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聯資本:「事為先,人為重」的投資哲學

縱觀國內創投行業的發展歷史,2001年成立的君聯資本應該佔有一席之地。作為聯想控股旗下最早設立的專業風險投資機構、聯想控股在私募股權投資領域的「三駕馬車」之一,君聯資本目前管理的資金規模超過500億元,投資近450家企業,無論規模還是增速都位列行業前茅。


1

創投行業發展帶來的變化


君聯資本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簡稱「君聯資本」),原名聯想投資,於2001年4月成立,是聯想控股旗下獨立的專業風險投資公司,於2012年2月正式更名為君聯資本。總部在北京,2003年設立上海辦事處。君聯資本的核心業務定位於初創期風險投資和擴展期成長投資。


目前,君聯資本在管美元及人民幣基金總規模超過500億元人民幣,重點關注中國的創新與成長機會。截止到2020年,君聯資本注資企業近450家,其中超過70家企業已成功在國內或海外上市/掛牌,超過60家企業通過併購退出。


十九年前,當聯想開始拓展多元化業務時,柳傳志抽調了一支二十多人的隊伍殺入風險投資領域,創辦了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君聯資本的第一期基金就是來自聯想控股的3500萬美元出資,希望「用資金與管理幫助和促進中國創業企業的成長」。2012年,聯想投資正式更名為君聯資本。


回望創投圈過去的二十年,可以說,君聯資本的發展歷程,就是整個創投行業的縮影,作為3位核心成員之一的陳浩見證了這段蕩氣迴腸的歷史。正如他所說,90年代末創投開始在國內發軔,並以相當蓬勃的趨勢實現了快速擴張,「縱觀全球,除了美國,也就只有中國創投行業實現了這樣的發展」。


創投行業的發展,創投機構的繁多,也帶來了一些顯著的變化。一方面,資金將更快的向頭部機構、基金聚集,這對創投團隊的專業性和獨特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對於項目的評價標準也呈現出了「水漲船高」的趨勢。


首先是技術標準的提升。二十年前的創業者往往都是從海外將先進的技術帶回國,而這些技術相對比較零散,與實際的產業結合度還不夠,也缺乏新的商業機會。相比之下,今天的很多創業者都是直接加入中國本土的創新創業公司,參與研發和應用,與產業的結合無疑更為緊密。


第二是商業標準的變化。陳浩表示,這一維度更多地是在判斷一家企業的市場潛力、規模,以及可能產生的收入、利潤、行業競爭力等,而這些都會成為機構衡量是否投資該項目時的重要參考標準。以君聯資本早年投資的卓越網為例,其正式運營第一年的營收不過幾百萬元。而到了今天,電子商務面臨的是一個萬億級市場,市場潛力驚人,機會當然也相對更多。


第三是管理性維度。也就是說,投資者在判斷企業人、財、物、供應鏈管理,公司團隊、文化等方面的標準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陳浩坦言,當前的創業環境,包括創業者的素質與此前相比都不可同日而語,因此「我們對這些企業管理方面的要求肯定也在提高,這個尺子是要提升的」。


2

君聯資本的投資哲學


在用一個關鍵詞來總結自己的投資生涯時,陳浩毫不猶豫說出了君聯資本的投資方法論:「事為先,人為重」。這是他和團隊多年來與一線創業者深度交流後得出的最真實感想。在他看來,只有與優秀的創業者更好地合作、幫助其更好地成長,資本才能獲得更大的回報。


1. 事為先:必須做好投資前準備


什麼是「事為先」?在陳浩看來,任何一個投資機構,在做投資之前,首先都必須要有一定的戰略和策略,必須要有怎麼去做這個業務?怎麼做好這個投資?怎麼去融資?怎麼找項目?怎麼幫助項目?最後怎麼退出等這些方面的思考。另外做投資之前還有三個前提也非常重要,必須要把這些事情想清楚。


第一、應該有一個長遠的投資心態。當然機制和架構的設置很重要,就是你的基金應該是有一個相對長的投資周期的設置。陳浩坦言,君聯資本做的最成功的,回報最好的項目都是持續性的投資,超過八年以上的持續性才獲得了最豐厚的回報。比如說科大訊飛、神舟租車等等。


第二、要有自己的堅持。很多從大機構出來的,都有自己的背景和特點,要把這些特點和強項總結出來,怎麼去堅持好,怎麼去做出你在投資行業的特點和競爭力這個是很重要的。


第三、要專註。現在無論是行業的專註還是自己主打的專註,只有堅持專註才能建立品牌,才能做好特殊的競爭力,在項目的競爭當中能夠獲得特殊的位置。


2. 人為重:要學會培養人才留住人才


關於「人為重」,陳浩表示,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因為不管是投資公司還是投資機構,其實最根本的就是靠人,靠創始人自身,也靠帶出來的一批一批投資的專業人員。那麼怎麼培養和留住好的人呢?陳浩總結了三個方面進行分享。


第一、培養人的機制。無論從理念重視,還是從內部的設置等方面一定要把培養人放在非常重要的內容管理位置上去。在這點上,陳浩認為,中國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非常適合投資這個行業。


另外,風投行業培養人才是肯定要付出一定代價的,作為VC肯定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失敗的項目,但失敗是成功之母,只要做好反思和復盤,也許一些投的不好的項目反而能成為讓人學到更多、成長更快的項目。


還有就是要組織學習氛圍的營造,有時可以讓一些項目之外的同事參與討論,這個對於師父帶徒弟能夠培養出人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團隊合作模式。在風投行業有各種各樣的投資模式,而陳浩認為至今最好的還是鼓勵合作的模式。這種模式是說,把一個工作流程切成若干段,在若干段的過程當中有不同角色的人加入,強調的是在一個項目當中是有多人參與、多人負責的機制。


另外在機制設置上,不能把單個的項目絕對地固定到只是負責項目人的身上,而是把大家更多的激勵由整個基金按照分配機制完成。這意味着把所有大家的利益分享放到整個基金,而不是只待在自己的項目。


從君聯資本的發展歷程來看,這些機制的設置都對團隊的合作帶來很積極的影響和作用。


最後,激勵機制文化。一個好的激勵機制文化,不管是對培養人還是留下人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陳浩提到,過去合伙人的激勵機制是從國外學來的,在中國的落地是做的不錯的,但是還不夠,因為合伙人機制更多的還是以基金為周期的,這個基金你是合伙人,可能下個基金又變了合伙人,還是會有一個周期。


陳浩分享了君聯正在探索想把合伙人的機制和管理公司的股權分配機制給結合起來,有中期的激勵的約束,還有長期的激勵的設計。這樣的激勵機制,讓主要的合伙人和骨幹將來都能成為既是基金利益的分享者,也是管理公司的股東,陳浩認為這是更有中國特色的激勵機制的設置。


3

投資布局


4

投資團隊


朱立南 · 董事長

朱立南先生於1989年加盟聯想,是聯想多次重大戰略轉型與升級的主要推動者和實現者。2001年,朱立南先生創辦了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長,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董事會戰略委員會成員,聯想集團董事。

作為君聯資本創始人,朱立南先生的創業經歷、三十餘年企業管理的深厚積澱和廣泛人脈,為君聯資本的業務發展、投資管理、財務管理、人力資源管理、信息化建設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提供了獨到價值。朱立南先生同時是君聯資本的制度設計者,所提出的"志同道合的夥伴共創心儀的事業,並分享成功",和所秉持的"富而有道",為君聯資本奠定了長期發展的理念基礎,而其成功的投資實踐也為聯想控股的投資轉型奠定了重要基礎。

與此同時,自2001年起,朱立南先生還歷任聯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總裁、董事。憑藉對實業運營與投資實戰的深透理解與豐富經驗,朱立南先生帶領聯想控股創造性地構建了「戰略投資+財務投資」雙輪驅動的獨特業務模式,持續推動公司戰略及業務的不斷發展,並實現了人才、組織、投資與投管等多方面的紮實積澱。

朱立南先生擁有上海交通大學電子工程學碩士學位,高級工程師職稱,現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


陳浩 · 總裁

陳浩先生於2001年與朱立南先生、王能光先生等一同創建了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自2015年5月起,陳浩先生擔任君聯資本總裁,負責公司整體業務的推進與協調。

陳浩先生在IT行業擁有超過十五年的從業經歷,積累了豐富的業務運作及管理經驗,與行業主管部門、政府、大企業有廣泛且深入的合作交流。陳浩先生專註於IT及相關領域投資十餘年,曾經主導、參與投資的項目有:展訊通信(NASDAQ:SPRD)、科大訊飛(002230.SZ)、易車網(NYSE:BITA)、安碩信息(300380.SZ)、天涯社區等項目,並在金域醫學(603882.SH)、譜瑞半導體(4966.TWO)、富瀚微電子(300613.SZ)等上市公司擔任董事。

陳浩先生1992年加入聯想集團,1992年至2000年曾分別擔任集團下屬子公司聯想集成系統有限公司華東區總經理、網絡中心總經理、副總裁兼企劃辦主任等職務,負責公司戰略制定及監管實施工作,策劃並實施了公司架構向行業事業部管理模式的轉變,同時參與並主持了公司在政府、金融、稅務、電信等領域的大中型系統集成項目的實施與開發。


李家慶 · 董事總經理/首席投資官

李家慶先生於2001年作為第一批員工加入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首席投資官。

李家慶先生主導、參與的項目有安碩信息(300380.SZ)、雲南鴻翔一心堂(002727.SZ)、拉夏貝爾(06116.HK)、安潔科技(002635.SZ)、迎駕貢酒(603198.SH)、先導智能(300450.SZ)、康龍化成(300759.SZ)、立華牧業(300761.SZ)龍焱新能源、滇虹葯業、海晨物流等。

李家慶先生於1998年加入聯想,在聯想集團從事業務拓展工作。

李家慶先生擁有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經濟管理雙學士,清華大學管理工程碩士,法國巴黎工程師學院MBA。


PV Wang · 董事總經理/首席運營官

PV Wang 於2019年5月正式加入君聯資本,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首席運營官。

PV Wang 曾在諾亞控股香港擔任聯席首席投資官,負責公司的私募股權投資業務。在加入諾亞之前,PV Wang 曾在雅登投資(Adams Street Partners)擔任合伙人,負責全球基金投資,參與公司對亞洲地區私募股權策略的制定,並擔任基金投資委員會委員,配置資金超過30億美金, 具有20餘年全球私募股權投資經驗。

加入雅登投資前,PV Wang 曾任安達信(Arthur Andersen)企業併購諮詢部門經理、日興資本(新加坡)投資經理、新加坡東方匯理投資管理公司(Indosuez Asset Management Singapore)投資經理等職務。

PV Wang 畢業於南洋理工大學,獲得會計學學士學位,並擁有國際特許金融分析師(CFA)資格。他是新加坡CFA Institute的成員,也是中華有限合伙人協會的創始成員。


王俊峰 · 董事總經理

王俊峰先生於2004年加入君聯資本,現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擁有近14年投資管理經驗。

王俊峰先生在高端製造和醫療健康領域擁有超過10年的產業背景,並且在成長期投資領域積累了豐富的投資研究經驗。王俊峰先生主導、參與的投資項目包括科寶博洛尼、Hanwha SolarOne(原林洋新能源)(NASDAQ:HSOL)、合康新能(300048.SZ)、高能環境(603588.SH)、物產中大(600704.SH)、神州專車(838006.OC)、信達生物(01801.HK)、惠城環保(300779.SZ)、科瑞技術(002957.SZ)、凱因科技、六合寧遠、和鉑醫藥、T-cure等。

王俊峰先生擁有清華五道口金融EMBA學位、加拿大麥克馬斯特大學國際金融專業MBA學位以及蘭州大學高分子化學專業學士學位。


歐陽浩 · 董事總經理/總法律顧問

歐陽浩先生於2001年作為第一批員工加入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歷任高級法律顧問、首席法律顧問。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總法律顧問,全面負責公司的法律事務,包括基金設立及法律事務、項目的法律盡職調查、交易結構設計及談判、及在投資後管理和退出時提供有關的法律支持,也參與基金募集及投資人關係事務。歐陽浩先生是公司合伙人。

歐陽浩先生擁有二十幾年的企業法律工作經驗,十八年風險投資行業從業經歷,對中國企業運作的法律環境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刻的認識,在風險投資、企業投融資、併購及上市等方面積累了豐富的實際操作經驗。

歐陽浩先生1997年加入聯想集團法務部。

歐陽浩先生於1990年獲得成都理工大學工學學士學位,1997年獲得北京大學法學院法學碩士學位。


周宏斌 · 董事總經理

周宏斌先生於2005年加入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歷任投資經理、投資副總裁、總監、執行董事,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周宏斌先生重點關注醫療健康、供應鏈服務和消費領域的項目投資。他主導投資的項目包括康龍化成(300759.SZ)(03759.HK)、金域醫學(603882.SH)、迎駕貢酒(603198.SH)、立華牧業(300761.SZ)、密爾克衛(603713.SH)、寧德時代(300750.SZ)、美中宜和醫院、上海細胞、健耕醫藥、科美生物、亞朵酒店、東航物流和鑫榮懋等。

加入君聯資本之前,周宏斌先生在復星集團從事戰略投資工作。

周宏斌先生擁有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復旦大學管理科學博士學位。


陳瑞 · 董事總經理

陳瑞先生於2005年加入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歷任投資經理、投資副總裁、總監、執行董事,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陳瑞先生在TMT、創新消費領域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他主導、參與的項目有網易有道、作業幫、悉地國際、城建設計(01599.HK)、人瑞集團、浩方科技、薇美姿、聚橙網等多家公司。

陳瑞先生加入君聯資本之前,在深圳菱科實業有限公司擔任副總經理。

陳瑞先生擁有山西大學電子學與信息系統學位,北京大學國際MBA學位。


邵振興 · 董事總經理

邵振興先生於2008年加入君聯資本,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主要負責文化娛樂和運動休閑領域的投資。

邵振興先生在消費和服務領域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他主導、參與的投資項目包括:

  • 休閑旅遊:神州租車(00699.HK)、神州專車(838006.NEEQ)、鳳凰旅遊、同程旅遊;
  • 文化娛樂:北洋傳媒、讀客圖書、娛加娛樂、向上影業、龍傑傳媒、車語傳媒/考拉FM、如涵控股(832887.NEEQ);
  • 其他:玲瓏輪胎(601966.SH)、裕同科技(002831.SZ)等。

邵振興先生在加入君聯資本之前在海內外從事過IT、國際貿易以及項目管理等多個領域的管理和運營工作,具有豐富的實操經驗。

邵振興先生擁有香港中文大學MBA學位,並在芝加哥大學Booth商學院進行交流。目前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EMBA在讀,擔任清華大學經管學院高管教育校友會理事。


朴焌成 · 董事總經理

朴焌成先生現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朴焌成先生重點負責君聯資本在日本和韓國兩地的消費、電子商務、娛樂、IT服務等領域的投資。他主導投資了Dexter Studios (KOSDAQ:206560)、Zinus (KOSPI:013890)、L&P Cosmetics、Big Hit Entertainment (BTS 防彈少年團)、Bespin Global、ECIS Cosmetics、C-Channel、LUNIT、SUNVIP、Mathpresso、Healing Paper、Ichikara 和 Vedantu。

其餘在國內投資的項目包括創夢天地、樂動卓越、商派軟件、21CAKE、時趣互動、樂元素、伊美爾、車語傳媒、微影時代等。

2005 年加入君聯資本之前,朴先生就職於埃森哲諮詢公司的東京事務所,任分析師。

朴焌成先生畢業於韓國延世大學,做為交換學生在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學習一年。他亦在日本慶應大學商學院及中國長江商學院分別獲得了 MBA 學位。朴先生是韓國人,能講流利的中文、英文和日語。


洪坦 · 董事總經理

洪坦先生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專註於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

洪坦先生在醫療健康領域具有豐富的醫藥產業資源和投資經驗,其主導、參與的投資項目包括凱因科技、信達生物、派格生物、百洋醫藥、先為達生物、瑞博生物、締脈生物等。

洪坦先生從業經歷包括拾玉資本、南京中醫藥大學、拜耳醫藥保健有限公司;擁有中國藥科大學學士學位、同濟大學MBA學位。


汪劍飛 · 董事總經理

汪劍飛先生於2006年加入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重點關注醫療健康領域,側重於醫療服務及醫療IT等細分領域的投資。

汪劍飛先生在醫療健康領域擁有豐富的投資經驗,他主導、參與的投資項目包括明德生物(002932.SZ)、康達國際、蓋睿科技、健保科技、強森醫療等。

汪劍飛先生在加入君聯資本之前曾在清華力合擔任投資經理。

汪劍飛先生擁有上海交通大學工學學士學位和清華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


周瑔 · 董事總經理

周瑔先生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專註於醫療健康領域的投資,在該領域積累了多年傑出的投資經驗。

他主導投資的醫療健康項目包括Axonics((NASDAQ:AXNX)、國科恆泰、蘇州星童、上海澳華、諾輝健康、騰瑞製藥、華亘安邦等。

周瑔先生從業經歷包括晨興創投、藍圖生物信息有限公司等。

周瑔先生先後獲得中國科技大學生物物理學士、新加坡國立大學神經科學碩士、中歐國際商學院MBA學位。


葛新宇 · 董事總經理

葛新宇先生於2011年1月加入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歷任投資經理、投資副總裁、投資總監、執行董事,現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葛新宇先生專註於智能製造和現代服務領域的投資,他曾經主導、參與投資的項目包括先導智能(300450.SZ)、迎駕貢酒(603198.SH)、CATL(300750.SZ)、璞泰來(603659.SH)、密爾克衛(603713.SH)、立華牧業、上海細胞治療集團、亞朵酒店等。

加入君聯資本之前,他曾在中興通訊華為技術以及投中資本任職。

葛新宇先生擁有香港大學國際MBA學位,以及南京大學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學士學位。


范奇暉 · 董事總經理

范奇暉先生於2007年加入君聯資本的前身——聯想投資,歷任投資經理、投資副總裁、總監、執行董事,目前擔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

范奇暉先生關注智能裝備及服務和智能硬件領域的投資機會。他參與投資的項目包括和諧汽車(3836.HK)、國盾量子、寧德時代(300750.SZ)、璞泰來(603659.SH)、凱金能源、縱目科技、Byton、飛馬機械人等。

加入君聯資本之前,范奇暉先生曾就職於聯合證券投行部,擔任高級經理;後加入恆信證券,擔任併購部執行董事。

范奇暉先生擁有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經濟學學士、復旦大學管理學碩士學位。


王文龍 · 董事總經理

王文龍先生現任君聯資本董事總經理,專註於消費和TMT領域的投資。主導投資的項目包括:

  • 消費領域:ABM品牌管理、愛庫存社交電商、同程生活社區團購、天使之橙無人制貨、好買財富管理、七格格網絡女裝、裕蓮樓中式甜品等;
  • TMT領域:漢朔零售科技、江融信數字信用卡、安碩風險管理、易貸金服、茄子快傳、糖豆廣場舞、ZAKER等。

加入君聯資本前,王文龍先生曾就職於美國光速創業投資公司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和埃森哲諮詢Accenture Consulting。

王文龍先生擁有上海交通大學應用數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MORE丨更多精彩

穿越周期的投資之道:麥星投資如何特立獨行?

華興資本:新經濟浪潮上真正的弄潮兒

高瓴資本,再一次打破中國VC/PE圈歷史

普華資本:硬科技「捕手」,解密普華投資邏輯

紅杉資本中國:佔據互聯網「半壁江山」,解碼紅杉資本的投資邏輯

高榕資本:做「中國的Founders Fund」

德同資本:長期為投資人創造穩定價值回報

明勢資本:探尋To B 領域投資的「明」與「勢」

啟賦資本:抓住產業互聯網的「拐點」機遇

達晨「加冠」:一家本土創投的20年奔跑

飛鴿機構專題丨沸點資本:一拳一個獨角獸的投資「異類」

飛鴿機構專題丨灃揚資本:領投大量硬科技項目,抵禦賺快錢誘惑

投資機構盤點系列文章--華映資本篇

投資機構盤點系列文章--梅花創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