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在前:本文所提到的觀點僅代表個人的意見,所涉及標的不作推薦,據此買賣,風險自負。
本老男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末觸及股市的,那時候獲取信息的主要渠道還是報紙、書籍等紙媒為主,看到最多的幾句話:「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股市有風險,入市需謹慎」;那時候還能看到「股市是資本主義經濟的產物」(現在很少能看到了,也很少有人提了)。經過這麼多年下來,就有很多疑惑,比如:「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現實卻不是那麼回事。今天就和朋友們叨咕叨咕這句話。
如果「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成立,這句話對股民來說非常非常的重要,它就和「時間(實踐,我覺得真理還是靠時間來檢驗)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樣,是決定着事物發展趨勢的,就是說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的話,經濟好的時候,股市走牛,經濟一旦不好了,股市就走熊。那麼股民可以在這個大趨勢里做出相應的措施,避免或減少投資損失。但從我A股這些年來看,「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並不是正相關,而是反相關的。
表現在當實體向下時投資實體已經沒有多少獲利機會,從而導致資金流向股市,也間接地加速了實體經濟的衰退。所以,在經濟下行時,炒股市救經濟,比直接振興實體要簡單得多。股市屬於資金推動型市場,只要有源源不斷的資金進場,股市就可以一直漲上去。為此,我國在經濟不好時多會出台相關政策鼓勵股市上漲,然後再反哺實體經濟,由於A股的政策市屬性明顯,當出現政策利好是,各方主力機構就會大膽買入,從而帶動跟多的投資者跟風,從而造就了股市的一片繁榮。
總結:股市的牛與熊,基本取決於政策的導向和資金的多少。
您認為呢?歡迎補充