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的印象里,火災就是鋪天蓋地的大火,肆意燒毀一切可以損壞的東西,它的到來往往意味着一場災難。但其實很多時候,「小火」才是奪走生命的最大殺手。在近年來發生的火災事故中,「小火亡人」火災事故比例居高不下,火災案例屢屢發生。
觸目驚心的「小火亡人」火災案例
案例一:2015年6月25日2時45分許,河南省鄭州市金水區西關虎屯新區4號樓2單元1層樓梯間發生火災,共造成15人死亡、2人受傷,過火面積4平方米。起火原因為樓梯間用戶接線箱內電氣線路單相接地短路,引燃箱內存放的紙張等可燃物。
案例二:2016年1月23日1時02分,新疆自治區烏魯木齊市新市區北二路第九汽車運輸公司家屬院18號樓6單元樓道內發生火災,過火面積2平方米,造成4人死亡,過火面積約2平方米。起火原因為樓梯間內存放的電動單車電氣線路短路引燃車上的可燃材料,進而引燃樓梯間存放的木質沙發等可燃物蔓延成災。
案例三:2017年2月15日23時30分,上海市普陀區中山北路2605弄43號一處出租屋發生火災,事故導致4人死亡。據附近居民透露,事發的出租屋原本只作商用,直到半年前這家人搬到店鋪,經過改裝以後變成了商住一體。由於工作性質,屋內放着許多橡膠製品與電瓶。此外,租戶也曾對房屋進行改造,搭建二樓平台。
「小火亡人」火災通性特點
「小火亡人」火災事故往往過火面積小,經濟損失小,受災戶數和人數相對少,但卻造成人員死亡,而且具有通性特點。
一是季節性高發。春季是「小火亡人」火災高發季節。春季風大、乾燥,用火用電較多,火災發生頻率和總量較高的規律是一致的。
二是夜間熟睡期間高發。春季人體生物休眠處於睏倦狀態,身體警覺度和警惕性下降,在夜間尤其是深度睡眠期間對於火災突發的預警能力下降,極易造成「小火亡人」的發生。
三是過火面積小,多集中在生活區域。「小火亡人」火災燃燒面積小、經濟損失小、多發生在人員居住場所是這類火災的共同特點。因集中在卧室等生活區域,個人的安全警惕不高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容易誘使火災發生。
四是受災者多為弱勢群體。根據歷年統計數據顯示,不滿14周歲或60歲以上,身患殘疾或有精神類疾病等弱勢群體為主要受災人群。這類人員睡眠易處於深度睡眠狀態,且應對災害的能力較一般人員相對較差,缺乏必要的逃生自救常識和能力,尤其是鰥寡孤獨老弱病殘群體一旦缺乏監護,更容易成為小火亡人的受害者。
抓住五點,讓火災悲劇不再重演
一是嚴禁卧床吸煙。嚴禁卧床吸煙,尤其酒後、睡前、疲倦時不要躺在床上或沙發上吸煙,不要將未熄滅的煙蒂隨處亂丟。此外,煙灰在彈落時有一部分不規則的顆粒,帶有火星也會引起火災,落在乾燥疏鬆的可燃物上,同樣引起火災。
二是安全用火用電。注意正確使用爐具、勤開窗,廚房做飯時要注意「用火不離人,離人不用火」。嚴禁違規使用大功率電器,使用時要與周邊可燃物保持安全距離。嚴禁私拉亂接電線,嚴禁超負荷用電。
三是關愛老人消防安全。關愛鰥寡孤獨、老弱病殘人員,幫助檢查室內火災隱患,尤其對燃氣、電氣、火源及其周邊進行檢查,及時消除隱患,張貼囑咐消防安全注意事項。提醒老人及時清理可燃雜物,不往家中撿拾廢品,不在疏散通道內堆放雜物、停放電動單車等。
四是學會成功逃生。家中應配備滅火器、滅火毯、逃生面具、救援繩索等常用工具,全家學習正確逃生方法;熟練掌握濕毛巾、防毒面罩等逃生常識。此外,子女應教給老人一些關於火災的防範和自救知識。
五是加強防火巡查宣傳。住宅小區物業管理單位、居(村)委會要加強防火巡查,及時組織清理公共區域堆放的可燃雜物。消防宣傳人員要經常登門入戶,向社區居民普及消防安全知識,傳授消防安全逃生自救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