歡與悲的對比和觀照中,感到命運的無常,和人情的可貴。

文章行將結束,我突然發現了導演的一個秘密——誠然,在當下經濟不景氣,社會情緒低落的環境中,將觀眾壓抑的心情,在影片灰暗的喪葬場面和悲苦的親人離別中,得到不斷的集聚和壓縮,再藉助一個溫馨感人的事件「引爆」這種「蓄謀已久」的壓抑,讓觀眾的鬱悶、不滿和沮喪在「爆發」而出的感動和淚水中,得到充分的宣洩——這會不會還是,這部電影拿來感動人心的另一種「技巧」?

這可能僅僅是我的猜想……

不管怎樣,這是一部能夠打動人心,讓人動容甚至落淚的電影。編劇、導演和演員都在用心地為觀眾,呈上一場充滿歡樂與淚水、調侃與感悟的影視佳作。

感謝這些優秀的人們

最後,我想用影片里的一句台詞,說出我觀影后的最深感受和最大感悟——「做我們這一行的啊,就是要有一顆聖人心。」



期待您的關注、點贊和評論,讓我們成為一路交流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