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統殺局 The Ides of March
導演:喬治.克魯尼
《總統殺局》是由索尼電影娛樂公司發行的劇情電影,於2011年10月7日在美國上映。該片由喬治·克魯尼執導,瑞恩·高斯林、喬治·克魯尼、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等主演。該片根據百老匯喜劇《法拉格北站》改編,講述了一個年輕人為一名極具潛力的總統候選人做宣傳和發言人,但他最終卻成為了權謀犧牲品的故事。
影片以導演喬治.克魯尼本人飾演的完美的民主黨政客邁克·莫里斯為核心,他天才、帥氣、野心勃勃,充滿領袖氣場,他向公眾保證他會誠實於自己所言。
斯蒂芬(瑞恩.高斯林飾)則是他競選班底中的媒體發言人,這個新兵的勢頭幾乎蓋過了競選班底中的老頭目保羅(菲利普.塞默.霍夫曼飾)。不過隨着斯蒂芬在這圈子裡越陷越深,政治總會慢慢顯示出其自身的險惡。
斯蒂芬與前來實習的大學生莫莉(蕾切爾.埃文.伍德飾)發生了一段戀情,卻不經意發現了莫里斯與她有過一夜情,而莫莉還懷上了孩子。
隨後,斯蒂芬與莫里斯對手的競選主管(保羅.吉亞馬提飾)私下會面被曝出,他被迫辭職,而莫莉更是因此自殺…
面對着破碎的生活,斯蒂芬似乎別無選擇,只有背水一戰、奮起反擊了。但做到這些真的那麼簡單么?
這故事是不是和《紙牌屋》里的很多情節很類似?呵呵,是的。這部影片和《紙牌屋》都應該叫做政治驚悚劇,就是用相對誇張的方式來表現和放大美國政治中的黑暗面或者說潛規則,讓觀眾感受到政治的兇險與可怕。當然,美國的影視作品就是以表現他們的黑暗面著稱的嘛,人家不需要正能量,人家需要戲劇性。
喬治克魯尼這位好萊塢曾經最著名的鑽石王老五,除了人帥愛泡妞之外,人家還是真的挺有才華的,能編劇、能導演、能主演,還能當製片,居然還不耽誤他泡妞。這位人生贏家對政治的熱情是有口皆碑的,他的編導作品也大多和政治相關。他除了積极參与各項政治活動之外,還積極幫助某些參議員拉款,甚至還拍攝過政治題材的電影《晚安,好運。》。在好萊塢中,他算得上是最有政治積極性的電影人,一項民調錶示,如果下一任美國總統出自好萊塢,那麼喬治·克魯尼則會坐上總統的寶座。
為了拍攝這部電影,喬治·克魯尼前前後後花掉了4年時間,而且還自己到處為影片找錢。因為這並不是一部會在票房上有太好表現的商業電影,而且影片的題材敏感,所以即使是200萬美元的製作成本,也讓克魯尼捉襟見肘,叫苦不迭。不過,即使只用了200萬美元,克魯尼還是成功地找到了瑞恩.高斯林、菲利普.塞默.霍夫曼、瑪麗莎.托梅、保羅.吉亞馬提、蕾切爾.埃文.伍德這樣的奧斯卡級別的表演班底。
而這樣的強大班底,也回報給了克魯尼非常出彩的表演和極強的化學反應。全片所有演員全體演技在線,幾位配角更是人人出彩,反倒是男一男二喬治.克魯尼和瑞恩.高斯林有一點點的不是很在狀態。當然由於這倆人顏值過高,批評他們演戲很可能被罵,不過,我相信好萊塢影星的粉絲應該沒有國內鮮肉腦殘粉辣么可怕吧?
作為編劇,克魯尼把總統競選過程中的各種各樣的醜聞和潛規則一股腦的都放到了影片里,各種背叛、欺騙、爾虞我詐,各種虛情假意,口是心非,甚至還加入了很多驚悚懸疑的氣氛來抓觀眾眼球,人性衝突是足夠了,故事的一波三折也足夠了,但是可能看起來就太過戲劇化,而會產生不真實感。
不過,就像克魯尼本人說的,這是一部討論人性和道德的影片,政治性只是它的外表,這個外表可以是華爾街,可以是體育圈,可以是影視界。這一點我非常同意,本片說白了還是在探討道德層面的問題,當然這些問題放到政客身上,就極有可能被無限放大,所以穿上政治性的外套,更吸引人不是么?
片尾的一句話:「總統可以使勁各種招數發動戰爭、搞垮國家,但卻不能與女實習生發生關係,不然一定完蛋。」 很多觀眾一定會想到曾經的克林頓總統,其實正是這種對從政人士近乎苛刻的道德標準,才能使得他們小心翼翼,不敢犯錯,才能使他們身後的每一級階梯都是乾淨的,這難道不是選民們授予他們無上權力的最基本前提么?
對了,大美女蕾切爾.埃文.伍德你們是不是看着有點眼熟,是的,她就是現在正在熱播的美劇《西部世界》的女一號,那個美美的機械人哇!
這種題材的片子總是不能多說,一說多了就犯忌諱,總之如果覺得《紙牌屋》那種美劇太長,又想了解美國選戰的各種花邊、內幕、潛規則的話,這部片子很推薦一看,至少,讓我們做一個心裏明白的吃瓜群眾吧。切記,電影電視都是誇張的藝術,不代表現實真的如此,反之亦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