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元素盛行下,《我和兩個他》如何對接垂直受眾?

張子楓和兩個熊梓淇,演繹一場愛情大鬥法…

excuse me?

沒錯,這句看似有語病的slogan,正是校園偶像劇《我和兩個他》的核心創意。

昨晚,這部劇已在愛奇藝愛青春劇場上線,會員一次看全集。講述鬼馬大學生林圓(張子楓飾)和數學天才肖恩(熊梓淇飾)之間奇幻又浪漫的的愛情,同時還塑造了包括馬等等(劉劍羽飾)、彭一倫(劉奕暢飾)、娜沐(夏若妍飾)、張曉緹(洪士雅飾)等在內的人物群像。

日前,該劇舉辦了看片會,現場粉絲和媒體一起觀看了第7集。台詞頗具網感,搞笑逗樂,「精分」熊梓淇也初露真容,新鮮感十足。

會後,我們與《我和兩個他》的兩位製片人卞江和韓敏聊了聊,更為了解這部劇的亮點及愛奇藝愛青春劇場的排播戰略和奮鬥目標。

青春+元素盛行下,校園+喜劇+科幻的《我和兩個他》怎樣吸引觀眾?

自5年前趙薇的《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開始,青春題材風靡影視市場數年不衰,雖然期間因套路化的劇情有過一段時間的停滯,但還是湧現出了《匆匆那年》《最好的我們》《你好,舊時光》等優秀作品。

不過,這些作品大多是懷舊向,受眾以走過青春期回望美好記憶的人為主。今年以來,這種情況有了很大改變,故事更活潑,腦洞也更大,定位更準確,受眾年齡基本以10—20歲為主。這是市場細分的結果,也是垂直化定位的要求。

這樣的背景下,青春題材以「+元素」的形式得到創新,諸如《泡沫之夏》《同學兩億歲》《親愛的活祖宗》等,基本都有自己的特點。這樣的情況下,《我和兩個他》如何吸引用戶呢?

首先,保持愛情、偶像的主要訴求不變,添加一些腦洞大、有新鮮感的元素,比如熊梓淇的「精分」。

劇中,因為一部奇特的相機,肖恩的身體發生了奇妙的變化——白天和晚上不是同一個人,一個是19歲的高冷傲嬌學霸,一個是38歲的沉穩溫暖大叔,兩個人不同的性格帶來很多萌點和衝突,戲劇性自然生髮。

後期,兩人都愛上了林圓,「自己吃自己的醋」也是一道奇觀。

「肖恩身體里的兩個人,恰好都是少女情竇初開時最容易被吸引的類型,這樣的設置,我們希望給用戶最完美的體驗,喜歡哪一種,自己pick」,製片人韓敏表示,「肖恩身上出現的這種現象,嚴格來說並不是精分,而是輕科幻元素,是有一定科學依據的。做這些的目的,是想給用戶一個不一樣的愛情故事。」

其次,塑造大學生人物群像。

馬等等是個雙魚座的熊系男,不僅多愁善感、優柔寡斷,還喜歡大驚小怪,與泰國女孩娜沐有一段歡喜冤家式的愛情。

彭一倫是一個高三複讀了兩次的差等生,熱血、「狠毒」又蠢萌。劇中,他一直威脅、欺負張小緹,但在得知她家的困難後,毫不猶豫地傾囊相助,充滿少年氣性。

張曉緹則與之相反,是個學霸女博士,為了賺錢不得不四處奔波。「她也有兩個他,不過與林圓的情況不太一樣」,可以預知,一場愛情糾葛即將上演。

這些人物性格各異,卻都以細節填充至血肉飽滿,比如泰國女孩娜沐,其實是中國演員夏若妍扮演,卻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熊梓淇誤以為是泰國人,因為拍攝期間,生活中她也以劇中娜沐的口音說話。劇中,娜沐全程採用平生調說話,尾音稍拉長、翹起來,頗有種泰普的感覺,劇播出後,不知道會不會引起當年《愛情公寓》中關穀神奇的那般熱度。

「實力偶像劇」是怎樣煉成的?

《我和兩個他》打的是實力偶像劇的title。

從演員的選擇上便可一窺。張子楓年紀雖小,演技卻不容置疑;《唐人街探案》最後那一抹詭異的笑,讓人至今想起來還頭皮發麻;《小別離》中,將飽受媽媽和中考壓力的方朵朵演繹得活靈活現。

此次,張子楓飾演鬼馬少女林圓,搞怪又歡脫,這與她之前多偏向沉穩柔弱的形象不太一樣,也與生活中的她差異很大。

張子楓直言很有挑戰,不過兩位製片人對她的表現都稱讚有加,「子楓腦子裡有個開關,演戲時開啟便活潑搞怪,導演喊『卡』後便迅速恢復她的常態」。

製片人韓敏表示,「選擇子楓,當然離不開我們想給大家『實力』印象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因為合適。」

劇中的林圓,被肖恩調侃長了張「小二臉」,指的是小學二年級的面孔,張子楓的年齡和本就顯小的臉,頗為符合林圓的人物設定。

製片人卞江從幕後班底、製作、後期上詳細說明了這部劇的實力標籤,「《我和兩個他》幕後班底很成熟,導演韓承桓以前拍電影,獲了不少獎;製作團隊則採用電影班底,從畫質上也能看出精良感;後期的音樂製作團隊也很棒,大家看了劇會有直觀感受。」

張子楓、熊梓淇年齡與性格倒置,帶來反差萌

劇中,熊梓淇一人分飾兩角,兩種完全不同的性格,對他而言,挑戰並不小。

看片會上,他直言很分裂,「拍的順序和播出的順序不同,幾乎每天都要不停地轉換兩種人格,有時候半個小時就要轉換一次。」比如劇中同一畫面中,肖恩自己和自己對話的戲份,一般都是一起拍,對演員而言,頗具難度。

現實中的熊梓淇與劇中高冷寡言的肖恩完全兩幅模樣,幽默感十足,有點話嘮,很會活躍氣氛,而站在一邊的張子楓卻相對沉穩安靜,完全不像個17歲的小姑娘。

戲裏戲外,90後的熊梓淇與00後的張子楓形成了某種性格和年齡的倒置,給這部劇帶來一些反差萌。

「從一開始,這兩個演員便是我們想像中的林圓和肖恩,關鍵在於如何去融合兩人的cp感,但其實只要做好了人物設定,再加上兩位演員精準的表演,cp感自然就能出來」,製片人韓敏表示。當然,效果如何,還得劇中見嘍。

青春題材定位更精準、會員一次看全集,都是垂直細分化市場的要求

《我和兩個他》是愛奇藝愛青春劇場的又一員大將。自今年初開設以來,愛青春劇場已播出了《以你為名的青春》《泡沫之夏》《同學兩億歲》《芸汐傳》《親愛的活祖宗》等劇,形成了固定的受眾群。製片人卞江坦言,「希望達到大家一想起青春劇就想到愛奇藝愛青春劇場的目的,以此來達成集群和品牌效應。」

愛奇藝愛青春劇場的設立,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垂直化的受眾傾向,「愛奇藝接觸校園類的青春題材劇比較早,角度、方向也比較多,已經可以形成一種類別,因此設置了愛青春劇場,方便用戶對接到自己最感興趣的領域。垂直化從另一個角度說,是讓用戶感興趣的點更集中,是雙贏的舉措」,卞江表示。

而在排播上,互聯網平台的劇場優勢在今年也得到了更好地展現——實行會員看全集。從《為了你我願意熱愛整個世界》開始,愛奇藝開始大規模實行會員一次性看全集的排播模式,比如《天乩之白蛇傳說》《芸汐傳》以及剛上線的《我和兩個他》。

宣傳策略上,卞江表示主要參考彈幕上真正追劇的觀眾的節奏,也會考慮非會員更新的進度,制定相應的引導性宣傳信息,來增加與用戶的互動度和對劇集的討論。

不過,這些新嘗試也會帶來一些問題,比如某些觀眾從開頭直接跳到結尾導致「看不懂」等。但卞江表示,「新舉措還是值得嘗試的,用戶觀劇其實是一個享受過程的事情,如果看不懂,全集都在那裡,用戶可以隨時找答案。」

【文/j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